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中的離合詞釋文淺析——以“洗澡”為例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iling Chinese learning diction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1: 1" existing in the Chinese learning dictionaries. Part of speech tagging is not uniform. The interpretation obscu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troverted dictionary and an extroverted dictionary. The use of supersyllabic words or English interpretations has increased the burden on learners. Usage hints and explanations are not comprehensive. The explanation does not annotate the two kinds of words, such as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extroverted Chinese learning dictionari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sjunctive word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名稱: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注釋研究,項目編號:30207113)
【分類號】:H16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饒勤;離合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2 呂文華;;關(guān)于述補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的思考——兼談對外漢語教學的補語系統(tǒng)[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3期
3 鄭定歐;;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芻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4期
4 魯健驥;呂文華;;編寫對外漢語單語學習詞典的嘗試與思考——《商務(wù)館學漢語詞典》編后[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1期
5 劉春梅;通過教材編寫改善對外漢語的離合詞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6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芻議[J];語文研究;2002年03期
7 呂文華;短語詞的劃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意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楊慶蕙;;對外漢語教學中“離合詞”的處理問題[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2 柯彼德;;漢語凝合動詞的類型和特點[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3 鄭定歐;;對外漢語詞典學[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芳;;淺談對外漢語中離合詞的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戴云;;“V+P+Np”結(jié)構(gòu)的再認知和處理模式[J];北方論叢;2010年04期
3 夏立新;;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出版和使用者調(diào)查研究[J];出版科學;2009年01期
4 方林剛;比喻認識上的一個誤區(qū)[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王楠;;第5版《現(xiàn)漢》對離合詞的處理分析[J];辭書研究;2006年03期
6 蔡永強;;《當代漢語學習詞典》配例分析[J];辭書研究;2008年03期
7 吳召虞;侯穎;;《當代漢語學習詞典》瑕疵舉隅[J];辭書研究;2008年03期
8 張淑文;;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中的語法詞目化淺談——以述補結(jié)構(gòu)為例[J];辭書研究;2009年01期
9 張相明;;我國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發(fā)展探析[J];辭書研究;2010年03期
10 付娜;;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原則及實現(xiàn)條件[J];辭書研究;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富麗;;對外漢語詞典的規(guī)范性檢查[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博;;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同(近)義詞”處理模式分析及建議[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姜自霞;;基于義項的語素構(gòu)詞研究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纂中的應(yīng)用——兼論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中的應(yīng)用[A];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海峰;;離合詞語義特征及其認知動因芻議——基于大型語料庫基礎(chǔ)上的考察[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錦姬;現(xiàn)代漢語補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3 于屏方;動作義位釋義的框架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4 朱志平;漢語雙音詞的屬性測查與漢語第二語言教學[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jié)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jié)構(gòu)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振平;單音形容詞作狀語和補語的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8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陳賢;現(xiàn)代漢語動詞“來、去”的語義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申修瑛;現(xiàn)代漢語詞語搭配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井婷寧;中亞留學生漢語程度副詞習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曉東;中亞留學生離合詞使用偏誤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鐵利;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明浩;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及其在日語中的對應(yīng)形式[D];延邊大學;2002年
6 高思欣;留學生漢語動賓式離合詞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7 馮敏萱;面向計算機的“V_單+A_單”述補結(jié)構(gòu)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蔡建豐;以英語為母語者對漢語疑問句的習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鑫;有關(guān)“動_1+動_2”類動結(jié)式的幾個問題[D];山西大學;2003年
10 王用源;廢“離合詞”興“組合詞”[D];天津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同林;試論動介復合詞[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2 黃月圓;復合詞研究[J];國外語言學;1995年02期
