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05:03
青少年身體質量和健康水平低下是最使國人堪憂的問題之一。體育養(yǎng)成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體育習慣的教育,與素質教育存在包含關系。它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億萬家庭幸福生活,目的不僅在于有效改善體質和增強健康,提高生命活力,提升幸福感,而是青少年良好體育習慣培養(yǎng)。然而當前體育教育把學生身體當做生物機體,按照某項運動技術的動作程序嚴格要求學生反復操練,感受不到身體在運動中的欣快感、自由感,并以剛性測試標準度量生物人的機械行為效果,為“達標”而練習,失去行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隨著外力的消失體育行為也隨之消淡,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難以顯現(xiàn)效果。本文結合青少年體質健康現(xiàn)狀,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和比較分析法,尋求教化和內化青少年體育道德、態(tài)度和行為的有效途徑,以期實現(xiàn)培養(yǎng)良好體育習慣的目標。全文以“問題提出—基本內容—內化途徑”的思路展開研究。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1)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內化體現(xiàn)在仿效和信奉。以建立模式、行為強化、仿效家長和仿效偶像等途徑實現(xiàn)對行為的仿效,以認知—理論武裝、引導—教者介入、實踐—行為奉行、反思—信仰深化等途徑實現(xiàn)對行為的信奉,由被動逐漸轉變?yōu)橹鲃?由仿效升華為信奉,實現(xiàn)對體育行為的內化...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2.2 文獻綜述
1.2.3 個人評述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邏輯分析法
2.2.3 比較分析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表現(xiàn)——體育行為
3.1.1 青少年體育行為問題及原因
3.1.2 青少年體育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1.3 青少年體育行為內化的途徑
3.2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平臺——體育態(tài)度
3.2.1 青少年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2.2 青少年體育態(tài)度的內化途徑
3.3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核心——體育道德
3.3.1 青少年體育道德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
3.3.2 青少年體育道德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3.3 青少年體育道德內化的途徑
4 結論
4.1 結論
4.2 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學生逃避體育鍛煉行為及影響機制[J]. 部義峰,杜蕾,李雙林. 體育學刊. 2017(04)
[2]從“被動學習”走向“能動學習”——第十一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 本刊記者,張肇豐,吁思敏,向榮,陳彩虹,虞婭娜.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3]馬克思主義信仰養(yǎng)成機制和規(guī)律探索[J]. 賈建梅,李延華,賈萬森.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5)
[4]學校體育思想之身體教化指導的整體化研究[J]. 吳瑞紅,江文奇. 體育學刊. 2016(01)
[5]論個體道德態(tài)度養(yǎng)成的基本功能[J]. 楊宇辰.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6)
[6]論道德態(tài)度養(yǎng)成的機制與路徑[J]. 楊宇辰. 中州學刊. 2015(08)
[7]青少年體育明星偶像特質識別與仿效[J]. 馬瑞,沈建華.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5(04)
[8]道德哲學視域下競技體育價值的反思及矯正[J]. 李在軍,趙野田.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9]體育價值分類探究——基于人與社會的價值結構統(tǒng)一的視角[J]. 范葉飛,馬衛(wèi)平.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3)
[10]青年信仰的生成機制、發(fā)展規(guī)律與危機消解[J]. 李東坡.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學生健康體育行為培養(yǎng)研究[D]. 鄭家鯤.上海體育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身體素養(yǎng)視角下對小學生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體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D]. 李嘉.北京體育大學 2017
[2]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探究[D]. 孫建云.湖南師范大學 2009
[3]中學生體育態(tài)度與習慣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 楊明陶.福建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10994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2.2 文獻綜述
1.2.3 個人評述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邏輯分析法
2.2.3 比較分析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表現(xiàn)——體育行為
3.1.1 青少年體育行為問題及原因
3.1.2 青少年體育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1.3 青少年體育行為內化的途徑
3.2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平臺——體育態(tài)度
3.2.1 青少年體育態(tài)度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2.2 青少年體育態(tài)度的內化途徑
3.3 青少年體育養(yǎng)成教育的核心——體育道德
3.3.1 青少年體育道德問題及產(chǎn)生的原因
3.3.2 青少年體育道德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3.3.3 青少年體育道德內化的途徑
4 結論
4.1 結論
4.2 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學生逃避體育鍛煉行為及影響機制[J]. 部義峰,杜蕾,李雙林. 體育學刊. 2017(04)
[2]從“被動學習”走向“能動學習”——第十一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 本刊記者,張肇豐,吁思敏,向榮,陳彩虹,虞婭娜.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3]馬克思主義信仰養(yǎng)成機制和規(guī)律探索[J]. 賈建梅,李延華,賈萬森.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5)
[4]學校體育思想之身體教化指導的整體化研究[J]. 吳瑞紅,江文奇. 體育學刊. 2016(01)
[5]論個體道德態(tài)度養(yǎng)成的基本功能[J]. 楊宇辰.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6)
[6]論道德態(tài)度養(yǎng)成的機制與路徑[J]. 楊宇辰. 中州學刊. 2015(08)
[7]青少年體育明星偶像特質識別與仿效[J]. 馬瑞,沈建華.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5(04)
[8]道德哲學視域下競技體育價值的反思及矯正[J]. 李在軍,趙野田.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9]體育價值分類探究——基于人與社會的價值結構統(tǒng)一的視角[J]. 范葉飛,馬衛(wèi)平.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3)
[10]青年信仰的生成機制、發(fā)展規(guī)律與危機消解[J]. 李東坡.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學生健康體育行為培養(yǎng)研究[D]. 鄭家鯤.上海體育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身體素養(yǎng)視角下對小學生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體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D]. 李嘉.北京體育大學 2017
[2]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探究[D]. 孫建云.湖南師范大學 2009
[3]中學生體育態(tài)度與習慣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 楊明陶.福建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510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