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兒”和“一點兒”的對比考察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本文關(guān)鍵詞:“有點兒”和“一點兒”的對比考察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點兒”和“一點兒”的使用頻率很高,它們詞義相似,用法不同,因而這兩個詞易混淆,是我們教學的難點之一,因此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研究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筆者的實際調(diào)查分析,以對外漢語的視角對“有點兒”和“一點兒”進行簡要的對比考察,試圖解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本文分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簡介了部分“有點兒”和“一點兒”的研究成果,表達了筆者的選題意義和目的,同時說明了本文的語料來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進行調(diào)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統(tǒng)計,以提供本文的數(shù)據(jù)支持。第三部分將“有點兒”和“一點兒”從語義,詞性,搭配以及與英語單詞“a little”進行了對比分析。第四部分進行了偏誤及其原因的分析。第五部分筆者提出了教學策略。第六部分為簡短的結(jié)束語,歸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結(jié)論以及不足之處。
【關(guān)鍵詞】:“有點兒” “一點兒” 偏誤 對比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緒論7-10
- 1.1 選題目的和意義7-8
- 1.2 文獻綜述8-9
- 1.3 研究方法與語料來源9-10
- 第2章 問卷調(diào)查與分析10-12
- 2.1 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與對象10
- 2.2 問卷調(diào)查的設(shè)計10
- 2.3 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的統(tǒng)計10-11
- 2.4 語料收集結(jié)果統(tǒng)計11-12
- 第3章“有點兒”和“一點兒”的對比考察12-26
- 3.1 有點兒和一點的語義、詞性的比較12-13
- 3.1.1 有點兒語義和詞性12
- 3.1.2 一點兒的語義和詞性12-13
- 3.2 與動詞搭配使用的比較13-16
- 3.2.1 有點兒+動詞13-15
- 3.2.2 動詞+一點兒15-16
- 3.3 與形容詞搭配使用的比較16-19
- 3.3.1 有點兒+形容詞16-18
- 3.3.2 一點兒+形容詞18
- 3.3.3 形容詞+一點兒18-19
- 3.4 與名詞搭配使用的比較19-20
- 3.4.1 有點兒+名詞19
- 3.4.2 一點兒與名詞19-20
- 3.5 有點兒和一點兒的否定形式比較20-22
- 3.6 語用比較22
- 3.7 有點兒和一點兒與英語單詞“a little”的比較22-26
- 3.7.1 a little+名詞(不可數(shù))22-23
- 3.7.2 A little+形容詞23-24
- 3.7.3 A little+比較級24
- 3.7.4 否定形式24-26
- 第4章 偏誤分析26-30
- 4.1 偏誤類型26-27
- 4.1.1 誤加偏誤26
- 4.1.2 誤用偏誤26-27
- 4.1.3 錯序偏誤27
- 4.2 偏誤原因分析27-30
- 4.2.1 母語負遷移27-28
- 4.2.2 教材原因28-29
- 4.2.3 副詞本身特點造成學習困難的一個因素29-30
- 第5章 教學策略30-34
- 5.1 教學原則30-31
- 5.1.1 循序漸進,精講細分30
- 5.1.2 重視語境練習和經(jīng)典搭配的使用30-31
- 5.1.3 不要輕易的用同義釋義法31
- 5.1.4 運用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進行教學反思31
- 5.2 教學流程31-34
- 5.2.1 形音義的學習31-32
- 5.2.2 有點兒和一點兒的比較學習32
- 5.2.3 教學反思32-34
- 第6章 結(jié)語34-35
- 6.1 本文的結(jié)論及創(chuàng)新之處34
- 6.2 不足之處34-35
- 致謝35-36
- 參考文獻36-38
- 附錄A 調(diào)查問卷38-39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強;“動+趨1+賓+趨2”的語義及結(jié)構(gòu)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2 史繼林;一種少有人提及的省略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高志勝;;現(xiàn)代漢語讓步連詞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5 胡蓉;《駱駝祥子》“是”字句淺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6 年玉萍;試析存現(xiàn)句中的處所詞語[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2期
7 王松;;基于程度補語句下位分類研究的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8 路崴崴;;“V一下”結(jié)構(gòu)語義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王逢鑫;論象聲詞——英漢象聲詞語義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1992年02期
10 王逢鑫;論感嘆詞——英漢感嘆詞語義比較[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1999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闞道宏;吳文虎;;句法知識在語音輸入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A];第一屆全國語言識別學術(shù)報告與展示會論文集[C];1990年
2 范莉馨;任福繼;宮永喜一;(木厲)內(nèi)香次;;一個利用句子結(jié)構(gòu)特征實現(xiàn)的中日機器翻譯系統(tǒng)[A];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首屆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工科分冊·上冊)[C];199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樸錦海;漢韓頻率副詞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程艷;日語被動態(tài)漢譯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伍凌;“可是”的虛化及三個平面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佳;印尼留學生11類有標轉(zhuǎn)折復(fù)句習得順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盈新;中高級泰國學生漢語能愿動詞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李俊麗;留學生存現(xiàn)句習得調(diào)查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海英;南安方言副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慧敏;《金瓶梅詞話》稱數(shù)法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10 黃金;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條件復(fù)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有點兒”和“一點兒”的對比考察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3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