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文化課教學中教師的基本意識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文化課教學中教師的基本意識 出處:《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課 定性定位 語言與文化 跨文化比較 實踐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針對專門的文化課教學,教師應具備以下幾種基本意識:明確的定性定位意識、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意識、跨文化比較意識和實踐意識。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of special cultural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basic consciousness: a clear sense of qualitative orientation, a sense of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parative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外漢語文化課的教學,同樣需要依靠高素質(zhì)教師的設計與把握。樹立清晰明確的文化課教學意識,對于順利完成文化課教學任務,優(yōu)化對外漢語教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一、定性定位意識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教學”實際上包括兩個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魏春木;卞覺非;;基礎漢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內(nèi)容初探[J];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2 周健;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及教師的雙文化意識[J];語言與翻譯;2004年01期
3 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01期
4 張占一 ,畢繼萬;如何理解和揭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4期
5 陳光磊;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紅云;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導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李玉萍;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吳祝霞;;從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談培養(yǎng)學生對英漢文化差異的敏感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吳明亮;路艷梅;;關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5 蘇東彥;;加強西方文化導入 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試論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具有綜合能力國際化人才的原因和途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6 李雯;如何加強目的語的文化意識[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7 李云燕;;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J];安順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李靜;淺議華文教育中的語用文化教學[J];八桂僑刊;2004年03期
9 王穎;;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英語國家與文化”的教學模式初探[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曾學慧;;對外商務漢語與基礎性對外漢語銜接問題探討[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孟臻;;英美文化類詞典編纂回顧和展望[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周健;陳萍;;試論漢語語感教學與教材創(chuàng)新[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曉東;;試論培養(yǎng)國際漢語教師的文化人格[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付玉鳳;;對外漢語中級閱讀課中的文化教學初探[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樸宣姝;學前對韓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寶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語言測試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尚曉明;人和世界語境中的言語行為建構與透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王美玲;對外漢語文化語用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林秀艷;西藏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靜;漢英特有花木詞之國俗語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寧;對外漢語商貿(mào)中級口語教材課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舒彩霞;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崔曉玉;《漢語會話301句》與《JRC快樂漢語》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海丹;漢語課文化內(nèi)容及文化要素導入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尋亮;漢英二語教材文化主體性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董琳;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駱真;對外漢語初級綜合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導入方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丁薇;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同層次的文化導入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芳;漢語新興族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呂叔湘;;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讀后[J];讀書;1980年04期
2 張占一;漢語個別教學及其教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年03期
3 ;語言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相關性[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2期
4 趙賢洲;文化差異與文化導入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01期
5 呂必松;關于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問題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2期
6 張占一;試議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平;民族語言與文化的共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年02期
2 范一;“語言與文化”若干問題研究概況[J];福建外語;1995年03期
3 杜健;“迎澳門回歸,語言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側記[J];教學與研究;1999年11期
4 許晶敏;高等師范院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舊清語>研究——滿洲早期的語言與文化》出版[J];歷史檔案;2003年04期
6 陳桂琴;;淺談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深刻反映[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南方民族語言與文化研討會綜述[J];民族語文;2005年03期
8 周力;;雙語教學的實踐和對策建議[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鄭艷;王武東;;了解文化差異,走出交際誤區(qū)[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10 辛琨;;高校生態(tài)學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王景丹;;談中西文化對話中的民族文化立場[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趙毓琴;李競業(yè);;文化底蘊與語言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張維鼎;;語符之文化編碼[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5 陸慶和;;九十年代的文化語言新思維——評王希杰先生的《修辭學通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許嘉璐;語言與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許曦明;苦澀譯果的反思[N];文藝報;2005年
3 冒浩文 林啟詞;少數(shù)民族語言亟待保護[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楊華 蔣可心;關于語言接受權的一點看法[N];光明日報;2004年
5 咸俞靈;以孔子的精神建設孔子學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朱安博;歸化與異化:中國文學翻譯研究的百年流變[D];蘇州大學;2007年
3 阿不力米提·優(yōu)努斯;維吾爾象征詞及其文化含義[D];新疆大學;2003年
4 張敇銘;外語焦慮與壓力應對[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風;陸機的修辭理論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洋洋;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梁軍;普通話語音修辭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4 蘇立靜;答語否定間接表達的語用描寫和分析——兼談語言與文化關系[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5 陳丹丹;漢英文化詞語意義差異對比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蔡瑋;漢語地名的語言與文化分析[D];廣西大學;2001年
7 徐燕飛;論網(wǎng)絡聊天室縮略語及其原詞語的特點[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8 謝玉春;[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9 齊增會;張孝純“大語文教育”的思想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瑾;中英廣告幽默的跨文化比較[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04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0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