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古代漢語漢字對外傳播史》評介
本文選題:對外漢語教學 + 漢語漢字; 參考:《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明;;寫法不同的日、漢語現(xiàn)用漢字對照表[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5年01期
2 吳松貴;;一語兩字 同條共貫——漢字發(fā)展前景述評[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8年02期
3 于建坤;語言文字界知名人士指出——二十一世紀將是漢語漢字發(fā)揮威力的時代[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4 袁曉園 ,徐德江;寫意文字的國際性最強——六論漢語漢字的科學性[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5 袁曉園 ,徐德江;漢語貴在無形態(tài)——七論漢語漢字的科學性[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6 袁曉園 ,徐德江;聯(lián)想是一切發(fā)明之母——八論漢語漢字的科學性[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7 袁曉園 ,徐德江;“方塊”是寶貝——九論漢語漢字的科學性[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8 袁曉園 ,徐德江;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十論漢語漢字的科學性[J];漢字文化;1989年03期
9 朱曼華;漢字現(xiàn)代化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新突破[J];漢字文化;1989年04期
10 本刊編輯部;創(chuàng)刊詞[J];漢字文化;1989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漢英;;聲符兼義研究——中日兩國語言文字符號之比較[A];第一屆、第二屆東亞符號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李衍年;;增強漢語漢字文化的感召力[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輯(2002—2004)[C];2002年
3 ;試論漢字演變的歷史階段[A];中文信息處理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郭曙綸;;基于語料庫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設想與樣例[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歐陽先才;歐陽武偉;;中華詩律應用發(fā)凡[A];世界漢詩協(xié)會2006年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左鵬軍;;近代傳奇考辨四題[A];中國近代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十三屆近代文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常治國;;在《中國楹聯(lián)學概論》研討會上的發(fā)言[A];《中國楹聯(lián)學概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于無魚齋;;前言[A];識字教育科學化方法選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二[C];2006年
9 陳偉武;;漢語言文字中“習非成是”現(xiàn)象考論[A];“漢語與漢字關系”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8年
10 李潤新;;走漢語教學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A];識字教育科學化論文集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一[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溫紅彥;紀念本報社論發(fā)表50周年[N];人民日報;2001年
2 潘國霖;普通話跨上時代列車[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推進語言文字工作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漢字信息處理與印刷革命[N];科學時報;2002年
5 張德祥;感時賦事 清音獨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陳德富;漢字緣何“長壽”[N];北京日報;2004年
7 楊振寧;全球化與中華文化[N];中國藝術(shù)報;2004年
8 李宇明;強國的語言與語言強國[N];光明日報;2004年
9 王蒙;文化大國建設芻議[N];人民日報;2004年
10 毛夢溪;創(chuàng)建中國化的漢語語言文字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宇清;試論傳統(tǒng)語文教學給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13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1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