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詞“向、朝、往”的對比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11:45
虛詞和語序是漢語重要的語法手段。介詞作為虛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句法關系的構建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介詞語義虛、用法靈活,給留學生的學習和使用帶來了不少困難。語義相近的介詞,相似度較高,更難進行明確的區(qū)分。本文選擇常用的方向類介詞“向、朝、往”進行分析,以期幫助留學生準確的掌握介詞的用法,學習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第一章是緒論部分,主要闡述了本文的選題由來、研究意義和研究現狀,同時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語料來源也展開了相關說明。第二章,在明確界定本文研究范圍的前提下,筆者先從古代漢語的層面上,對“向、朝、往”的語義來源進行簡單的梳理。其次,對其句法功能和語義特征進行逐個的探討。最后,以三個平面為基礎,將“向、朝、往”在語義、句法和語用上的異同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出相關本體知識。第三章主要是關于留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筆者結合本專業(yè)的學科特點,運用語料調查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問卷訪談互補充”的形式,對南昌大學的留學生進行語料調查,并統(tǒng)計出不同漢語水平的留學生使用“向、朝、往”的偏誤情況。最后,結合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相關語料,對留學生的偏誤進行分類和描寫。第四章主要針對偏誤...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3不同水平的留學生各題型偏誤率匯總??由圖3.?3可知,無論哪個題型,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偏誤率最高,隨著水平??的提高,偏誤率逐漸下降
?第3章留學生使用“向、朝、往”的偏誤調查???90,0%??80.0%??7u〇:?^??6?0.0'X*??〇%?m?hb?_初級水平??E?I?i|?11?i??m?M?_?1%?I?n??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排序題??圖3.?3不同水平的留學生各題型偏誤率匯總??由圖3.?3可知,無論哪個題型,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偏誤率最高,隨著水平??的提高,偏誤率逐漸下降。這說明學習的越深入,對“向、朝、往”的掌握度??就越高,這不僅是因為留學生對介詞本身的用法有所學習,還對漢語中的詞匯??和語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更容易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另外,在排序題中??的偏誤率下降的趨勢最明顯,說明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對“向、朝、往”的語序??知識掌握的較好,受到英語語序的影響也最校??70.0%??<■>〇.〇???50.0%??40.0%?45-8%?4-6.8'Jb?44,奶:.??今?〇?-I???-?-?????????丨丨?jOj'?\乂、 ̄I ̄??20.0%??10.0%??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排序題??圖3.?4留學生各個題型的總偏誤率??33??
?第3章留學生使用‘‘向、朝、往”的偏誤調查???根據圖3.?4反映,多選題的偏誤率最高,達到了?65.?1%,單選題、判斷題和??排序題相差不大,偏誤率基本持平。多選題主要考察“向、朝、往”的替換用??法,可見這部分的知識點是留學生偏誤的重災區(qū)。在問卷調查中排序題比較簡??單,但在總偏誤率中也達到了?45%左右,造成這些偏誤的主要是初級和初級向中??級過渡的留學生。??以下是不同水平的留學生的答題情況:??表3.?5?26名初級水平留學生問卷偏誤率統(tǒng)計??問題編號?主要考點?錯誤數?錯誤率??1?‘‘向”+指向對象?10?38.5%???2?“往”和“向’’做補語的區(qū)另IJ?16?61.?5%???3?“朝”?+靜態(tài)方向?15?57.7%??4?“往”和“向”做補語的區(qū)另ij?20?76.?9%???5?“往”?+回的特殊用法?17?65.?4%???6?“向”?+來源對象?9?34.?6%??單選題總計???87?55.?8%???1?“向、朝、往”表具體方向?18?69.2%???2?“朝、往”?+抽象程度?22?84.?6%???3?“向、朝”?+指向對象+身體動作?17?65.4%??4?“向、往”做補語的替換情況?17?65.?4%??5?“向、朝、往”?+?“看”義動詞?21?80.8%???6?“向、朝”?+抽象動作方向?23?88.5%???7?“向、朝、往?”?+方向+V+了?+—?24?9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語母語者習得漢語方向介詞“向、朝、往”的偏誤調查和分析[J]. 吳劍鋒,齊藤奈緒子.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6(03)
[2]介詞“朝、向、往”的句法語義比較研究[J]. 張琪. 文教資料. 2014(03)
[3]“單音動詞+向”中“向”的語法化及其性質[J]. 馬梅玉. 國際漢語學報. 2013(02)
[4]狀位“往/向”差異性考察[J]. 李向農,余敏. 漢語學報. 2013(03)
[5]試論“向”的幾個特殊用法[J]. 王用源.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6]“向著”的詞匯化和語法化[J]. 魏金光.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7]介詞“向”和“往”的圖式差異考察[J]. 陳曉蕾. 海外華文教育. 2012(04)
[8]“往”的語法化進程及相關問題[J]. 劉芳.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9]“往+NP+VP”、“V+往+NP”的認知語義類型及闡釋[J]. 馬梅玉. 殷都學刊. 2011(01)
