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課程哲學研究三十年:特點、問題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22-10-08 11:03
經(jīng)過三十年的研究和發(fā)展,我國課程哲學已經(jīng)在研究主題的多元化、學科體系的建構和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哲學概念使用的望文生義、研究廣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單一片面的問題。為使課程哲學在將來獲得進一步完整而深入的發(fā)展,需要構建科學的課程哲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課程倫理和課程美學問題的研究、構建合理而適用的方法論體系。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二、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一)課程哲學的研究主題:從相對聚焦到多元發(fā)散
(二)課程哲學的學科建設:從問題解決到體系構建
(三)課程哲學的研究思維:從實體思維到關系思維
三、當前課程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某些哲學概念望文生義
(二)研究廣度和深度相對不足
(三)研究方法單一片面
四、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未來展望
(一)加強課程哲學學科建設
(二)拓展和深化課程倫理、課程美學問題的研究
(三)構建合理而適用的方法論體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課程正義的關懷轉(zhuǎn)向[J]. 劉志慧,楊曉萍. 教育研究. 2017(05)
[2]論課程知識觀的實踐癥結(jié)、研究現(xiàn)狀及其視野拓展[J]. 張良.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1)
[3]課程哲學研究論綱[J]. 夏永庚. 當代教育科學. 2015(22)
[4]課程倫理建設初探[J]. 王小鶴.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3(07)
[5]哲學實驗:一種影響當代哲學走向的新方法[J]. 周昌樂. 中國社會科學. 2012(10)
[6]課程倫理及其現(xiàn)實困境[J]. 嚴仲連,馬云鵬.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04)
[7]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闡釋[J]. 李廣,馬云鵬.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8]問題與方法:哲學研究的若干思考[J]. 楊國榮. 社會科學研究. 2012(01)
[9]我對當代課程本質(zhì)的看法(上)[J]. 廖哲勛. 課程.教材.教法. 2006(07)
[10]課程即發(fā)展資源——對課程本質(zhì)理解的一個新視角[J]. 陳佑清. 課程.教材.教法. 2003(11)
碩士論文
[1]從實體思維到關系思維[D]. 趙秀文.天津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87599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二、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一)課程哲學的研究主題:從相對聚焦到多元發(fā)散
(二)課程哲學的學科建設:從問題解決到體系構建
(三)課程哲學的研究思維:從實體思維到關系思維
三、當前課程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某些哲學概念望文生義
(二)研究廣度和深度相對不足
(三)研究方法單一片面
四、我國課程哲學研究的未來展望
(一)加強課程哲學學科建設
(二)拓展和深化課程倫理、課程美學問題的研究
(三)構建合理而適用的方法論體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課程正義的關懷轉(zhuǎn)向[J]. 劉志慧,楊曉萍. 教育研究. 2017(05)
[2]論課程知識觀的實踐癥結(jié)、研究現(xiàn)狀及其視野拓展[J]. 張良. 全球教育展望. 2016(01)
[3]課程哲學研究論綱[J]. 夏永庚. 當代教育科學. 2015(22)
[4]課程倫理建設初探[J]. 王小鶴.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3(07)
[5]哲學實驗:一種影響當代哲學走向的新方法[J]. 周昌樂. 中國社會科學. 2012(10)
[6]課程倫理及其現(xiàn)實困境[J]. 嚴仲連,馬云鵬.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04)
[7]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闡釋[J]. 李廣,馬云鵬.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8]問題與方法:哲學研究的若干思考[J]. 楊國榮. 社會科學研究. 2012(01)
[9]我對當代課程本質(zhì)的看法(上)[J]. 廖哲勛. 課程.教材.教法. 2006(07)
[10]課程即發(fā)展資源——對課程本質(zhì)理解的一個新視角[J]. 陳佑清. 課程.教材.教法. 2003(11)
碩士論文
[1]從實體思維到關系思維[D]. 趙秀文.天津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875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68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