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07-27 05:14

  本文關鍵詞:實踐邏輯:審視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新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陜西師范大學》 2007年

論觀照學生幸福的教育

徐文琴  

【摘要】: 幸福這一話題一直是中西方倫理學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學者們對于幸福的內涵,特征,,分類,意義以及與生活相關性的研究層出不窮。感性主義幸福觀、理性主義幸福觀、德性主義幸福觀都曾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發(fā)揮過作用。 幸福與教育的關系密切。教育需要以幸福為目的,教育學家烏什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而且,要使每一個受教育的孩子都成為幸福的人;同時,屬于似本能范疇的幸福,也需要教育的指引。教育要為學生的幸福奠基,不僅僅關注學生當下的生活品質,也需要為未來的完美生活儲備幸福能力。 但是,受實體思維的影響,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教育者、管理者、教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有意無意的將“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視為實體,使得基本的教育活動都圍繞著“工具性價值”展開,把人的適應性教育擺在實踐的突出地位,學生幸福殞落,背離了教育為了學生幸福的初衷。因此,需要轉換思維方式,革除這種片面地、孤立的、靜止的、與外界不關聯(lián)的實體思維對教育的束縛,代之以關系思維,將教育目的與教育內容、方法、評價手段相結合,將社會、家庭、學校等不同問題域內影響學生幸福感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顯性因素和潛在參量相結合,嘗試性地從關系思維的喚醒,關系參量的考察等諸多方面研究學生幸福。 本論文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詳細介紹了幸福的內涵和特征。首先梳理了歷史上對于幸福觀的不同觀點,分析了感性主義幸福觀、理性主義幸福觀、德性主義幸福觀各自的優(yōu)缺點和相互融合的趨勢,和諧統(tǒng)一的幸福觀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闡述了幸福是在理想或重大需要得到滿足時、在客觀內容和主觀需要相契合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根據(jù)這兩個條件,幸福被區(qū)分為真實和虛幻兩類。并分析了幸福的主觀性、全面性和目的性等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教育和幸福的相互需要。首先講教育需要幸福,教育以幸福為目的,終身教育的思潮關注幸福;然后從對種種病態(tài)幸福觀的案例分析中,得出幸福對教育的呼喚,再者,由于幸福屬于稍縱即逝的似本能的范疇,需要教育的指引。 第三部分,論述了實體思維與學生幸福殞落之間的關系。從對實體、實體思維的概念及特征的分析中,厘清實體思維對我國學校教育中學生幸福的負面影響:教育目的被異化,教育內容實體化,分數(shù)成了工具性價值在教育評價中的載體。指出:由于實體思維的存在,教育中以“工具性價值”作為價值取向的實踐屢見不鮮,直接導致了學生幸福的殞落。 第四部分,在關系思維的緯度下,重識學生幸福。首先分析了關系思維的內涵和特征,進而從關系思維的角度,理論上重建學生幸福:教育要主動喚醒關系思維,培養(yǎng)受教育者對于“關系”的敏感,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著想;考察關系參量,把可能的、潛在的、復雜的影響學生幸福的因素統(tǒng)合考量;對學校教育進行幸福定位:教育目的回歸到學生幸福,師生共創(chuàng)、同享幸福,學生幸福能力的養(yǎng)成,其中包括幸福感受性的培養(yǎng)、幸福層次性的認識、以及幸福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三個部分。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
  • 一、幸福的內涵和特征9-18
  • (一) 幸福觀的歷史回顧10-13
  • 1、感性主義幸福觀10
  • 2、理性主義幸福觀10-11
  • 3、德性主義幸福觀11-12
  • 4、和諧統(tǒng)一的幸福觀12-13
  • (二) 幸福的內涵13-16
  • 1、幸福是主觀需要和客觀內容相契合時產生的融合體驗13-15
  • 2、真實幸福和虛幻幸福15-16
  • (三) 幸福的特征16-18
  • 1、主觀性16-17
  • 2、目的性17
  • 3、全面性17-18
  • 二、教育為學生的幸福奠基18-23
  • (一) 教育以幸福為目的19-21
  • 1、教育目的蘊含學生幸福19-20
  • 2、終身教育思潮關注幸福20-21
  • (二) 幸福呼喚教育21-23
  • 1、幸福的終極目的性需要教育21-22
  • 2、幸福作為似本能需要教育22-23
  • 三、實體思維和學生幸福的隕落23-30
  • (一) 實體、實體思維的內涵23-25
  • 1、實體的內涵23-24
  • 2、實體思維的內涵24-25
  • (二) 學生幸福的隕落——實體思維在教育中的表現(xiàn)25-30
  • 1、教育目的被異化26-27
  • 2、教育內容:知識的實體化傾向濃厚27-28
  • 3、分數(shù)——"工具性價值"在教育評價中的載體28-30
  • 四、從關系思維的緯度重建學生幸福生活30-47
  • (一) 關系、關系思維的內涵和特征30-35
  • 1、關系、關系思維的內涵31
  • 2、關系思維的特征31-35
  • (二) 重建學生幸福生活35-47
  • 1、關系思維的喚醒36-38
  • 2、關系參量的考察38-39
  • 3、幸福教育的著力點——學生幸福39-47
  • 結語47-48
  • 參考文獻48-51
  • 致謝51-52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52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生全;;論教育場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2 欒傳大;論幸福觀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2年04期

