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職課程中物理教學內容的銜接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高中 切入點:高職院校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高職院校也逐漸備受高考考生與家長的青睞。以湖北省為例,雖然高考報名人數(shù)在逐年減少,但參加高職統(tǒng)考和高職技能高考的人數(shù)在卻逐年增加,同時高校對中等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的招生人數(shù)也在相應逐年增加,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將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由于兩類高中學校分別屬于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在所學課程、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別,這為高職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相關課程的教材編寫、教學就需要綜合考慮兩類生源的高中所學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同時由于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在高考中分數(shù)相對較低,理論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分析高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情況以消除高職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臺階”顯得尤為重要。物理作為自然基礎學科的帶頭學科,雖然目前高職工程技術類專業(yè)沒有開設物理課程,但開設有與物理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如電工技術、工程力學、工程光學及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等課程。因此,研究高中、高職課程中物理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情況,能有效幫助高中學生順利地過渡到高職基礎課程的學習中來。本文在分析普通高中物理必修和選修系列教材、中職學校的電工技術教材以及高職院校的電工技術、工程力學、工程光學和工程熱力學教材知識內容廣度和深度的基礎上,對高中、高職“電磁學”、“力學”、“光學”和“熱學”等物理內容的銜接情況進行了研究和總結?茖W素養(yǎng)對高中、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一個研究特色是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科學知識和技能,科學方法,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對STSE的理解)對高中、高職“電磁學”、“力學”、“光學”和“熱學”等課程內容的銜接情況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析和探討。研究結果表明:高中、高職的“電磁學”和“力學”課程內容的總體銜接情況較好,而“光學”和“熱學”課程內容之間存在一些銜接不順暢的地方。最后,本文在對高中、高職物理(相關)課程內容銜接情況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高職物理(相關)課程的教學提出了建議。本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狀、研究內容和研究意義。第二章研究了高中、高職物理(或相關)課程中的“電磁學”、“力學”、“光學”和“熱學”在知識內容上的廣度、深度以及講述方式上的銜接情況。第三章從科學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了高中、高職物理(或相關)課程的“電磁學”、“力學”、“光學”和“熱學”教材在編寫方式、對科學素養(yǎng)各要素的呈現(xiàn)等方面的差別,這是對第二章研究的一個補充和完善。第四章呈現(xiàn)了本文的研究結論,對高職相關課程的教學提出了建議,介紹了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及未來研究展望。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33.7;O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臻;;關于高職課程改革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23期
2 潘玉成;;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3 李建強;;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4 賴路燕;古發(fā)輝;;發(fā)揮團學活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拓展作用[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5 賈艷麗;;對口單招模式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6 賈延明;張永濤;;試論我國高職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30期
7 顏甜;;高職課程改革“6+2”理論簡析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8 吳軍;蔣濤;;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理論依據(jù)[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9 俞蘭榮;;“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25期
10 楊素萍;;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課程設計教學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黃朝暉;劉利平;;借鑒國外先進經(jīng)驗,促進我國高職課程改革[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陳清彬;;高職課程的解構與重構探索[A];福建省科協(xié)第十屆學術年會船舶及海洋工程分會論文集[C];2010年
3 高原;;農(nóng)科專業(yè)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A];職業(yè)教育為三農(nóng)服務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曉琴;;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yè)崗位技能標準對接研究[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欒一凡;渠曉偉;;對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問題的思考[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應櫻;徐紅專;;在會計職業(yè)崗位層次變化中探索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A];經(jīng)濟生活——2012商會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7 延靜;;調查與統(tǒng)計課程改革與實踐[A];北京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2005-2007)[C];2008年
8 鄭琦;;以能力為本位、項目化的高職課程改革與實踐——以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為例[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華東師范大學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匡瑛;中高職課程銜接需要一體化制度設計[N];中國教育報;2012年
2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方展畫 程江平 徐敏娟;從“三拓”入手實現(xiàn)中高職課程有效銜接[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陶璐璐;高職課程打破傳統(tǒng)框架[N];中國紡織報;2013年
4 劉育鋒 教育部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中高職課程銜接:英國經(jīng)驗對我國的借鑒[N];中國教育報;2012年
5 記者 王晶 通訊員 王泉;我省高職課程借腦香港理工大[N];湖北日報;2008年
6 范緒鋒;高職課程尋求“解壓縮”[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松林;高職課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秋明;高職課程質量保證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玲;高職課程目標開發(f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柳連忠;高職課程內容開發(f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孔鵬珂;高中、高職課程中物理教學內容的銜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蔣滿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課程設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胡慧君;“以生為本”的高職課程設置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6 付俊薇;主要發(fā)達國家高職課程的比較研究與借鑒[D];河北大學;2004年
7 陳洪華;烹飪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8 張盈;中外高職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徐德香;基于系統(tǒng)論的高職課程結構優(yōu)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何金偉;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職業(yè)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202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72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