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漢語學習者的情緒表達研究及其對漢語教學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12:50
近年來,不少學者對情緒進行了重新解讀,也發(fā)現(xiàn)文化背景對人在情緒識別、情緒表達方面會產生影響;谌藗兡壳皩η榫w的認識,本文決定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二語學習者在其母語和二語中的情緒表達特色,以此作為一次探索性研究為日后深入研究提供參考。筆者以繪本為實驗材料,通過錄音的方式記錄了母語為韓語、阿拉伯語和英語的高水平漢語學習者用漢語進行故事講述的情況以及英漢母語者用母語講述的情況,并觀察了情緒詞的使用以及音高特征,得出四點發(fā)現(xiàn):(1)中國學生相較于留學生會使用更加書面化的情緒詞,數(shù)量上也更加豐富。(2)中韓學生在表示愉快的情緒詞的音高上高于所在句子的平均音高,中韓學生在音域變化上較為接近,而英語和阿拉伯語為語言背景的漢語表達并不呈現(xiàn)這樣的特征。(3)英語母語者在其母語表達和漢語表達上均呈現(xiàn)音域較寬的特點,阿拉伯語母語者漢語表達的音域僅次于英語母語者,中韓學生的音域則相對較窄。(4)英漢母語者在用母語表達含有情緒詞的句子時,其語調特征符合情緒表達的基本特征,但是當留學生使用漢語說這些帶有情緒詞的句子時,其二語表達則不符合情緒表達的特征。最后,在這些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關于漢語情緒表達及其相關的...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句子“當他欣喜地打開盒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只小青蛙”音高圖??此次測試在英語表迖中也發(fā)現(xiàn)過類似的想象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實驗結果及分析??緒中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另外,這些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表述中也呈現(xiàn)與其母語中??語調表述類似的現(xiàn)象。如句子“他們都很高興。”(虛線選中部分為“都”部??分音高)??0.462181^2595828415??500???'???-1?:??-i??-2?i?|??-?10?:?:???0?1.762??Time?(s)??圖3.?4:句子“他們都很高興”音高圖??這表明英語母語者在母語上的表達習慣也影響著其第二語言的表達。學習者??需要對二語表達中的側重點有所了解才能表達出更為接近該語言母語者表達習??慣的說法。??3.3不含情緒詞的情緒表達??除了直接使用表達情緒的詞語來描述圖中人物的情緒狀態(tài),筆者還試圖尋找??是否有情況是表迖者通過其他表迗方式來展現(xiàn)圖中所給的情景的。相較于含有情??緒詞的部分,這部分的發(fā)現(xiàn)在此次收集的語料中并不多。但其出現(xiàn)仍值得為漢語??學習者了解漢語中情緒表迗的豐富性作為參考。??在此次故事講述的觀察中,參與故事講述的同學們在回顧自己的講述時提到??在觀察和描述畫面時,她們會優(yōu)先看到人物在做什么,因而在表達中會優(yōu)先動作。??畫冊《一只青蛙足夠了》中情節(jié)較《獨自生活的一天》筒單,人物動作較少,因??此,她們會更多地在描述這本畫冊的時候說出人物的情緒,從這本畫冊的描述中??得到的含有情緒詞的句子也較多。從她們的反饋中也可以看到,如果不明確地說??出情緒詞,那么她們會以動詞表迖的方式來間接地傳達情緒。語料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表迗悲傷情緒時的說法,很多句子以類似“小青蛙哭了”、“小孩子開始哭”??的方式出現(xiàn),即以“哭”來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研究——韓國語雙語教學中的中國儒家文化因子[J]. 焦妍.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19(11)
[2]非言語情緒聲音中的情緒信息識別[J]. 蔣重清,李亮,張喜娥,李東.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跨文化視角下情緒表達矛盾與心理癥狀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模型[J]. 常保瑞,方建東. 心理科學. 2018(06)
[4]跨文化網(wǎng)絡傳播中的情緒表達與文化認同[J]. 李冰玉. 青年記者. 2018(27)
[5]索緒爾語言學與語言相對論[J]. 于東興,張日培. 當代修辭學. 2017(05)
[6]再看沃爾夫假說——重讀《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沃爾夫文集》[J]. 裘晨暉.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6(03)
[7]《社會語言學與二語習得:學習在語境條件下使用語言》評介[J]. 楊昆,毛延生. 現(xiàn)代外語. 2016(04)
[8]情緒的跨文化普遍性與差異性——對教育實踐的啟示[J]. 艾卉,周慧,黃宇霞. 全球教育展望. 2015(11)
[9]語調在情緒識別中的跨文化一致性[J]. 姚溫青. 文化學刊. 2015(08)
[10]基于Praat的情感語音分析[J]. 潘濤,高蘭德.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 2015(05)
博士論文
