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中級聽力中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23:04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中級聽力中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語用研究越來越受重視,對二語學習者的學習,除了追求標準的發(fā)音、豐富的詞匯以及正確的語法以外,及時、準確的理解和得體的表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學習者及時、準確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是進行得體表達的先決條件。漢語是意合型的語言,其語用規(guī)則中包含母語使用者的大量共知內(nèi)容及推理習慣。對于留學生來說,這些規(guī)則顯得粗糙而難以把握,尤其是在聽的過程中,往往對含有“言外之意”的會話感到迷惘。 將格賴斯等人的“會話含意理論”應用于我國對外漢語聽力教材及教學中有助于提高留學生對“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將會話含意理論與二語教學結(jié)合的研究方面,主要成就是與英語教學相關的領域,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會話含意理論研究尚屬薄弱,尤其是與漢語聽力教學及測試方面結(jié)合的研究甚少。 本文嘗試整理、分析四部中級漢語聽力教材及24套新HSK聽力真題中考查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會話型題目,發(fā)現(xiàn)教材及新HSK對言外之意考查力度、方向等的異同,在此基礎上設計問卷調(diào)查及個案訪談,了解中級階段留學生對言外之意的理解情況,最后就如何提高留學生理解言外之意等語用知識的能力提出教材及教學方面的幾點建議。 本篇論文的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闡述了本文的選題緣由,介紹相應的理論基礎,界定相關概念,描述目前相關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并闡述了本文的寫作思路及目的,擬定考察方法。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四部教材及24套新HSK聽力真題進行仔細整理,根據(jù)言外之意的傳達途徑對所得464個符合研究標準的實例進行分析,運用大量的圖表統(tǒng)計對教材及新HSK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核情況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總結(jié)了教材與新HSK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在考查力度、語料選擇等方面的異同。從而發(fā)現(xiàn)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查在中級漢語聽力教材中有較廣泛的分布,以借助修辭手段、熟語及會話策略傳言外之意的考查最為常見;在新HSK聽力真題中則主要以借助反問的修辭手段、描述事實及提出假設的會話策略傳言外之意為主要考查方向。 文章的第三部分首先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設計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分析,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以有聲問卷為主、無聲問卷為輔的方法,調(diào)查了中級階段留學生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理解情況,并對被試進行個案訪談。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中級階段留學生對考查言外之意的聽力題目理解情況不太樂觀,母語的干擾、答題策略的影響、生詞理解障礙、情景圖式和話語經(jīng)驗及耳感等方面對聽辨的影響是失誤的主要原因。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結(jié)合前面的分析及對外漢語聽力課的特點給出教材、教學方面的啟示。首先探討了教材方面反饋出來的問題,如練習形式較單一,缺少對語用知識的標示與說明,練習安排的數(shù)量及語料選擇各有側(cè)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然后從教師的對學生的聽力技能訓練方面提出了筆者的幾點教學建議。 第五部分是結(jié)語,概括全文觀點并指出不足之處。
【關鍵詞】:言外之意 對外漢語教學 中級漢語聽力教材 新HSK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緒論9-21
- (一) 選題緣由9
- (二) 理論背景9-13
- 1. 關于“會話含意理論”9-12
- 2. 關于“含意”的分類12-13
- (三) 關于“中級”的界定13-15
- 1. 各類大綱及標準對“中級”的界定13-14
- 2. 不同學者對“中級”的界定14
- 3. 各教材對“中級”的界定14-15
- (四) 研究綜述15-18
- 1. 對“言外之意”的研究15-16
- 2. 對外漢語語用研究16-17
- 3. 中級聽力教材與測試研究17-18
- (五) 寫作思路、目的及方法18-21
- 1. 寫作思路及目的18
- 2. 寫作方法18-21
- (1) “言外之意”的操作性定義18
- (2) 語料選擇及其依據(jù)18-20
- (3) 問卷調(diào)查、訪談20-21
- 二、教材及新HSK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核情況分析21-48
- (一) 教材及新HSK語料中言外之意的傳達途徑21-42
- 1. 借助某些會話策略傳言外之意21-26
- 2. 借助修辭手段傳言外之意26-33
- 3. 借助熟語傳言外之意33-38
- 4. 借助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或結(jié)構(gòu)傳言外之意38-41
- 5. 借助語音變化傳言外之意41-42
- (二) 教材及新HSK對言外之意的考核情況對比分析42-46
- 1. 對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查力度方面的異同42-44
- 2. 對含有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語料選擇方面的異同44-46
- (三) 小結(jié)46-48
- 三、留學生對語料中言外之意的理解情況調(diào)查與訪談分析48-58
- (一) 問卷調(diào)查設計48-49
- 1. 問卷設計48-49
- 2. 調(diào)查方法及對象49
- (二) 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及分析49-54
- 1. 留學生對言外之意理解情況的錯誤率及心理難度指數(shù)分析49-52
- 2. 留學生對言外之意理解情況與學習時間的關系分析52-54
- (三) 訪談設計及結(jié)果分析54-56
- (四) 小結(jié)56-58
- 四、本次考察對漢語中級聽力教材、教學的啟示58-61
- (一) 在教材方面的不足及啟示58-59
- (二) 對教學方面的建議59-61
- 五、結(jié)語61-62
- 注釋62-63
- 參考文獻63-65
- 附錄一:各教材中的語料匯總65-94
- 附錄二:HSK語料匯總94-99
- 附錄三:聽力問卷文本及參考答案99-106
- 后記106-10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燕華;中級漢語水平留學生聽力跳躍障礙的實現(xiàn)條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2 張武英;言外之意的類型及其推理[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3 邵敬敏;間接問句及其相關句類比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4 徐盛桓;會話含意的分類——新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系列研究之九[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5 陳曉華;談談“言外之意”[J];淮陰師專學報;1997年01期
6 常玉鐘;試析反問句的語用含義[J];漢語學習;1992年05期
7 呂文華,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用失誤[J];漢語學習;1993年01期
8 田靚;;言語速度對留學生聽力理解的影響[J];漢語學習;2006年02期
9 章新傳;陳潁;謝旭慧;;二十余年我國言外之意推理研究綜述[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張晉軍;解妮妮;王世華;李亞男;張鐵英;;新漢語水平考試(HSK)研制報告[J];中國考試;2010年09期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中級聽力中言外之意現(xiàn)象的考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3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34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