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視域下課內(nèi)外語言實踐的幾點探索——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視域下課內(nèi)外語言實踐的幾點探索——以哈爾濱師范大學為例
【摘要】:培養(yǎng)留學生的言語能力和言語交際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總目標,而這兩種能力的形成必須通過大量且有效的語言實踐來實現(xiàn)。我們在扎實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了留學生課內(nèi)外語言實踐的若干模式,建立了相關(guān)語言實踐體系。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對外漢語視域下的語言實踐與地域文化體驗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11D060)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傳播研究基地”資助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我們知道,習得任何一門語言都要經(jīng)過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內(nèi)化是學習者逐漸掌握語言規(guī)則的過程,外化是獨立于人心靈特性的句子結(jié)合。為了使留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最快、最好地實現(xiàn)漢語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渡,必須把課堂學習小環(huán)境與目的語的社會大環(huán)境緊密結(jié)合起來,即要建立劉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玉軍;;留學生課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郭修敏;;來華留學生語言實踐課研究[J];漢語學習;2012年06期
3 李同路;;語言實踐:課堂學習與獨立交際之間的接口[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年03期
4 白迪迪;;關(guān)于對外漢語語言實踐課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2年3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沙宗元;;課外語言環(huán)境對留學生漢語習得的作用和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郭修敏;;來華留學生語言實踐課研究[J];漢語學習;2012年06期
3 白迪迪;;略論影響對外漢語語言實踐課的主要因素[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年10期
4 楊恬;;在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學建議[J];語言與翻譯;2013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瞇者;基于任務的印尼漢語課外活動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艷羽;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口語課上的應用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虞帥;來華留學生課外漢語使用情況考察[D];復旦大學;2012年
4 薛云霞;呼倫貝爾俄羅斯人漢語學習調(diào)查[D];吉林大學;2012年
5 曹冬梅;中級階段漢語寫作課程中閑暇教學活動設計[D];暨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沙宗元;;課外語言環(huán)境對留學生漢語習得的作用和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王文捷;;自主學習:語言實踐教學新模式探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程書秋;;地方文化語境的綜合利用與對外漢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12期
4 尹曉妍;李強;;語言游戲說與對外漢語教學[J];懷化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5 周健;論漢語語感教學[J];漢語學習;2003年01期
6 郭風嵐;;社會建構(gòu)主義視域中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J];漢語學習;2010年06期
7 趙萬勛;;基于篇章的情態(tài)補語課堂教學設計[J];漢語學習;2011年06期
8 文慕貞;語言輸入與語言實踐——淺議教學內(nèi)容改革與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培養(yǎng)[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S1期
9 李玉軍;;留學生課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周萍;;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的范式選擇[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劍華;;關(guān)于留學生課外漢語習得資源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2006年06期
2 張雪梅;;來華留學生漢語課外學習的重要性與策略[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1期
3 杜芳;王松巖;;留學生中高級漢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與評價體系[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孫多翠;;初級班留學生讀寫課教學實習心得[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7期
5 符君健;;加強高頻漢字的學習 提高留學生寫聽讀用能力[J];職業(yè)時空;2008年07期
6 關(guān)秋紅;;淺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4期
7 柯玲;;對外漢語教學的民俗文化思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04期
8 苑艷艷;;“一……就……”格式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5期
9 李艷娟;;趣味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方法[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范文娟;;對外漢語課堂語言環(huán)境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3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尚興;楊朝軍;姜玲;;MTI必須堅持為國際文化交流、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服務的方向[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廖世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增強學生綜合素質(zhì)[A];貴州重慶河北海南四省市寫作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劉宏帆;;“把”字句的習得研究及其教學——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磊;;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漢語“第二課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烏鳳蘭;王磊;;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交際化的嘗試[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曾小紅;;有關(guān)對外漢語英漢翻譯教材的思考[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羅青松;;試論定向漢語教材編寫的環(huán)境文化因素[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8 歐妮;;突顯地域性 增強實用性——由通用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9 張秀婷;尤浩杰;楊琪;;獎學金理工科學歷留學生漢語補習的難點及解決辦法[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楊海明;;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定位與“管用、精當、易學”——以東南亞華裔留學生“了”教學為例[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巍;黑大留學生:漢語改變命運[N];哈爾濱日報;2007年
2 沙吉旦·艾沙;淺談雙語課堂教學的新課導入[N];伊犁日報(漢);2008年
3 劉菲;學漢語有100個理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4 宜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夏玲;高職語文教學應注重方法創(chuàng)新[N];宜春日報;2008年
5 地委黨校 麥麗開·圖爾蓀;雙語教學的課堂教與學的互動性[N];喀什日報(漢);2009年
6 本報記者 姜小玲;“保衛(wèi)漢語”的呼聲漸出水面[N];解放日報;2005年
7 王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N];中華新聞報;2007年
8 楊明方邋單子津;首屆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決賽舉行[N];人民日報;2008年
9 浙江奉化教師進修學校 方瑾;學以致用,進步神速,學用分離,,不進反退[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10 葉飛;激情奧運 快樂漢語[N];中國文化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吳勇毅;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外國人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魏紅;面向漢語習得的常用動詞帶賓情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李春享;韓國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徐璐;課堂教學中的動機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王洋;對維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彬;話題鏈語篇構(gòu)建機制的多角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陳敬璽;國際漢語語言交際能力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耕耘;留學生表趨向意義趨向補語的習得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2 胡建剛;初級留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特征和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3 解曉寧;留學生看圖寫話中典型“把”字句表現(xiàn)分析及其對教材編寫的啟示[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李俊巖;留學生形聲字意符表意意識的實證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5 李芳蘭;留學生朗讀說話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田靚;留學生漢語語音意識發(fā)展及其與語音記憶的關(guān)系[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7 施仁娟;留學生漢語學習焦慮的狀況、成因和應付方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曉;通識課程課堂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季露璐;日本人性格特征與對日漢語課堂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薛琳;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語碼轉(zhuǎn)換現(xiàn)象的考察與語用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86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8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