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與反思—初中語文教材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15:19
中國的教育,可以概括為“教科書教育”,學生在學校中所接受的知識、道德、思維方法、判斷是非的立場、感情、聯(lián)想等等,即知情意、理性與非理性的全部,基本上都是按照教科書的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傾向去有意或者無意塑造的。學生在學校課堂接受的更多的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也一直秉持著“知識是老師教給學生的”的觀點。學生以教師、教科書對課文內(nèi)容的標準理解為判斷的尺度,以教材之是為是,以教材之非為非,缺少對教材內(nèi)容批判性的理解與反思,這是中國教育的“病根”所在。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灌輸,也不是簡單的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教育的本質(zhì)是言說的藝術(shù)。教材應(yīng)該是師生間言說的輔助而不是框定言說的內(nèi)容和規(guī)則。本文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主要研究對象,筆者先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家進行教學研究,請一些掌握較高漢語水平的學生和老師為研究合作者,請他們對我們國家的課文(初中語文教科書)的意思進行他們的理解;包括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課文中的教育意義與道德內(nèi)涵都做了一定的解讀;貒,筆者以國內(nèi)研究生為合作者,進行了同樣的研究。這個研究旨在梳理國內(nèi)語文教材在文本理解和處理上的一般思路,從詮釋學的視角,以國內(nèi)外師生對中國初中語文教材...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設(shè)計
三、研究內(nèi)容
四、研究文獻綜述
五、研究意義
第一章 國內(nèi)對教材文本理解的標準概述
第一節(jié) 語文課程性質(zhì)概述及教育意義
一、語文學科課程特點
二、語文課文選文特點
三、語文課程教育意義
第二節(jié) 課文助讀系統(tǒng)的教育意義分析
一、課文導語存在的教育意義
二、課文注釋存在的教育意義
三、課后練習存在的教育意義
第三節(jié) 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教育意義分析
一、課文思想內(nèi)容好
二、課文語言表達好
三、課文教學效果好
第四節(jié) 中國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描述
一、第一階段:預習
二、第二階段:聽講
三、第三階段:練習
第二章 教材課文的文本解讀
第一節(jié) 教材課文的文本意義
一、教材文本解讀的三種關(guān)系
二、作者中心論
三、讀者中心論
四、文本中心論
第二節(jié) 教材解讀的現(xiàn)實困境
一、同一性遮蔽了文本的矛盾性
二、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性
三、淺層語文教育研究的遮蔽性
第三節(jié) 教材文本的本文解讀
一、文本特點的還原
二、文本內(nèi)容的還原
三、文本價值的還原
第三章 七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散步》的文本解讀
二、對《羚羊木雕》的文本解讀
三、對《再塑生命》的文本解讀
四、對《春》的文本解讀
五、對《濟南的冬天》的文本解讀
六、對《在山的那邊》的文本解讀
七、對《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本解讀
八、對《化石吟》的文本解讀
九、對《紫藤蘿瀑布》的文本解讀
十、對《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文本解讀
十一、對《丑小鴨》的文本解讀
十二、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解讀
十三、對《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文本解讀
第四章 八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背影》的文本解讀
二、對《老王》的文本解讀
三、對《臺階》的文本解讀
四、對《短文兩篇:日、月》的文本解讀
五、對《海燕》的文本解讀
六、對《喂—出來》的文本解讀
第五章 九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沁園春·雪》的文本解讀
二、對《雨說》的文本解讀
三、對《星星變奏曲》的文本解讀
四、對《傅雷家書兩則》的文本解讀
五、對《我愛這土地》的文本解讀
六、對《鄉(xiāng)愁》的文本解讀
七、對《我用殘損的手掌》的文本解讀
八、對《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文本解讀
第六章 國內(nèi)外師生課文文本理解分析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師生文本理解的異同點分析
一、人生價值追求的一致性
二、自我認知態(tài)度的差異性
三、文本形象本原的回歸性
四、內(nèi)容表情達意的直接性
五、角色內(nèi)容理解的差異性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師生文本理解對教育的啟示
一、批判與反思的教育思維
(一) 幫助學生在批判性思維中成長
(二) 傳遞給學生有選擇性的反思
二、開闊的教育意象
(一) 用課文涵養(yǎng)學生的精神氣質(zhì)
(二) 以情懷蕩滌學生的語文精神
三、教材本文價值的回歸
(一) 教育呼喚靈魂的轉(zhuǎn)向
(二) 教育渴求文本的還原
(三) 教育成就最大的善意
結(jié)語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wù)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百年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變遷的考察[J]. 歐治華.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3)
[2]關(guān)于初中古詩文教材課文導語編寫的思考與建議[J]. 陳柳,陳琦.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3(06)
[3]無邪與說話——語文精神[J]. 畢世響.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5)
[4]當代詮釋學視角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芻議[J]. 高青. 教書育人. 2010(21)
