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的合理性觀念、標淮及發(fā)展初探
本文關鍵詞:教育理論的合理性觀念、標淮及發(fā)展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14年
教育理論的合理性觀念、標淮及發(fā)展初探
陳海娟
【摘要】:教育學的歷史和教育的現(xiàn)實使得教育學原創(chuàng)和教育研究原創(chuàng)成為困擾教育學學科和教育學學人的瓶頸,也使得教育學學科、教育理論的合理性成為學人甚至大眾質(zhì)疑的焦點。在學科發(fā)展史上,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也是學者們一直努力想要解決的、關涉教育學學科尊嚴的重大議題。本研究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全面搜羅合理性理論、科學哲學成果,旨在結合學界最新研究分析、梳理教育理論發(fā)展演進的來龍去脈,給出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依據(jù),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其合理性的總體解釋。 由于資料文獻的類別劃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大致如下: 合理性理論是全部的大背景,科學合理性成果是文章思路演進的邏輯主線,教育理論是事實材料主體。全文在“教育理論的合理性”統(tǒng)領下,具體由合理性觀念、合理性標準和合理化發(fā)展三部分構成,通過分析觀念流變、整合觀念依據(jù)確定合理性標準并最終落腳到合理化發(fā)展。追溯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一切皆為合理定位,為基于現(xiàn)實基礎的更好的發(fā)展。 文章得到的主要結論有: 一、基于科學發(fā)展的不平衡事實,不同歷史階段人們的認識難免有局限。教育學史上的“科學化”追求是科學傳統(tǒng)的慣性使然,人們由于片面的科學觀將教育學排除在其外,并進而在一條不完整的路上摸索了一代又一代。 二、依照新的合理性理論和科學哲學的成果,教育學的存在和發(fā)展有其學科演化的內(nèi)在邏輯和現(xiàn)實需要,教育理論的進步也是整體科學的縮影和反映。在新的科學認識意義上,教育理論是科學,,但是科學化程度即理論成熟度則是另一個問題。這還有待教育學人的不懈努力、奮斗和整體科學的發(fā)展進步。 三、人們對科學有了新的認識,對教育理論的認識也隨之進步。然而,教育理論的新發(fā)展不能再沿襲教育學歷史的發(fā)展路徑——來自于教育實踐卻囿于學科本位。事實上,問題是進步的最佳契機。因此,教育學人應該一邊堅守理論的夢想,一邊將眼光放長遠、放廣闊,用扎實的學術訓練真正研究有意義、有價值的教育實踐問題,讓思維與實踐真正在碰撞中產(chǎn)生火花。這樣,教育理論的豐富和充實才不再是問題,教育實踐也才會更加自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向東;;不確定性視野下的教育與教育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3期
2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學原創(chuàng)[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5期
3 柳海民;林丹;;困境與突破:論中國教育學的范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周霖;;語境與詮釋:論中國教育學的研究范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吳畏;試論實踐合理性的評價標準[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周鴻;論教育理論破學科的綜合性創(chuàng)新[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李政濤;;論教育學的基本指向及其靈魂[J];教師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徐書業(yè);關于教育理論反思若干問題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金生鈜;教育學的合法性與價值關涉——對元教育學的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6年04期
10 張華;教育學的“合理性”重建:科學哲學的觀點[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鄔惠;;試論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區(qū)學校教育重建中的問題及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3 吳學琴;;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矩陣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王守恒;關于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王建;;思想品德課“商榷式”教學的探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陳瑋;試論現(xiàn)代英語教學研究方式的轉變[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方新普;李莉;黃文仁;;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高校體育課程開發(fā)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張穎慧;;古典文學教學新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李兵;教育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價值探析[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乃濤;;民間教育學述評[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張達;;反思馬克思主義研究范式[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C];2009年
3 潘懋元;陳興德;;依附、借鑒、創(chuàng)新?——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之路[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國際視野中的教育與人類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李永平;;教學與更新教育觀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5 田闖;王紫琳;;波普爾與庫恩科學哲學思想比較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6 許張衡;;論拉卡托斯科學編史思想的雙層結構[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宋浩;;論民族性與科學哲學[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王偉萍;;科學的意義、劃界與進化[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9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試論“重新認識”教育思想史的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胡耿;;比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學的早期歷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5)——中國學校史志[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生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吳愷;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李蓉;論庫恩科學哲學的社會學轉向[D];武漢大學;2010年
9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diào)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D];蘇州大學;2010年
3 何程妍;蘇州市中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謝飛揚;我國中學德育文化重構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杜召鳳;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許紅敏;南京曉莊學院頂崗實習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哈琴;雙語背景下的少數(shù)民族漢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美華;全景式教學在《文化生活》運用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姚會濤;《紅樓夢》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nóng)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民輝;當代歐美教育人類學研究的核心主題與趨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李偉;;回歸實踐 回到理解——從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停辦看美國教育研究范式的轉換[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王曉輝;關于教育決策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4 王洪才;論高教研究的四種范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石中英;;教育學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顧明遠;;中國教育科學走向現(xiàn)代化之路紀實——紀念共和國建國60周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柳海民;林丹;;困境與突破:論中國教育學的范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錢箭星,肖巍;從“囚徒困境”到集體理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南北關系解[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9 陳桂生;“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的再認識[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1期
10 程亮;經(jīng)驗教育學的方法論變革[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封海清;西南聯(lián)大的文化選擇與文化精神[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啟新;教育學院教育理論課程改革的構想[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丁桂蘭;教 以育人為本 師 以厚德為重——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一書有感[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0年04期
3 顧列洪;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卓宗暉;準確把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何瑛;鄧小平教育理論初探[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6 方建鋒;何金輝;周彬;;教育理論的世紀回顧與展望——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綜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年02期
7 肖振華;;“三論”在校長培訓教育理論課教學中的嘗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年10期
8 金順明;論教育理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3期
9 蔡燦新;教育理論實用性價值受到質(zhì)疑的原因剖析[J];教育評論;2001年01期
10 董志峰;簡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基本內(nèi)涵[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齊梅;;論教育理論的性質(zhì)和研究方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紐斯 促進中國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顧海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科學體系及其主要內(nèi)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姜文閔;;托馬斯·阿奎那教育理論辯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張瑞璠;;《玄儒佛道教育理論比較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霞;;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時代精神特質(zhì)[A];思考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論文集[C];2005年
8 周衛(wèi)勇;;新傳統(tǒng)派教育目的論之歷史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章凱;;興趣研究對教與學的啟示[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10 郭必恒;;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A];紀念鄧小平(下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郭法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王東;[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3 趙娟 李國蜻;[N];遼源日報;2007年
4 李人凡;[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5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姚玉香 劉津池;[N];光明日報;2012年
6 王培峰 于炳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李祎 賈雪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 馬旭娟 尹領巧 劉瑛;[N];山西青年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陳香;[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重慶銅梁大廟中學 代安榮;[N];中國教育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生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姍姍;他者教育理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理論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易森林;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功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侯威;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苗學杰;融合的教師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海波;教育問題的前提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永得;探索作為整體的教學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鳳琴;教育理論本土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娜;教育理論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D];山西大學;2013年
3 楊春英;教育理論向教育實踐理性轉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原永新;教育理論的學派歸宿[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歡;教育理論接受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6 龍海霞;反思與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徐海嬌;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價值[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郝振君;當代國外農(nóng)村教育理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雨生;詹姆斯·華特士生命教育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丁慶新;關于面向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理論普及的思考[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教育理論的合理性觀念、標淮及發(fā)展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1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5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