對外漢語聽說課師生言語互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1 11:21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聽說課師生言語互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互動假說”和伯明翰學派話語分析模式理論指導下,本文以不同語言等級漢語聽說課口語教學部分師生互動為研究對象,探討課堂師生言語互動的共性和差異,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本文一共收集了369807字語料,并對其進行標注和統(tǒng)計,研究教師和學生言語行為、師生互動模式,以及IRF互動模式下師生話輪的特點和規(guī)律。 研究結果表明,不管是哪個語言等級,教師言語行為都比學生多,中級班尤為明顯。教師言語行為均以提問和反饋為主,初級班教師提問行為較多,中級班中要求行為較為明顯,高級班教師反饋較多。學生都以回答為主,中級班學生朗讀行為占有一定比例,高級班學生說話、提問和生生互動行為比例最高。 就師生互動模式而言,基礎模式即IRF模式所占比例跟學生語言水平成反比,IRF簡單變體所占比例則跟學生語言水平成正比。初級班以IRF模式為主,教師處于中心地位,控制話語權,IRF模式延伸變體在中級班中占有一定比例,中級班教師中心地位被削弱。高級班IRF簡單變體比例最高,教師主要擔任激發(fā)者、監(jiān)控者、協(xié)調(diào)者以及合作者。學生參加互動的高頻方式為回答,主要都以被教師指定回答的方式為主,自愿回答的比例與語言水平正相關,集體回答比例呈無規(guī)律狀態(tài)。 在IRF師生互動話輪中,不管哪個語言階段,展示性問題都最多,回應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也占有一定比例,初級班教師使用較多的是情境和造句方式,中級班教師較多的是要求方式。同時,初級班和中級班教師都傾向于自選回答對象,高級班則傾向于選擇他選,即學生自愿回答。單個學生承接話輪作答方式所占比例跟學生語言水平成正比,多個學生承接話輪的作答方式所占比例則相反。學生答對時,教師肯定重復的反饋方式與學生語言水平呈正相關,簡單反饋的比例則呈負相關,中級班使用較多的進一步闡釋方式,高級班教師追問比例最高,無反饋方式從初級到高級逐漸遞減。學生答錯時,初中高三個等級班級的教師都傾向于直接糾錯,而高級班教師引導學生糾錯的比例最高。 我們認為,之所以得到這樣的研究成果,跟教師教學經(jīng)驗、學生語言水平、問題難度、教學內(nèi)容、教學任務等因素息息相關。
【關鍵詞】:口語教學 言語行為 互動模式 話輪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零 引言8-22
- 0.1 研究目的和意義8-9
- 0.1.1 研究目的8
- 0.1.2 研究意義8-9
- 0.2 文獻綜述9-17
- 0.2.1 國外師生課堂互動研究現(xiàn)狀9-12
- 0.2.2 國內(nèi)非對外漢語教學界師生課堂互動研究現(xiàn)狀12-15
- 0.2.3 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學界師生課堂互動研究現(xiàn)狀15-17
- 0.3 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17-22
- 0.3.1 理論基礎17-19
- 0.3.2 語料來源、標注規(guī)則及研究方法19-22
- 第一章 師生課堂互動言語行為總體情況考察22-34
- 1.1 言語行為的定義及類別22-24
- 1.1.1 教師言語行為定義及類別22-23
- 1.1.2 學生言語行為定義及類別23-24
- 1.2 言語行為總體情況統(tǒng)計分析24-33
- 1.2.1 教師言語行為統(tǒng)計分析25-29
- 1.2.2 學生言語行為統(tǒng)計分析29-33
- 1.3 本章小結33-34
- 第二章 師生課堂互動模式研究34-52
- 2.1 師生課堂互動模式考察34-42
- 2.2 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角色考察42-45
- 2.2.1 初級班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角色分析42-43
- 2.2.2 中級班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角色分析43-44
- 2.2.3 高級班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角色分析44-45
- 2.3 學生參與互動的高頻方式考察45-50
- 2.4 本章小結50-52
- 第三章 師生課堂互動話輪研究52-68
- 3.1 教師引出話輪方式考察52-58
- 3.2 學生作答話輪方式考察58-61
- 3.3 教師反饋話輪方式考察61-66
- 3.4 本章小結66-68
- 結語68-71
- 參考文獻71-78
- 致謝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久建;;課堂互動活動有效性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行為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馮靈林;;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探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7期
4 孫玉琦;;大學英語課堂中對于師生互動理解差異的個案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任梅;;情感因素對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的作用[J];時代教育;2007年23期
6 楊永東;;用IRF模式對英語課堂教學互動的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劉悅明;;關于話輪研究的綜述[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胡青球;;中外教師英語課堂話語對比分析——個案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7年01期
9 高瑛;;認知與社會文化視域下的課堂互動話語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年04期
10 孫德興,譚羽非;“交流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聽說課師生言語互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7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71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