    3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關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23期

    4 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李潤洲;;實踐邏輯:審視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新視角[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肖川;幸福生活的有與無[J];中國教師;2005年03期

    7 曾龍;梁彥清;;簡論復雜性思維下的師生關系[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年17期

    8 孫美堂;從實體思維到實踐思維——兼談對存在的詮釋[J];哲學動態(tài);2003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陳洪月;;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8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何光偉;;基礎設計教學方法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10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東紅;王國壇;;奧林匹克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契合[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高國希;;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李兵;;傳統(tǒng)道德在現(xiàn)實中為什么難以落到實處?[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4 晏輝;;在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之間:傳統(tǒng)倫理的現(xiàn)代境遇[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一)[C];2007年

    5 陳慶超;;德性式微論[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三)[C];2007年

    6 劉建榮;;公共秩序——人類德性與理性之維[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7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陳進華;;中韓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較研究[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9 楊明;張偉;;也談社會公共倫理——基于個體社會角色的一種思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10 朱金瑞;全榮花;;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的倫理意蘊[A];第16回韓中倫理學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穎;網(wǎng)絡英語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教師作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苗永敏;拒絕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0年

    7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曉霞;中國基層公務員素質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6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胡孝忠;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慶云;關于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思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2 陳桂生;“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的再認識[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1期

    3 王海英;在“教育理論脫離實踐”的背后——一種社會學的追問[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5期

    4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與制度教化——論道德失范時期的道德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郭元祥;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系的邏輯考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6 朱曉宏;教育領域中的理論與實踐──兼評“理論脫離實際”說[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06期

    7 彭澤平;對教育理論功能的審視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8 吳康寧;教育研究應研究什么樣的“問題”——兼談“真”問題的判斷標準[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9 文雪,扈中平;復雜性視域里的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10 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東屏;;追求和諧[A];第13次中韓倫理學討論會國內學者論文集[C];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9個小方法提升幸福感[J];民間傳奇故事(A卷);2011年08期

    2 許侃;;我可以叫你幸福嗎[J];延安文學;2011年04期

    3 牛家山;;“家長里短”里的幸福感[J];中國統(tǒng)計;2011年04期

    4 Clara Moskowitz;芥子;;科學家教你五招提升幸福感[J];瘋狂英語(中學版);2011年08期

    5 王江根;;讓幸福感永駐心頭[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1年07期

    6 劉素靜;;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寫出來[J];分憂;2011年03期

    7 ;幸福:不是得到 而是做到[J];茶博覽;2011年06期

    8 ;定格·幸福感[J];西部廣播電視;2011年08期

    9 雷傳桃;;幸福自在人心[J];農民科技培訓;2011年09期

    10 夕陽紅;;從幸福二字說開去[J];寧波通訊;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社會輿情報告之三:城鄉(xiāng)居民的幸福感[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陳康豪;;大學生幸福感發(fā)展特點及現(xiàn)狀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王永芬;繆棟蕾;;老年空巢家庭的幸福感與心理需求的調查[A];第13屆全國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社區(qū)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陳愛國;顏軍;許克云;;體育鍛煉與老年人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5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鍛煉對大學生積極幸福感影響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池麗萍;辛自強;;城市成年人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7 席殊;;美麗產業(yè)的文化內核[A];中國企業(yè)家世紀論壇(2007美麗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齊國強;董奇;;提升職工幸福感 促企業(yè)和諧發(fā)展[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9 張黛茹;;淺析員工幸福與企業(yè)發(fā)展[A];“改革開放與企業(yè)文化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王文增;魏忠鳳;;教師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預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N];中國婦女報;2008年

    2 記者 陳鵬;[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3 記者角致偉;[N];唐山勞動日報;2008年

    4 晏揚;[N];工人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胡蓉 陳曉薇;[N];深圳商報;2009年

    6 孫偉 胡迎賓;[N];中國信息報;2009年

    7 記者 胡嘉莉;[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8 ;[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9 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戴興海;[N];光明日報;2010年

    10 記者 張平;[N];南昌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2 任海燕;綜合性醫(yī)院臨床醫(yī)生幸福感評價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潘春陽;中國的機會不平等與居民幸福感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張登浩;基層黨政干部的人格特質、成就動機與幸福感[D];北京大學;2008年

    5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田若飛;社會控制論視角下的教育與幸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麗;失地農民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劉擁華;社會世界的底蘊:從二元論到二重性[D];吉林大學;2007年

    9 張香蘭;從實體到過程:現(xiàn)代教育的思維轉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耿曉偉;決策的經驗效用判斷偏差的機制及校正[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文琴;論觀照學生幸福的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笪邦印;民生建設中的農民工幸福感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楊衛(wèi)忠;江陰市農村高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現(xiàn)狀調查與提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艷;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張金鳳;山東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蔣莉;康定縣小學教師幸福感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青華;社會幸福感心理結構的跨群體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趙姍;高中教師勝任力、教學效能感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羅璆;企業(yè)管理人員心理授權、幸福感與真誠管理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賀曉龍;當前社會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實踐邏輯:審視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的新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642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7642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58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