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大班課”教師課堂提問研究
本文關鍵詞: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大班課”教師課堂提問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漢語熱”的興起及其迅猛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不僅將目光放于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也將其投向海外漢語教學。其中美國的漢語教學以其獨特且自成體系的教學與管理模式歷來備受國內外學者的矚目。北美漢語教學中的以傳統(tǒng)的聽說訓練為基礎的綜合教學法廣泛運用于北美高校的漢語項目中,此教學法最大特點在于高強度密集式的教學模式。此密集式的對外漢語教學除了在北美高校廣泛應用外,也在一些由美國大學在國內開辦的中文項目中得以使用,如普林斯頓北京暑期班(PIB)、哥倫比亞在北京(CIB)、哈佛北京書院、美國各大學聯(lián)合漢語中心(ACC)等。 此密集型的對外漢語教學特點鮮明,具有成體系的一套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模式等。其中“互動教學”是其教學原則之一,注重師生的互動性,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教師的提問為主線,將課文內容及語言點串起,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有效地組織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在對教師提問的回答中,對語言點進行有效輸出,完成語言學習任務。因而,教師的課堂提問在整個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對于此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大多對此教學模式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對知名度較高的暑期項目“明德項目”以及“普林斯頓暑期班”的分析較為集中。這些研究多為介紹性的定性研究,而缺乏對實際課堂的觀察、分析等。而對此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具體實際操作情況的研究還是比較缺乏的,且還未有人專門針對此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提問進行研究。 本文選取此種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中最具特點的課堂提問作為切入點,以ACC中文項目中的“大班課”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課堂提問的有關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探究。本文通過教學錄像、課堂觀察等兩種自然調查法,搜集到了來自ACC中文項目二、三、四年級各兩位共六位教師的“大班課”課堂錄像,將課堂錄像轉寫后的資料與課堂觀察所做的相關記錄和標注進行結合,形成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的語料。并結合文獻法以及綜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明確論文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以及分析方法。全文主要從問題數(shù)量與類型、提問流程、提問策略、教師的反饋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對其“大班課”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的特點進行描述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歸納該模式下的課堂提問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希望能豐富對外漢語教學理論,且對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以及參考。
【關鍵詞】: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 大班課 課堂提問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目錄7-9
- 第一章 緒論9-13
- 第一節(jié) 題解9
- 第二節(jié) 選題意義9-10
- 一、課堂提問的重要性9-10
- 二、創(chuàng)新意義10
- 三、參考意義10
- 第三節(jié) 研究設計10-13
- 一、研究內容10-11
- 二、研究方法11-13
- 第二章 文獻綜述13-17
- 第一節(jié) 國外課堂提問研究13-15
- 一、教師提問的分類13
- 二、提問的策略13-14
- 三、問題的分配14
- 四、教師的反饋14-15
- 第二節(jié) 國內課堂提問研究15-16
- 一、國內外語教學界的研究15
- 二、國內對外漢語界的研究15-16
- 第三節(jié) 小結16-17
- 第三章 相關背景介紹17-20
- 第一節(jié) 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17-18
- 第二節(jié) 大班課的特點18
- 第三節(jié) 大班課的教學方法與方式18-19
- 第四節(jié) 大班課的教學流程19-20
- 一、宏觀角度的教學流程19
- 二、微觀角度的教學流程19-20
- 第四章 提問的數(shù)量與提問類型20-32
- 第一節(jié) 教師提問的總數(shù)量20
- 第二節(jié) 提問類型20-32
- 一、根據(jù)問題的內容分類20-26
- 二、根據(jù)問題的形式分類26-32
- 第五章 以提問為基礎的教學流程32-37
- 第一節(jié) 宏觀提問流程32-34
- 一、非重點生詞的提問流程32-33
- 二、重點生詞或定式的提問流程33-34
- 第二節(jié) 微觀提問流程34-37
- 一、就課文提問,以引出新詞匯/新句式34-35
- 二、先提問已知詞匯/定式,再通過替換引出新詞匯或定式35
- 三、對詞匯進行釋義35
- 四、對語言點的講練35-37
- 第六章 提問策略37-45
- 第一節(jié) 提問技巧37-40
- 一、追問37-38
- 二、轉移38
- 三、激勵38-39
- 四、重復39
- 五、改述39-40
- 第二節(jié) 與教學相關的技巧40-41
- 一、先處理生詞,再輸出句子40
- 二、新舊語言點結合40
- 三、完成句子之間的自然過渡40-41
- 第三節(jié) 問題的分配41-45
- 一、全體回答41-42
- 二、指定個人回答42-43
- 三、學生自愿回答43
- 四、教師自己回答43-44
- 五、無回答44-45
- 第七章 教師反饋45-49
- 第一節(jié) 教師反饋率45
- 第二節(jié) 反饋方式45-49
- 一、肯定表揚46
- 二、評價46-47
- 三、重復47
- 四、直接改正47-48
- 五、引導修正48-49
- 第八章 總結49-55
- 第一節(jié) 密集型對外漢語教學“大班課”教師課堂提問特點49-51
- 第二節(jié) 對教學的啟示51-52
- 第三節(jié) 本文的局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52-55
- 參考文獻55-57
- 致謝57-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亓華;杜朝暉;;中級漢語會話課堂提問類型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6期
2 富強;;談談課堂提問的方式[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S1期
3 段晉中,張鹿樵,呂軍;音樂課堂提問教學的功能及其原則[J];中國音樂學;2000年S1期
4 牛炳光;;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J];青年思想家;2000年04期
5 龔麗華;;讓“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案例分析[J];考試周刊;2008年37期
6 張金梅;張啟秀;;關于課堂提問的探討[J];文學教育(下);2008年10期
7 王佳宜;;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32期
8 蔡華萍;;關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0年13期
9 劉琴;;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性[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0年09期
10 張衛(wèi)花;;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藝術[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2 王志富;王建麗;;談課堂提問[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5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6 梁貴仁;;加強課堂提問技巧的顯著效果[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7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8 徐軍;;淺談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9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秀強;淺談課堂提問的方法[N];西藏日報;2004年
2 萊蕪市羊里中學 楊增濤;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提問[N];萊蕪日報;2008年
3 麥積區(qū)區(qū)府路小學 劉琛璇;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N];天水日報;2009年
4 鄧文紅 新鄉(xiāng)市第四實驗學校;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N];駐馬店日報;2009年
5 睢縣董店一中 時振杰;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一點思考[N];商丘日報;2010年
6 江蘇省寶應縣城北初級中學 湯云翔;設計合理的課堂提問 讓課堂更精彩[N];學知報;2010年
7 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zhèn)實驗小學 張丁香;課堂提問應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N];學知報;2011年
8 河北保定清苑中學 陳紅娜;淺談到位的課堂提問[N];學知報;2011年
9 張愛軍 山西省左權二中;生物教學課堂提問的幾點建議[N];科學導報;2011年
10 天水市麥積區(qū)石佛中學 陳懷江;論文選登:課堂提問的教學實施[N];甘肅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孫Y冒,
本文編號:10455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4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