3 饒勤;離合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4 柯彼德;;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語法體系急需修改的要點[J];世界漢語教學;1991年02期
5 高書貴;;有關(guān)對外漢語教材如何處理離合詞的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3年02期
6 呂文華;;關(guān)于述補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的思考——兼談對外漢語教學的補語系統(tǒng)[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3期
7 鄭定歐;;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芻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4期
8 余維欽;戴為華;;離合詞的特點及其辨認[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9 王素梅;論雙音節(jié)離合詞的結(jié)構(gòu)、擴展及用法[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10 張理明;;論短語動詞[J];語文研究;198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柯彼德;;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語法體系急需修改的要點[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2 鄭定歐;;對外漢語詞典學[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鐵利;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華林;;從釋義元語言的角度談漢語語文詞典的現(xiàn)狀與創(chuàng)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賈晶;;近十年來漢外離合詞對比研究綜述[J];青年文學家;2011年11期
3 李麗麗;陳碧銀;;小議漢語離合詞[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林軻紅;;離合詞的歷時研究——以“二拍”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為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王嶠;柴雪松;;動賓式雙音結(jié)構(gòu)即動賓式“離合詞”離析動因的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6 林栺;;透視學習詞典中觀結(jié)構(gòu)的語義認知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蘭海洋;;中高級階段泰國學生學習漢語離合詞偏誤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8 木子;;《漢語教與學詞典》正式出版[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11年03期
9 張金忠;;高校俄語專業(yè)學生俄漢詞典使用情況調(diào)查及對策[J];辭書研究;2011年04期
10 卿雪華;王周炎;;泰國學生漢語詞類誤用淺析[J];民族翻譯;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婕;;淺談外向型學習詞典的例證安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章宜華;;內(nèi)向型普通詞典與外向型學習詞典的對比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史曉東;;漢英機器翻譯中離合詞的處理[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趙昶;;試論漢英學習詞典的句法屬性處理[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姜建康;;走外向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6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建梅;;關(guān)于編纂外向型漢外字典的設(shè)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劉輝修;;英語學習詞典中同義詞信息處理調(diào)查[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健;王安民;;外向型漢英詞典編纂的認知語言學視角[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李喻梅;;論學習詞典對詞語搭配的處理[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金霞;商務(wù)研發(fā)首部“內(nèi)向型”漢語學習詞典[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記者劉杰;蕪湖形成外向型“碼頭經(jīng)濟”[N];人民日報;2003年
3 ;大力發(fā)展外向型民營經(jīng)濟(摘要)[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4 湖南站 毛吉元;藍山成為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織加工基地[N];中國服飾報;2006年
5 趙丹;創(chuàng)新舉措推進外向型經(jīng)濟發(fā)展[N];南昌日報;2008年
6 聶淼邋記者 何秀麗;哈市米稻豆十分之一出口[N];哈爾濱日報;2007年
7 記者 孟霞;河谷乳業(yè)要走外向型之路[N];伊犁日報(漢);2007年
8 李興華;山東安丘支行支持外向型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企業(yè)發(fā)展[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7年
9 龔潯澤 著;外向型與鄉(xiāng)村工業(yè)化[N];江蘇經(jīng)濟報;2008年
10 盧華君邋虞江軍;有力推動外向型經(jīng)濟發(fā)展[N];南寧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宏;外向型學習詞典配例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3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4 于屏方;動作義位釋義的框架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5 周衛(wèi)華;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動賓語義搭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周清艷;現(xiàn)代漢語中“V個N/VP”結(jié)構(gòu)與隱性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9 何家寧;中國英語學生在漢譯英過程中使用詞典的實證研究:大學漢英學習詞典模式的構(gòu)建[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3年
10 朱曄;翻譯的模糊性特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靖石;離合詞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麗捚;初級漢語離合詞使用情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曉東;中亞留學生離合詞使用偏誤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邵晶;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5 姚億兵;離合詞離合形式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及其應(yīng)用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翁杜薇;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小寧;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包海燕;“V心”型支配式離合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金美虹;韓國大學生漢語離合詞習得情況考察[D];北京大學;2012年
10 魏淑梅;漢語動賓式離合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53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5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