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植物隱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05 13:24
本文選題:英漢植物隱喻 切入點:跨文化理解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隱喻是以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另一種事物的認知現象。它根植于文化系統,體現在思維和語言層面。隱喻既是概念建構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學習和認知的對象。隱喻可以根據喻體的不同分為許多大類,比如動物隱喻、植物隱喻等等。本文主要涉及的是與植物范疇相關的隱喻,包括獨立于語境含有文化喻義的植物詞匯和包含植物詞匯并在語境關照下產生隱喻意義的詞組。 植物隱喻的產生基于人們對植物各種特征及功能的熟悉和體驗。它的形成過程就是將植物的各方面特征投射到目標域“人”或“事物”概念上,使人們得以通過感知某種植物的形態(tài)特點或體驗它的用途來認知和理解某一概念。各種語言的植物隱喻都蘊含著所屬語言的思維特性和文化內涵。它的真義游離于字面意義之外,對本族人來說是不言而喻的,而對于二語學習者而言,則會形成不小的理解難度。當下植物隱喻研究多集中于對隱喻本身的對比研究(包括其文化意義的闡釋和比較),很少有人關注二語學習者對目的語植物隱喻的理解認知過程。本文正是從二語習得的角度入手,研究調查英漢學習者對目的語植物隱喻的心理加工過程,了解他們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誤區(qū),并結合植物隱喻的文化涵義及學習者的文化背景,構建英漢植物隱喻的跨文化理解模式,以促進二語植物隱喻的習得,輔助植物隱喻教學。 本文首先在概念隱喻理論的指導框架下,將英漢植物隱喻的各種映射關系做了較為詳細的比較,從文化的角度闡釋了英漢植物隱喻異同的原因。然后根據語料比較結果設計問卷,對英漢學習者的植物隱喻理解狀況做了一個調查,分析了學習者對目的語隱喻的認知誤區(qū),總結了學習者的隱喻認知方式及影響理解的相關因素。接著在調查基礎上,本文將學習者的認知手段和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建立了英漢植物隱喻跨文化理解模式,以期從文化和思維的雙重角度深化學習者對目的語植物隱喻的理解和學習。最后我們探討了本研究給漢語植物隱喻教學帶來的啟示。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語料對比分析揭示英漢植物隱喻異大于同。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植物隱喻的整體數量比較、映射目標域以及語義相近條件下源域(即植物喻體)的差別等三個方面。本文對各組映射關系的英漢對比差異及差異的成因做了較多的拓展分析。 二、二語學習者植物隱喻理解調查結果表明:影響英漢學習者理解目的語植物隱喻的共性因素有母語文化、語境、聯想和推理方式,以及視覺信息的不當刺激。母語文化遷移、語境推測和字面聯想推斷是二語學習者理解目的語植物隱喻的主要手段。其中以母語文化對隱喻理解產生的影響作用為最大。 三、構建了英漢植物隱喻的跨文化理解模式。該模式建立在調查基礎上,包含了二語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因素和多種認知方式,是集語言、思維和文化于一體的層級性的心理認知模式,對目的語植物隱喻的理解認知,以及目的語思維概念的形成有一定推動作用。 本文共七章,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我們對英漢植物隱喻跨文化理解研究的背景(包括研究現狀分析)、研究意義、本文創(chuàng)新點以及研究框架逐一作了說明。 第二章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案。本章對隱喻的本質、工作機制以及隱喻理解的本質進行了概述,并對母語與二語隱喻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做了比較,分析了二語學習者理解隱喻的一些認知特點,進而探討了聯想推理和文化背景對意義推斷和隱喻思維的影響作用。最后本章闡述了本文的總體研究設計方案。 第三章是英漢植物隱喻的對比。我們根據《英漢分類詞典》確定植物目錄,將從詞典中收集到的英漢植物隱喻語料按概念域的不同映射關系進行分類對比,并對語言上的異同狀況作了文化上的拓展分析。最后我們從哲學、民俗和語言構詞三個方面對英漢植物隱喻差異的形成進行總結論述。 第四章是英漢學習者植物隱喻理解狀況的調查。本章詳細闡述了英漢植物隱喻理解調查的設計和實施方案,分析和比較了英漢語兩項調查的結果,了解了學習者習慣使用的認知手段,歸納了影響隱喻理解的因素,并總結了英漢學習者在植物隱喻理解過程中出現的認知誤區(qū)。 第五章是英漢植物隱喻跨文化理解模式的構建。本章介紹了該模式與交際傳播學意義上的跨文化理解模式的區(qū)別,闡述了該模式的定義、特點,并對各層結構進行了逐一介紹。最后本章從整體角度對模式的構建形態(tài)、突顯特點和價值意義進行了總結。 第六章是漢語植物隱喻的教學啟示。我們從國內外二語隱喻教學狀況入手,比較和發(fā)掘了對外漢語隱喻教學的不足點,結合我們的英漢植物隱喻理解調查結果以及隱喻跨文化理解模式的構建過程,我們認為理解和學習目的語植物隱喻,正是了解和學習目的語思維方式及文化的良好途徑。因此,漢語植物隱喻教學要注重利用隱喻訓練漢語思維、推動文化教學和漢文化的認知。此外,對外漢語教學還需重視外國學習者隱喻能力的培養(yǎng)。 最后一章是結語部分,我們回顧了主要研究內容,總結了本文的和研究成果和研究貢獻,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確立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5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氏惠(NGO THI HUE);語言類型學視野下的越南語、漢語形容詞重疊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都燁多;對外漢語中的文化教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娜佳;漢俄語言中花名隱喻的對比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704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704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