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解與人的自我回歸——評劉鐵芳教授新著《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教育理解與人的自我回歸——評劉鐵芳教授新著《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哲學闡釋 文本作者 教育生活 教育行動 學校教育 實踐情境 生活情境 對話性語言 思維邏輯 自我認識
【摘要】:正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入教育實踐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實進入兒童的生活及內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內在思維邏輯,從而獲得意義,藉以指導教育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入,帶著自我過去的經驗、認同與個性特
[Abstract]:The positive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means that the educator can in - depth education practice situation or educational text , truly enter the life of the child and the inner thinking logic of the inner world or the text author , thus obtaining the meaning , so as to guide the educational action . In this process , the educator has devoted himself and soul , with the experience ,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of the past .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寧波大學;
【分類號】:G40-5
【正文快照】: 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人教育實踐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實進人兒童的生活及內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內在思維邏輯,從而獲得意義,藉以指導教育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人,帶著自我過去的經驗、認同與個性特質進入教育實踐或文本的情境中,達成教育理解的同時,獲得自我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伯魯;未來研究的哲學闡釋[J];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年06期
2 沈增新,馬斌;“與時俱進”的哲學闡釋[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劉業(yè)超;美是林間自在啼——讀《美與審美的哲學闡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1期
4 孟威佳;;和諧理論的哲學闡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5 萬生更;李嬌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哲學闡釋[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鄭開;;《老子》第一章札記:兩個語文學疏證及哲學闡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李松玉,郝愛華;公民道德建設的哲學闡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孫偉正;趙建芳;;信任研究的八大哲學向度[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楊衍佐;;科學發(fā)展觀的哲學闡釋[J];蘭州學刊;2009年07期
10 劉志敏,凌青東,解毅飛;對競技體育“公平競爭”的哲學闡釋[J];體育與科學;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貴華;;制度建設、依法治國與“以人為本”關系的哲學闡釋[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孫軍紅;王美美;;管子“和”的哲學闡釋[A];2013第八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全國政協(xié)委員、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謝陽舉;中國夢的哲學闡釋[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2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李德順;對改革開放的哲學闡釋[N];黑龍江日報;2008年
3 張芝梅;法律解釋與哲學闡釋[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夏威;“以人為本”發(fā)展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闡釋[D];蘇州大學;2007年
2 周寶欣;海德格爾“召喚”之意義的語言哲學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62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36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