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體:教育過程中的強制與自由
本文選題:教育過程 + 負作用 ; 參考:《教育科學研究》2014年11期
【摘要】:正學校是教育機構,在實踐中卻常常被等同于教育。學校在發(fā)揮正作用的同時,也發(fā)揮著巨大的負作用。一個人在沒有上學之前,是一個正常人,上學之后他卻走向被"毀滅"。正常與毀滅之間不論有無直接關系,人的成長與教育都密不可分。一、借案例反觀"教育強制"近幾年,學生弒母、弒師、厭學自殺等事件頻頻發(fā)生,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認為家人、教師對自己要求太嚴格。"嚴格"被學生曲解為對其學習的"強制",對其自由的限制。此類痛心事件的發(fā)生,表現(xiàn)
[Abstract]:The main school is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but in practice it is often equated with education. Schools play a positive role, but also play a huge negative role. A man is a normal man before he goes to school, and then he goes to be destroyed. Whether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and destruction, human growth and education are inseparable. First,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frequent incidents of students killing their mothers, killing teachers, and killing themselves. There is only one reason why they think that their families and teachers are too strict with themselves. " Strictly "misinterpreted by students as" compulsory "on their study, restrictions on their freedom." The occurrence or manifestation of such a painful event.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山東省濱州學院;
【分類號】:G40-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鄺紅軍;;教育是精神的成長——雅斯貝爾斯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9年03期
2 周麗華;;康德的學術自由觀——讀康德《系科之爭》[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吳曉玲;;古典自然法:解讀洛克與盧梭兒童教育思想的語脈[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應星;;學術自由的內外限度及其歷史演變——從《系科之爭》到《韋伯論大學》[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3期
5 王嘯;;自由與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蘇君陽;;素質教育認識論的誤區(qū)及其超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7 姜汪維;;高校大學生學習恐懼的成因探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8 施芬;;洛克《教育片論》中的兒童節(jié)制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12期
9 李林;;康德德育思想及其理論文化根源探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陳昊;;解讀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的基本內涵[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慧霞;張斌;;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自主發(fā)展型德育[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磊;中世紀大學組織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俏華;論我國榜樣教育中的道德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飛虎;大學教育智慧[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陸建松;上帝、國家與財產權[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潔璇;小學品德課程價值生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日飛;教育與兒童的自然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蔚志琴;開放教育過程中數(shù)學的教與學[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2年04期
2 周鴻;論創(chuàng)新教育過程的特征[J];教育評論;2002年06期
3 王紫馨;教育過程中主體探究的方法論誤區(qū)[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16期
4 曹俊軍;從交往的視角看教育過程:要素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5 韋桂美;試論教師影響教育過程公平實現(xiàn)的原因[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年01期
6 俞蘇;;論思想教育過程中心理因素的影響[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徐敏娟;;從教室座位安排透視教育過程均等[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7年06期
8 徐敏娟;;從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過程平等[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5期
9 劉秋云;;從比較的視野解析教育過程的本質[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12期
10 李黎;;教育過程的創(chuàng)新屬性探析[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玉紅;;家校聯(lián)系是教育過程的天然合作[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2 張俊茹;;教育信息化與教育過程新特點的形成[A];北京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張俊茹;;教育信息化與教育過程新特點的形成[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胡竹菁;戴海崎;唐日新;;大學好學生與一般學生的能力結構差異比較研究[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5 趙宗蓮;;教為了不教[A];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江蘇省葉圣陶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劉勇;潘林祥;;互動式教學法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探索[A];思考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論文集[C];2005年
7 卜江文;文慧;劉漢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傷害[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左海玲;;淺談誠信原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9 李志紅;;做“整個的校長” 打造幸福的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10 常寶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報告[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哈工大材料學院 魏紅梅;大學生黨員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過程中的特點及對策[N];哈爾濱日報;2005年
2 劉漢倉;優(yōu)化教育過程 增強實際效果[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3年
3 張懷志;教育過程全程錄像[N];北方法制報;2007年
4 張家港市港口學校小學部 倪萍;分數(shù)=學生能力?[N];科學導報;2011年
5 李澤惠;加強修養(yǎng) 樂教勤業(yè)[N];貴州日報;2007年
6 孫魁全、涂敦法;富家千般好 不抵報國榮[N];人民武警;2009年
7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王靜邋幺佳莉;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不能一廂情愿[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田新娟;不要剝奪孩子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潘光;按照崗位人才目標 改革教育過程[N];中國教育報;2006年
10 李鳳君;把好科學發(fā)展觀的“方向盤”[N];邊防警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星宇;論教育過程公平[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亞南;教育過程公平與教師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潔;全納理念下我國基礎教育過程公平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婉婕;教育過程參與機會公平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3年
4 焦曉萍;青海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過程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紅菊;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盧妮娜;走向教育過程公平[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7 鄔金蓮;心靈的自由:教育過程中“空白”藝術的審美特質[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8 歐美燕;論學生的幸福之維[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艷芹;教育過程主客體關系的解構及建構[D];中國地質大學;2007年
10 林秀梅;社會階層差異對教育過程的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93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89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