[1]英漢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 陳家旭.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關于體演文化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 季馬(Koliesov Dmytro).浙江大學 2019
[2]聲音情緒的跨文化識別研究[D]. 李文玢.魯東大學 2018
[3]聲音情緒的跨文化識別研究[D]. 姚溫青.西北師范大學 2014
[4]漢語喜悅情緒語調研究[D]. 陳靜.暨南大學 2012
[5]漢語普通話情感語調實驗研究[D]. 劉海霞.上海師范大學 2009
[6]中英雙語使用中情緒詞匯的研究[D]. 鄭玉榮.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44370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句子“當他欣喜地打開盒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只小青蛙”音高圖??此次測試在英語表迖中也發(fā)現(xiàn)過類似的想象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實驗結果及分析??緒中存在不同的側重點。另外,這些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表述中也呈現(xiàn)與其母語中??語調表述類似的現(xiàn)象。如句子“他們都很高興。”(虛線選中部分為“都”部??分音高)??0.462181^2595828415??500???'???-1?:??-i??-2?i?|??-?10?:?:???0?1.762??Time?(s)??圖3.?4:句子“他們都很高興”音高圖??這表明英語母語者在母語上的表達習慣也影響著其第二語言的表達。學習者??需要對二語表達中的側重點有所了解才能表達出更為接近該語言母語者表達習??慣的說法。??3.3不含情緒詞的情緒表達??除了直接使用表達情緒的詞語來描述圖中人物的情緒狀態(tài),筆者還試圖尋找??是否有情況是表迖者通過其他表迗方式來展現(xiàn)圖中所給的情景的。相較于含有情??緒詞的部分,這部分的發(fā)現(xiàn)在此次收集的語料中并不多。但其出現(xiàn)仍值得為漢語??學習者了解漢語中情緒表迗的豐富性作為參考。??在此次故事講述的觀察中,參與故事講述的同學們在回顧自己的講述時提到??在觀察和描述畫面時,她們會優(yōu)先看到人物在做什么,因而在表達中會優(yōu)先動作。??畫冊《一只青蛙足夠了》中情節(jié)較《獨自生活的一天》筒單,人物動作較少,因??此,她們會更多地在描述這本畫冊的時候說出人物的情緒,從這本畫冊的描述中??得到的含有情緒詞的句子也較多。從她們的反饋中也可以看到,如果不明確地說??出情緒詞,那么她們會以動詞表迖的方式來間接地傳達情緒。語料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表迗悲傷情緒時的說法,很多句子以類似“小青蛙哭了”、“小孩子開始哭”??的方式出現(xiàn),即以“哭”來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研究——韓國語雙語教學中的中國儒家文化因子[J]. 焦妍.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19(11)
[2]非言語情緒聲音中的情緒信息識別[J]. 蔣重清,李亮,張喜娥,李東.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跨文化視角下情緒表達矛盾與心理癥狀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模型[J]. 常保瑞,方建東. 心理科學. 2018(06)
[4]跨文化網(wǎng)絡傳播中的情緒表達與文化認同[J]. 李冰玉. 青年記者. 2018(27)
[5]索緒爾語言學與語言相對論[J]. 于東興,張日培. 當代修辭學. 2017(05)
[6]再看沃爾夫假說——重讀《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沃爾夫文集》[J]. 裘晨暉.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6(03)
[7]《社會語言學與二語習得:學習在語境條件下使用語言》評介[J]. 楊昆,毛延生. 現(xiàn)代外語. 2016(04)
[8]情緒的跨文化普遍性與差異性——對教育實踐的啟示[J]. 艾卉,周慧,黃宇霞. 全球教育展望. 2015(11)
[9]語調在情緒識別中的跨文化一致性[J]. 姚溫青. 文化學刊. 2015(08)
[10]基于Praat的情感語音分析[J]. 潘濤,高蘭德.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 2015(05)
博士論文
[1]英漢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 陳家旭.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關于體演文化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 季馬(Koliesov Dmytro).浙江大學 2019
[2]聲音情緒的跨文化識別研究[D]. 李文玢.魯東大學 2018
[3]聲音情緒的跨文化識別研究[D]. 姚溫青.西北師范大學 2014
[4]漢語喜悅情緒語調研究[D]. 陳靜.暨南大學 2012
[5]漢語普通話情感語調實驗研究[D]. 劉海霞.上海師范大學 2009
[6]中英雙語使用中情緒詞匯的研究[D]. 鄭玉榮.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44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443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