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成全”功能的弱勢狀態(tài)及其轉(zhuǎn)變路徑
【文章目錄】:
一、學校教育“成全”功能的內(nèi)涵解讀
二、學校教育“成全”功能的弱勢狀態(tài)
(一)“成才”局限于成績:忽視了人的發(fā)展的多元性
(二)“成長”強調(diào)于實用:弱化了人的需求的精神性
(三)“成人”依賴于知識:淡化了人的活動的社會性
三、學校教育“成全”功能弱化的根源
(一)片面取向:學校教育的成就本位評價偏差
(二)實用取向:偏差選擇中知識地位的固化
(三)錯位取向:校內(nèi)外互助乏力
四、轉(zhuǎn)變學校教育“成全”功能弱勢的路徑
(一)倡導多元發(fā)展:建設豐富的校園文化,成全學生的“成才”
(二)突破知識誤區(qū):提供可選的課外知識,成全學生的“成長”
(三)形成教育合力:構造緊密的互助之鏈,成全學生的“成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道明;;校園文化——引領學生發(fā)展的風向標[J];考試周刊;2008年08期
2 張文成;;校園文化與學校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27期
3 朱建華;校園文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J];教育評論;1998年05期
4 ;淺談校園文化和學校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0年04期
5 陳飛;校園文化對學校教育的作用[J];云南電業(yè);1996年01期
6 劉恩民;龐秀艷;;為素質(zhì)教育搭建有效發(fā)展平臺——關于現(xiàn)代校園文化的反思與重構[J];基礎教育參考;2007年12期
7 陳合平;;校園文化之殤和校長的角色擔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年29期
8 馬昌秀;淺談通俗文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J];新疆有色金屬;2002年S1期
9 賈守一;;重拾文化自信是學校教育應有的擔當[J];內(nèi)蒙古教育;2018年07期
10 柯中明;;和諧,校園文化的理想狀態(tài)[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月;遮蔽與解蔽[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周志平;學校教育中的知識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薛曉陽;學校制度情境中的學生道德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桑志堅;超越與規(guī)訓[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清華;高考與學校教育的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7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蘇國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張斌;基于標準的學校教育問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許瑩瑩;明代福建府、州、縣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光潔;校園文化建設導向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2 韓笑;學校教育的合作價值取向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9年
3 李嘉琳;論人工智能對學校教育的影響[D];沈陽師范大學;2019年
4 楊玚;學校教育中家長的權利意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
5 蘇鉆桃(May Myo Thu);緬甸公益性寺院學校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6 劉偉榮;困境與超越:學校教育中的刻奇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7 劉宜民;毛澤東學校教育思想及對當代素質(zhì)教育的啟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8 賀婧;生命視域中學校教育價值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9 王泰華;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發(fā)展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10 廖婷婷;論當前學校教育中愛的教育的失當及實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93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289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