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本位理論——參考文獻索引
本文關鍵詞:也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本位之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1]施春宏,.對外漢語教學本位觀的理論蘊涵及其現實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2012,(3).
[2]豐國欣,.再論漢語詞:字組、韻律、約定——基于漢英對比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0,(12).
[3]王璐,.從“文本中心”到“本文探求”——文學人類學研究范式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4]郭紅霞,.二語詞匯習得中跨語言遷移的語言類型分析[J].外語學刊,2011,(2).
[5]陳瑩,叢杭青,.證據概念的歷史演變及其認識論重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6]陸儉明,.我關于“字本位”的基本觀點[J].語言科學,2011,(3).
[7]王若江,.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fā)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00,(3).
[8]任瑚璉,.字、詞與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單位及教學策略[J].世界漢語教學,2002,(4).
[9]張朋朋,.詞本位教學法和字本位教學法的比較[J].世界漢語教學,1992,(3).
[10]曾加勁,.論“字本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探索,2010,(2).
[11]崔泰吉,.對外漢語教學要以字為本位[J].現代教育科學,2009,(S1).
[12]余國江,.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優(yōu)點及其對對外漢字教學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07,(9).
[13]彭小川,馬煜逵,.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教學應有的意識與策略[J].語言文字應用,2010,(1).
[14]時秀娟,.徐通鏘的“字”本位觀和語義句法論[J].齊魯學刊,2007,(2).
[15]徐通鏘教授逝世[J].語文研究,2007,(1).
[16]潘文國,.“字本位”理論的哲學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
[17]張和生,.也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本位之爭[J].語言文字應用,2007,(S1).
[18]王洪君,.語言的層面與“字本位”的不同層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3).
[19]韓起,霍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評《“漢字生命符號”與漢字研究中的思維誤區(qū)》
[J].理論導刊,2008,(4).
本文關鍵詞:也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本位之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0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