[10]介詞“向”和“向著”[J]. 程李華. 語文學刊. 2010(20)
博士論文
[1]現代漢語“向”字句研究[D]. 李沛.華中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漢語“向、往、朝”比較研究及泰國學生習得偏誤分析[D]. 田武天(YOKKHAW SOMWANG).江西師范大學 2016
[2]“往+A+里+V”格式及其相關格式考察研究[D]. 袁欣.北京語言大學 2008
[3]介詞“對/向”+O+V的替換研究[D]. 吉慶波.沈陽師范大學 2007
[4]介詞“朝”、“對”的可替換性研究[D]. 王立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5
[5]介詞“向”的句法語義考察[D]. 柯潤蘭.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11380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3不同水平的留學生各題型偏誤率匯總??由圖3.?3可知,無論哪個題型,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偏誤率最高,隨著水平??的提高,偏誤率逐漸下降
?第3章留學生使用“向、朝、往”的偏誤調查???90,0%??80.0%??7u〇:?^??6?0.0'X*??〇%?m?hb?_初級水平??E?I?i|?11?i??m?M?_?1%?I?n??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排序題??圖3.?3不同水平的留學生各題型偏誤率匯總??由圖3.?3可知,無論哪個題型,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偏誤率最高,隨著水平??的提高,偏誤率逐漸下降。這說明學習的越深入,對“向、朝、往”的掌握度??就越高,這不僅是因為留學生對介詞本身的用法有所學習,還對漢語中的詞匯??和語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更容易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另外,在排序題中??的偏誤率下降的趨勢最明顯,說明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對“向、朝、往”的語序??知識掌握的較好,受到英語語序的影響也最校??70.0%??<■>〇.〇???50.0%??40.0%?45-8%?4-6.8'Jb?44,奶:.??今?〇?-I???-?-?????????丨丨?jOj'?\乂、 ̄I ̄??20.0%??10.0%??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排序題??圖3.?4留學生各個題型的總偏誤率??33??
?第3章留學生使用‘‘向、朝、往”的偏誤調查???根據圖3.?4反映,多選題的偏誤率最高,達到了?65.?1%,單選題、判斷題和??排序題相差不大,偏誤率基本持平。多選題主要考察“向、朝、往”的替換用??法,可見這部分的知識點是留學生偏誤的重災區(qū)。在問卷調查中排序題比較簡??單,但在總偏誤率中也達到了?45%左右,造成這些偏誤的主要是初級和初級向中??級過渡的留學生。??以下是不同水平的留學生的答題情況:??表3.?5?26名初級水平留學生問卷偏誤率統(tǒng)計??問題編號?主要考點?錯誤數?錯誤率??1?‘‘向”+指向對象?10?38.5%???2?“往”和“向’’做補語的區(qū)另IJ?16?61.?5%???3?“朝”?+靜態(tài)方向?15?57.7%??4?“往”和“向”做補語的區(qū)另ij?20?76.?9%???5?“往”?+回的特殊用法?17?65.?4%???6?“向”?+來源對象?9?34.?6%??單選題總計???87?55.?8%???1?“向、朝、往”表具體方向?18?69.2%???2?“朝、往”?+抽象程度?22?84.?6%???3?“向、朝”?+指向對象+身體動作?17?65.4%??4?“向、往”做補語的替換情況?17?65.?4%??5?“向、朝、往”?+?“看”義動詞?21?80.8%???6?“向、朝”?+抽象動作方向?23?88.5%???7?“向、朝、往?”?+方向+V+了?+—?24?9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日語母語者習得漢語方向介詞“向、朝、往”的偏誤調查和分析[J]. 吳劍鋒,齊藤奈緒子.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6(03)
[2]介詞“朝、向、往”的句法語義比較研究[J]. 張琪. 文教資料. 2014(03)
[3]“單音動詞+向”中“向”的語法化及其性質[J]. 馬梅玉. 國際漢語學報. 2013(02)
[4]狀位“往/向”差異性考察[J]. 李向農,余敏. 漢語學報. 2013(03)
[5]試論“向”的幾個特殊用法[J]. 王用源.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6]“向著”的詞匯化和語法化[J]. 魏金光.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7]介詞“向”和“往”的圖式差異考察[J]. 陳曉蕾. 海外華文教育. 2012(04)
[8]“往”的語法化進程及相關問題[J]. 劉芳.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5)
[9]“往+NP+VP”、“V+往+NP”的認知語義類型及闡釋[J]. 馬梅玉. 殷都學刊. 2011(01)
[10]介詞“向”和“向著”[J]. 程李華. 語文學刊. 2010(20)
博士論文
[1]現代漢語“向”字句研究[D]. 李沛.華中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漢語“向、往、朝”比較研究及泰國學生習得偏誤分析[D]. 田武天(YOKKHAW SOMWANG).江西師范大學 2016
[2]“往+A+里+V”格式及其相關格式考察研究[D]. 袁欣.北京語言大學 2008
[3]介詞“對/向”+O+V的替換研究[D]. 吉慶波.沈陽師范大學 2007
[4]介詞“朝”、“對”的可替換性研究[D]. 王立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5
[5]介詞“向”的句法語義考察[D]. 柯潤蘭.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111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111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