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基于比較教育學思維的中國教育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18-03-19 14:20

  本文選題:比較教育學思維 切入點:中國教育學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引進、消化、中國化(或本土化),今日中國教育學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學科體系。21世紀,中國教育學者需要在此基礎上重建和完善中國教育學。為此,教育學界開始反思中國教育學走過的百年歷程,試圖重新確立21世紀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方向;诒容^教育學思維,反思中國教育學研究,強調(diào)要依據(jù)中國自己的教育文化傳統(tǒng),以"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石,吸收和綜合歐陸、英美兩種不同教育文化傳統(tǒng)的教育研究范式,開展包括經(jīng)驗性研究在內(nèi)的多種類型的教育教學研究,重建和完善具有中國教育文化特色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國教育學,以期為21世紀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提供些許新的思路,促進當前與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最終希望達成通過理想的教育而實現(xiàn)"立國與立人"的目的。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introduction, digestion and localization, today's Chinese pedagogy has basically formed its own discipline system .21th century. Chinese educational scholars need to rebuild and perfect Chinese pedagogy on this basis.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century-old course of Chinese pedagogy and try to re-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in 21th century. Emphasizing on the basis of China's own educ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taking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tone, absorb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paradigms of two different educ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dagogy in 21th century, we should carry out many kinds of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earch, including empirical research, to re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Chinese pedagogy with Chinese educ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ing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and futu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e hop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country and building a person" through ide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40-05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北生;論教育學的學科性質(zhì)[J];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04期

2 聶曉光;試談教育學的人文屬性[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3 葉巧先;認識與分析:教育學中國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4 楊宏飛,劉佳;教育學面臨的幾個挑戰(zhàn)[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17期

5 巴戰(zhàn)龍;教育學的尷尬[J];讀書;2003年10期

6 ;教育學的貧困[J];教師之友;2003年10期

7 孟蘭蘭;;談隱喻在教育學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李政濤;教育學的生命之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9期

9 周宗鈔,盛群力;從“科學化”到“消亡”——對教育學的回顧和前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9期

10 李政濤;解讀課程理論與教育學的關系——兼論當前課程研究方向的轉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教育學方法論是什么?[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楊小微;;中國教育學:在與相關學科的對話中成長[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3 李乃濤;;民間教育學述評[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張應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學依然面臨“學科化”困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龐守興 曲阜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頂天立地”:中國教育學發(fā)展之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伍紅林;調(diào)準我們教育學的焦距和色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鐘啟泉;告別“罐裝” 走近真實[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金鑫;《中國教育大百科全書》:建造教育學理論大廈基石[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6 劉旭東 西北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提供平臺:引領教育與社會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孫啟林;與巨人同行[N];光明日報;2013年

8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特級教師 靳忠良;在比較中洞悉力量和方向[N];中國教育報;2012年

9 褚遠輝;教育科研別“替外國人拉洋車”[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燕敏;論教育學話語[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程亮;教育學的“實踐”關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龐慶舉;教育學的人性假設與理論構建的關系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朱成科;生成論哲學視閾中的現(xiàn)實教育“道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東方;復雜性理論觀照下的教育之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質(zhì)研究:教育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珂;論教育學的人文意蘊[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王晴;“教育學立場”辨[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惠雨;論教育學話語的若干問題及未來趨勢[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尹婷;批判教育學視野下的課程領導[D];山西大學;2015年

5 齊姍;德國教育學在中國的引進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15年

6 楊明;真知追求與價值追求在教育學中的統(tǒng)一[D];山西大學;2014年

7 佘君君;超越物理主義與實用主義:尋找教育學的哲學之根[D];湖南大學;2016年

8 張卓遠;批判教育學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16年

9 皇甫科杰;綿延:“生命·實踐”教育學之生命力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年

10 陸婷;論教育學話語的形成[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346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6346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9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