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偏正中“的”字隱現(xiàn)問題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發(fā)布時間:2020-04-13 12:09
【摘要】:在日常會話中,“的”字常出現(xiàn)在非偏正結構中,例如“今天怪冷的”、“我在鞍山買的電視”。關于這類非偏正結構中“的”字的性質(zhì)與功能,學者們提出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些學者認為這類“的”是飾詞化或名詞化的標記,如朱德熙(1978、1983)、袁毓林(2003)等;有些學者將這類“的”字視作時體助詞,如馬學良、史有為(1982)、宋玉柱(1981)、王光全(2003)、馮雪冬(2012)等;有些學者認為非偏正結構中句末“的”是一種語氣詞,如言一兵(1965)、趙元任(1968)。針對現(xiàn)有的關于非偏正結構中“的”字的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討論了以下幾個問題:1.出現(xiàn)在非偏正結構中的“的”字的類別及其分類;2.非偏正結構中制約“的”字隱現(xiàn)的規(guī)律及原因;3.留學生在使用非偏正結構中“的”字時存在的偏誤考察及偏誤分析;4.在前文研究基礎上,提出易于操作、教學效果較高的偏正結構“的”字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本文認為“的”字出現(xiàn)在非偏正結構中主要有兩種情況,根據(jù)“的”在兩種情況下不同的語用功能和語義可以將其分成“的?”和“的?”兩大類。筆者認為“的?”和“的?”都有凸顯、強調(diào)句子中某成分的作用,但在具體使用和隱現(xiàn)條件上又存在不同。通過分析,本文認為影響非偏正結構中“的”隱現(xiàn)的規(guī)律主要有以下幾種:1.時態(tài);2.語用功能;3.語義范疇;4.“是……的”結構。本文著重點在從時態(tài)、語用功能、“是……的”結構幾個角度,探討了制約“的”字在非偏正結構中的隱現(xiàn)規(guī)律。基于隱現(xiàn)規(guī)律的基礎,考察了東南亞國家留學生在使用非偏正結構“的”時出現(xiàn)的偏誤,并且進一步對偏誤進行了分類與分析。最后對本校印尼留學生學習非偏正結構中“的”字的現(xiàn)狀和問題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合調(diào)查結果與前文的隱現(xiàn)研究、偏誤分析,針對非偏正結構中“的”字的對外教學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jù)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合理的教學方案。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95.3
本文編號:2625979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19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完權;;事態(tài)句中的“的”[J];中國語文;2013年01期
2 劉探宙;;多重強式焦點共現(xiàn)句式[J];中國語文;2008年03期
3 徐陽春;錢書新;;試論“的”字語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顯的作用[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3期
4 王光全;過去完成體標記“的”在對話語體中的使用條件[J];語言研究;2003年04期
5 徐陽春;“的”字隱現(xiàn)的制約因素[J];修辭學習;2003年02期
6 袁毓林;;從焦點理論看句尾“的”的句法語義功能[J];中國語文;2003年01期
7 徐陽春;確定"S+VP+的(+NP)"結構中"的"字歸屬之我見[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李訥;安珊笛;張伯江;;從話語角度論證語氣詞“的”[J];中國語文;1998年02期
9 張伯江,方梅;漢語口語的主位結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10 史有為;;表已然義的“的_b”補議[J];語言研究;1984年01期
,本文編號:26259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2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