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文教思想簡論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16:35
胡先骕是我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主攻自然科學,但又有較高的文學造詣,在教育科學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胡先骕以其獨特的文化視角和嚴肅的人文情懷,試圖矯正文化激進主義者在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教育問題上存在的偏激傾向,理性探索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之路。胡先骕是文化保守主義團體——學衡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造詣精深的古典詩人和文學家。當新文化派猛烈沖擊傳統(tǒng)文化,如火如荼地進行文學革命時,胡先骕與文學革命倡導者展開了學理上的辯論。他支持對漢語文字進行必要的改革,但堅決反對廢除漢字,盲目實行拼音化。他不反對白話的興起與發(fā)展,但反對純粹的不講究藝術(shù)價值的白話文學。胡先骕主張恪守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范,實現(xiàn)文學的藝術(shù)價值,反對以降低文學標準為代價換取文化的普及。他在對古典詩詞進行精深研究的同時,也希望白話詩能夠汲取古典詩的精華,健康成長。胡先骕主張審慎對待傳統(tǒng)文化,批評文學革命倡導者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偏激之舉,主張吸取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棄其糟粕,融合古今中外文化,建設(shè)中國之新文化。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上,胡先骕表現(xiàn)得更為理性和冷靜。胡先骕大半生從事教育工作,長期的教育實踐...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一、基于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文化創(chuàng)新思想
(一) 中國衍形漢字首須保存
(二) 不以古今論文言、白話之“死活”
(三) 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位
(四) 肯定古體詩的特有價值
(五) 申論文化繼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
二、指陳教育時弊,力主全面發(fā)展
(一) 力求“人生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二) “即貴精專,尤貴宏通”高等教育思想
(三) 理性看待留學教育
(四) 思想之改造
(五)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shè)
三、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胡先馬肅的教育思想[J]. 宋占業(yè). 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綜合版). 2005(02)
[2]作為文化保守主義批評家的胡先骕[J]. 沈衛(wèi)威. 江西社會科學. 2005(03)
[3]重評學衡派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批評[J]. 鄭大華.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4]論胡先骕的教育觀——胡先骕逝世35周年祭[J]. 周蔥秀.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2)
[5]關(guān)于胡先骕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J]. 劉東方. 教育探索. 2002(11)
[6]“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骕[J]. 孫紹振.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01)
[7]論胡先驌的教育思想[J]. 歐陽侃.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0(03)
[8]新詩的文本意識與形式重建[J]. 姜耕玉. 詩刊. 1998(02)
[9]關(guān)于《如何評價“五四”白話文運動》商榷之商榷[J]. 鄭敏. 文學評論. 1994(02)
[10]中國科學院學部的籌備與建立[J]. 李真真.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92(04)
本文編號:3262950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一、基于傳統(tǒng)文化認同的文化創(chuàng)新思想
(一) 中國衍形漢字首須保存
(二) 不以古今論文言、白話之“死活”
(三) 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位
(四) 肯定古體詩的特有價值
(五) 申論文化繼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
二、指陳教育時弊,力主全面發(fā)展
(一) 力求“人生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二) “即貴精專,尤貴宏通”高等教育思想
(三) 理性看待留學教育
(四) 思想之改造
(五)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shè)
三、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胡先馬肅的教育思想[J]. 宋占業(yè). 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綜合版). 2005(02)
[2]作為文化保守主義批評家的胡先骕[J]. 沈衛(wèi)威. 江西社會科學. 2005(03)
[3]重評學衡派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批評[J]. 鄭大華.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4]論胡先骕的教育觀——胡先骕逝世35周年祭[J]. 周蔥秀.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2)
[5]關(guān)于胡先骕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J]. 劉東方. 教育探索. 2002(11)
[6]“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骕[J]. 孫紹振.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01)
[7]論胡先驌的教育思想[J]. 歐陽侃.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0(03)
[8]新詩的文本意識與形式重建[J]. 姜耕玉. 詩刊. 1998(02)
[9]關(guān)于《如何評價“五四”白話文運動》商榷之商榷[J]. 鄭敏. 文學評論. 1994(02)
[10]中國科學院學部的籌備與建立[J]. 李真真. 自然辯證法通訊. 1992(04)
本文編號:32629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26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