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短期速成教學研討會”舉行
本文選題:速成教學 + 語言文化 ; 參考:《世界漢語教學》1999年01期
[Abstract]:......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獲準成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1期
2 楊燦;;語言之文化語境[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郭建新;;國際商務咨詢中的語言文化與非語言行為研究[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4期
4 郭建新;;國際商務咨詢中的語言文化與非語言行為研究[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5期
5 吳慧穎;雅俗共賞的漢語文化語言學力作——陳建民《語言文化社會新探》評介[J];漢語學習;1990年04期
6 張曉路;潘文國;;《中外語言文化漫議》讀后[J];世界漢語教學;1997年02期
7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成立[J];中國語文;2000年03期
8 ;2001年新疆大學語言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巨積蘭;數(shù)字“三”的語言文化比較[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張艷秋;張晶;;語言文化的最高形態(tài):視覺文化[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佟立;張虹;季文娜;;現(xiàn)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術語對我國語言文化的影響[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2 鄧軍;李萍;;論全球語境下漢語言文化的國際推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3 沈大力;;“龍”語言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兼論文化差異及對“它者”的審美[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后記[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語言與文化研究》征稿啟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6 解海江;章黎平;;漢語文化詞典的設計與編纂[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吳順儷;;漢語外來詞的認知分類[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曲彥斌;;民俗語言學(增訂版)[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曹志耘;;生存還是消亡:漢語方言面臨的抉擇[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韓少華;;普通話水平測試整體性原則的設想及實施方法[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美簽署中國語言文化項目合作計劃[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2 記者 鄒秉融;陜西省語言學學會陜南語言文化研究部正式成立[N];安康日報;2008年
3 記者 巴雅爾圖;中國蒙古語言文化暨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在錫林浩特舉行[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4 記者 巴依斯古楞;蒙古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錫林浩特舉行[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5 記者 焦新;進一步提升學生語言文化素質(zhì)[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江世震;納西語言文化教材出版[N];云南日報;2007年
7 覃祥周;廣西首本壯語文教材在港發(fā)行[N];西部時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昆寶軍;成語垃圾玷污語言文化[N];大眾科技報;2002年
9 記者 王玉琢 實習生 呂向前;蒙古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伊金霍洛旗開幕[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10年
10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 楊光;人類文明的目標與狀態(tài):語言文化的平等與多樣化[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文義;布依族《摩經(jīng)》語言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2 丁石慶;雙語族群語言文化的調(diào)適與重構[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于孔子學院的經(jīng)濟學分析與建議[D];山東大學;2006年
5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喬穎;趨向“他者的翻譯”[D];河南大學;2007年
7 曹道巴特爾;蒙漢歷史接觸與蒙古族語言文化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8 陳琳;陌生化翻譯:徐志摩詩歌翻譯藝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永奮;漢意委婉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圖拉;蒙古族傳統(tǒng)飲食名稱文化語言學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莉偉;俄漢體態(tài)語對比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2 洪德坤;泰國中文運簽語言文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3 徐斐;中俄語言文化中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對比[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2年
4 宋昀霏;漢英熟語比較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5 徐冬梅;論美國的語言政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唐玉英;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零起點學習者疑問句數(shù)字教學法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7 杜麗華;文化空缺視角下的英漢數(shù)字文化內(nèi)涵比較[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楓;從電影對白中的語碼變異看傳播媒介對香港語言的影響[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牛艷霞;對外漢語敬語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杜青云;從接受方的視角看孔子學院與中國文化外交[D];復旦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60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6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