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漢語課程對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的啟示研究
本文關鍵詞:對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學的反思——AP漢語與文化課及美國教學實況給我們的啟發(f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體育
摘 要:在全球化與一體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在世界舞臺上,中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是由于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漢語學習在全球范圍內(nèi)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為了實現(xiàn)漢語的國際推廣,要注重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了AP漢語課程對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的啟示,旨在有效解決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AP漢語課程;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啟示
一、引言
在21世紀,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主要是由于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與文化等各個領域均有著顯著的成就,為了促進中國軟實力的提高,要積極開展文化教學,讓世界認識與了解中國的文化與語言。但目前,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的融合缺少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為了推動文化教學的高效開展,本文根據(jù)AP漢語課程的啟示,提出了幾點建議。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有著較快的發(fā)展速度,但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缺少系統(tǒng)性,隨意性較強。文化教學的開展主要是借助課文講解實現(xiàn)了文化因素的有機融入,還利用了注釋的形式,在課文中呈現(xiàn)了文化內(nèi)容。下文主要分析了文化教學中內(nèi)容、教師與教材三方面內(nèi)容。
。ㄒ唬┪幕虒W的內(nèi)容。在全球化與一體化的作用下,漢語學習具有了廣泛性與普遍性,關于漢語學習人員的國家也具有了復雜性,在世界范圍內(nèi),多國均已開始學習或者關注漢語。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文化背景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對于非洲、歐美等國家的學生而言,對中國的文化背景了解較少,國家間的差異較大,此時學生對于漢語的學習難度較大。
目前,漢語國際教育中未能關注文化背景差異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國家的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歐美、非洲等國家的學生,其學習的效果較差,文化教學的開展成效欠佳。
。ǘ┪幕虒W的教師。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隨著漢語國際教育培訓課程的逐漸增多,教師隊伍在快速壯大,其中教師的質(zhì)量存在差異,部分對外漢語教師缺少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對文化差異的認識缺少客觀性,未能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文化引導。
。ㄈ┪幕虒W的教材。近幾年,關于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教材眾多,但在語言教材方面,雖然擁有廣泛的內(nèi)容,但缺少完整性、邏輯性與相關性,在此基礎上,文化教學的目標難以達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材具有落后性與滯后性,部分教材的實用性較差。
三、AP漢語課程對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的啟示
(一)在教師方面。漢語國際教育中,教師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承載著國際化漢語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的責任,因此,對于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體系,還要精通民族文化與漢語,同時對于學生國家的文化也要有所了解。
AP漢語課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為:豐富的知識與綜合的能力,如:語言運用能力、知識整合能力與跨語言教學的能力等,我國漢語國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備上述的能力,還要對所教兩種語言實現(xiàn)全面的了解,如:文化特點、文化背景與文化內(nèi)涵等。
(二)在教材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材屬于輔助材料,利于學生了解文化差異與明確教學重點、難點等,利于教師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材不僅要擁有豐富的內(nèi)容,,還要保持一定的畫面感,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AP漢語課程對教材有著明確的要求,在教材大綱中規(guī)定了教學的原則,即:發(fā)揮學生的主導地位,積極開展交際教學,同時,要有效結合語言與文化,并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式思維方式。因此,漢語國際教育教材要明確文化教材的定位,讓學生對中國文化形成全面的認識,并促進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要積極發(fā)揮外國學生的主導作用,教材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編寫,并聯(lián)系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還要保證教材內(nèi)容的較低復雜程度,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ㄈ┰诮虒W策略方面。AP漢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元的教學策略,如:對比法、任務型、體驗式教學法等。
對比法主要是讓學生對兩國文化的差異進行比較。漢語國際教學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比較目的與母語文化,根據(jù)文化差異讓學生對詞匯展開理解,此方法利于學生對單詞形成深刻的記憶。
例如:老師的教學。在漢語中,老師的應用范圍較為寬泛,在任何領域有一定成就即可成為老師;但在歐美國家,老師僅指教學工作人員。通過文化差異的比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于詞匯的運用也將更加自如,同時還能夠掌握漢語的特色詞語。
體驗式教學主要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氛圍或者創(chuàng)設相應的場景,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學的場景要保持真實與豐富,通過學生的體驗,讓其全面認識漢語與民族的文化。
例如:關于漢服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漢服的展覽館進行參觀,使其體驗漢服的文化。此時的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更加主動與積極。但此時的教學需要較大的花費,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牟捎谩?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AP漢語課程對漢語國際教育文化教學的啟示,根據(jù)漢語國際文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推動漢語國際文化教學的長足、穩(wěn)定與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顏湘茹.漢語國際教育中的中國文化課教學模式[J].海外華文教育,2012,03:254-258.
[2]陳紱.對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學的反思——AP漢語與文化課及美國教學實況給我們的啟發(fā)[J].語言文字應用,2013,S1:35-44.
[3]汪國勝.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相關問題的反思[N].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26-30.
[4]陳璐.從漢語國際推廣到國際漢語教育——21世紀國際漢語教育研究述評[N].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01:48-58.
。ㄗ髡邌挝唬褐貞c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本文關鍵詞:對國內(nèi)對外漢語教學的反思——AP漢語與文化課及美國教學實況給我們的啟發(f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1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