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語境的綜合利用與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選題:地方文化語境 + 綜合利用。 參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12期
【摘要】:地方文化語境是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語境。留學生對地方文化語境的適應程度往往決定其能否成功地獲得漢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綜合利用地方文化語境首先要樹立方言意識和地方文化意識,并努力建立一種"課內+課外"的互補式語言文化教學模式。
[Abstract]:Local cultural context is a context with distinct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gree of adapt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to the local cultural context often determines whether they can successfully acquire Chines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local cultural context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dialectal awareness and local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mentary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mode of "in and out of class".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基金】:2008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4437)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無機化學工作者愿為攀枝花礦的綜合利用多做貢獻[J];化學通報;1980年01期
2 李完樸;李高生;;五業(yè)興旺的長壽湖[J];中國農(nóng)墾;1980年04期
3 ;一九八○年七月——一九八一年總目錄[J];貴州社會科學;1981年06期
4 ;中國化學會通訊[J];化學通報;1981年01期
5 李高生;;簡樸的出國考察組[J];中國農(nóng)墾;1981年02期
6 ;焉耆盆地綜合考察提出成果報告[J];干旱區(qū)地理;1982年Z1期
7 呂達人;;首屆耐火粘土學術交流會在太原舉行[J];礦床地質;1982年02期
8 宗和;;中國養(yǎng)蜂學會年會暨學術討論會在武漢市召開[J];中國蜂業(yè);1982年01期
9 楊石先;;化學要為中國的經(jīng)濟繁榮、學術進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五十周年[J];化學通報;1982年09期
10 方心芳;魏文德;趙博泉;;黃;瘜W工業(yè)研究社工作概要[J];化學通報;1982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德江;宋彭生;;鹽湖資源及開發(fā)利用[A];青海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1995年
2 劉志斌;江文榮;;勘探目標地球物理評價技術[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3 韓德馨;孫俊民;;煤中潛在伴生礦產(chǎn)的開發(fā)利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劉亞川;汪鏡亮;;依靠科技進步保護與合理利用礦產(chǎn)資源[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林啟太;徐長佑;;模糊聚類分析在礦物資源綜合利用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6 駱伏龍;;川南煤系硫鐵礦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研究[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7 唐小我;;最優(yōu)組合預測方法及其應用[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1卷)[C];1991年
8 馮根堯;王茂策;;中外合資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排序研究[A];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張平;唐德康;李朝柱;徐福田;朱勝友;;攀西釩鈦磁鐵礦中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方向[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戰(zhàn)略研究綜述部分[C];1997年
10 蔣木庚;單雅萍;錢小剛;劉益平;;旋光性R(-)-戊菊酸的綜合利用研究[A];江蘇省農(nóng)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徽省經(jīng)貿委副主任 葛崇連;認真總結“九五”經(jīng)驗 加快資源綜合利用[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提高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王越煒;“拾荒者”說[N];中國包裝報;2000年
4 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副總經(jīng)理 徐景珩;在包裝和食品機械行業(yè)開拓環(huán)保設備和技術市場[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5 石炎;國家重點鼓勵發(fā)展的石油和化工產(chǎn)品技術目錄出臺[N];中國化工報;2000年
6 記者 陳祖洪 海南日報記者 侯小健;“綠色建材”落戶生態(tài)大省[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7 記者 黃松齡;貴糖“三廢”成為工業(yè)生態(tài)鏈[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8 記者 王東海;石材鄉(xiāng)里無廢料[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9 葉青;我破解煤矸石綜合利用難題[N];中國礦業(yè)報;2000年
10 鄭音;致公黨中央調查組赴西南地區(qū)調研[N];中國水運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顯智;高鎂礦石酸浸降鎂及浸出液綜合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2年
2 龍永珍;桂西鋁多金屬礦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綜合利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黃柱成;冷固結球團直接還原技術及其應用[D];中南大學;2002年
4 楊錦蓮;中國油菜產(chǎn)業(yè)競爭力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5 藺杰;數(shù)據(jù)融合的神經(jīng)計算方法[D];浙江大學;2005年
6 喻紅陽;網(wǎng)絡組織集成及其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7 李朝偉;低分辨雷達對群目標的檢測及分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8 鄭忠亮;納豆激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朱麗;實現(xiàn)太陽能煙囪經(jīng)濟綜合利用海水的系統(tǒng)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10 楊向輝;我國水權轉換模式及轉換價值評估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新桂;發(fā)展攀鋼煤化工的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2 牛秋雅;砷污染治理及砷資源回收利用的清潔生產(chǎn)新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3 馬蓓蓓;柑橘皮中部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綜合利用工藝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岳波;風景名勝區(qū)水環(huán)境保護及利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5 趙勝利;遺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粉煤灰混凝土強度預測和配合比設計中的應用[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6 張莉;礦產(chǎn)資源綜合利用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7 羅華菲;川芎綜合利用的產(chǎn)業(yè)化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8 鄭永杰;減小航空火箭彈散布方法的研究及其優(yōu)化[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9 曹W毩,
本文編號:20710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7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