[5]兩岸三地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shè)總論[J]. 何文勝.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9)
[6]對語文教材文本解讀取向的反思:基于解釋學的視角[J]. 單新濤. 教學研究. 2009(04)
[7]對“教材”的“文本”化解釋——教育中可能的顛覆與反顛覆[J]. 畢世響. 江蘇教育研究. 2009(19)
[8]改變氣質(zhì):教育的工夫[J]. 畢世響. 江蘇教育研究. 2009(13)
[9]教材文本解讀的詮釋學困境及應(yīng)然取向[J]. 辜桃.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8(10)
[10]文本分析的七個層次[J]. 孫紹振. 語文建設(shè). 2008(03)
本文編號:3353738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12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設(shè)計
三、研究內(nèi)容
四、研究文獻綜述
五、研究意義
第一章 國內(nèi)對教材文本理解的標準概述
第一節(jié) 語文課程性質(zhì)概述及教育意義
一、語文學科課程特點
二、語文課文選文特點
三、語文課程教育意義
第二節(jié) 課文助讀系統(tǒng)的教育意義分析
一、課文導語存在的教育意義
二、課文注釋存在的教育意義
三、課后練習存在的教育意義
第三節(jié) 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教育意義分析
一、課文思想內(nèi)容好
二、課文語言表達好
三、課文教學效果好
第四節(jié) 中國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描述
一、第一階段:預習
二、第二階段:聽講
三、第三階段:練習
第二章 教材課文的文本解讀
第一節(jié) 教材課文的文本意義
一、教材文本解讀的三種關(guān)系
二、作者中心論
三、讀者中心論
四、文本中心論
第二節(jié) 教材解讀的現(xiàn)實困境
一、同一性遮蔽了文本的矛盾性
二、價值觀與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性
三、淺層語文教育研究的遮蔽性
第三節(jié) 教材文本的本文解讀
一、文本特點的還原
二、文本內(nèi)容的還原
三、文本價值的還原
第三章 七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散步》的文本解讀
二、對《羚羊木雕》的文本解讀
三、對《再塑生命》的文本解讀
四、對《春》的文本解讀
五、對《濟南的冬天》的文本解讀
六、對《在山的那邊》的文本解讀
七、對《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本解讀
八、對《化石吟》的文本解讀
九、對《紫藤蘿瀑布》的文本解讀
十、對《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文本解讀
十一、對《丑小鴨》的文本解讀
十二、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解讀
十三、對《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文本解讀
第四章 八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背影》的文本解讀
二、對《老王》的文本解讀
三、對《臺階》的文本解讀
四、對《短文兩篇:日、月》的文本解讀
五、對《海燕》的文本解讀
六、對《喂—出來》的文本解讀
第五章 九年級教材文本解讀
一、對《沁園春·雪》的文本解讀
二、對《雨說》的文本解讀
三、對《星星變奏曲》的文本解讀
四、對《傅雷家書兩則》的文本解讀
五、對《我愛這土地》的文本解讀
六、對《鄉(xiāng)愁》的文本解讀
七、對《我用殘損的手掌》的文本解讀
八、對《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文本解讀
第六章 國內(nèi)外師生課文文本理解分析
第一節(jié) 國內(nèi)外師生文本理解的異同點分析
一、人生價值追求的一致性
二、自我認知態(tài)度的差異性
三、文本形象本原的回歸性
四、內(nèi)容表情達意的直接性
五、角色內(nèi)容理解的差異性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師生文本理解對教育的啟示
一、批判與反思的教育思維
(一) 幫助學生在批判性思維中成長
(二) 傳遞給學生有選擇性的反思
二、開闊的教育意象
(一) 用課文涵養(yǎng)學生的精神氣質(zhì)
(二) 以情懷蕩滌學生的語文精神
三、教材本文價值的回歸
(一) 教育呼喚靈魂的轉(zhuǎn)向
(二) 教育渴求文本的還原
(三) 教育成就最大的善意
結(jié)語
附錄1
附錄2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wù)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百年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變遷的考察[J]. 歐治華.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3)
[2]關(guān)于初中古詩文教材課文導語編寫的思考與建議[J]. 陳柳,陳琦.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3(06)
[3]無邪與說話——語文精神[J]. 畢世響.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5)
[4]當代詮釋學視角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芻議[J]. 高青. 教書育人. 2010(21)
[5]兩岸三地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shè)總論[J]. 何文勝.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9)
[6]對語文教材文本解讀取向的反思:基于解釋學的視角[J]. 單新濤. 教學研究. 2009(04)
[7]對“教材”的“文本”化解釋——教育中可能的顛覆與反顛覆[J]. 畢世響. 江蘇教育研究. 2009(19)
[8]改變氣質(zhì):教育的工夫[J]. 畢世響. 江蘇教育研究. 2009(13)
[9]教材文本解讀的詮釋學困境及應(yīng)然取向[J]. 辜桃.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8(10)
[10]文本分析的七個層次[J]. 孫紹振. 語文建設(shè). 2008(03)
本文編號:3353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53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