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恐懼的教育功能及其限度
本文關鍵詞: 恐懼 教育功能 限度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恐懼是人類在感知或想象到具有危險性的事物不斷接近時,產生的一種伴隨著強烈的緊張和不確定感的情緒,它不僅受事物的自然屬性影響,而且還受事物的文化屬性影響?謶质且环N消極情緒,我們一般都對其做消極理解,其實,恐懼也有積極意義。對于教育而言,在特定的條件下,恐懼常常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提升人的安全意識;促使人增強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孵化社會性的情感;孕育勇敢的品質。盡管如此,要想實現(xiàn)恐懼的這些教育功能,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恐懼在教育中的三個限度:其一,教育中所引發(fā)的恐懼要適中;其二,兒童所恐懼的事物要合理;其三,不能讓年幼的兒童感到恐懼。
[Abstract]:Fear is a kind of emotio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intense tension and uncertainty when people perceive or imagine dangerous things approaching. It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things. Fear is a negative emotion, and we generally have a negative understanding of it. In fact, fear also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educa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Fear often has a certain educational function: to enhance human security awareness;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ings; Incubation of social emotions; Howev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s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fear, one must be conscious of the three limits of fear in education: first, the fear caused in education should be moderate; Second, children fear things to be reasonable; Third, young children should not be frightened.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風險社會的道德教育”(CEA140167)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理解“恐懼”對于恐懼我們并不陌生,因為幾乎每個人有過恐懼的體驗,但是要說清楚恐懼是什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而言,對恐懼的理解包括三個方面:其一,人恐懼時有怎樣的體驗;其二,何種事物會引起人的恐懼;其三,人為什么會恐懼。(一)恐懼時有強烈的緊張和不確定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孔新峰;;霍布斯論恐懼:由自然之人走向公民[J];政治思想史;2011年01期
2 陳建洪;;論霍布斯的恐懼概念[J];世界哲學;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區(qū)學校教育重建中的問題及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2 韓德強;;禁止活體角膜移植的學理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吳力專;張國鋒;;悖論問題的情緒機制消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郭穎;;道德智慧教育與人生幸福[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單中惠;勾月;;近代歐洲紳士教育簡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嚴曉月;;高中生英語學習焦慮狀態(tài)及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7 薛雯;“頹廢”的美:城市的另一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龍文祥;龍?zhí)仗?;Quiz game:數(shù)字化學習評價方式的新取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王艷;;道德教育蘊涵價值悖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王習勝;;國外“道德悖論”研究概要與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冬冬;黃鵬;;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社會危機與安全思想——對齊格蒙特·鮑曼思想的解讀[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羅鳴鳴;張野;;淺述無意識情緒調節(jié)的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3 楊明;張偉;;也談社會公共倫理——基于個體社會角色的一種思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4 王樅;涂序彥;劉嘉;;注意-情緒協(xié)調的個性化信息推薦模型[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徐佳;;技術意志初探[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佳;;中小學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張連成;張力為;;動性心理疲勞的監(jiān)控方法[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9 高惠珠;;論當代信息倫理學視閾中的“責任”倫理[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10 李建森;;價值預設與敘述技術:羅爾斯“一般正義觀”解讀[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秀雄;中國共產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游泓;情感與信任關系的社會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5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蔣開君;范梅南現(xiàn)象學教育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10 侯e,
本文編號:1450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45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