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中國化”、“本土化”和“中國特色”的價值取向辨析
本文關鍵詞:教育學“中國化”、“本土化”和“中國特色”的價值取向辨析 出處:《高校教育管理》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育學"中國化"、"本土化"與中國(特色)教育學是百年中國教育學研究與發(fā)展中的三個關鍵詞。教育學中國化是對"進口教育學"的不滿而反思的結果,其價值導向是"由外而內(nèi)"。教育學本土化是在全球化、國際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個概念,其價值導向既包括"由外而內(nèi)",亦包括"由內(nèi)而外"。教育學本土化就其實質(zhì)而言是立足中國本土,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并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教育學。中國(特色)教育學是建立在中國教育歷史傳統(tǒng)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際,用先進教育理念與方法,建構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質(zhì)的教育學,它是共性與特性的有機結合,其價值取向立足"由內(nèi)而外""本土創(chuàng)生",亦即教育學本土化的實質(zhì)拓展。確立"由內(nèi)而外"的本體價值追求,做到研究理論、研究歷史、研究現(xiàn)實與批判借鑒研究的有機結合,在實驗中積聚經(jīng)驗并進行方法綜合創(chuàng)新是創(chuàng)生中國(特色)教育學的必由之路。
[Abstract]:......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立項資助課題(2015Y0501) 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JGZZ15_058)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教育學在我國一般有兩種理解:一是作為一門學科的教育學,即單數(shù)意義上的教育學;二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亦稱教育科學,即復數(shù)意義上的教育學。文章主要使用第一種含義,其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的出現(xiàn)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然而其學科發(fā)展卻不盡如人意。縱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項賢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與本土生長——從比較教育學的角度觀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W·布雷岑卡,李其龍;教育學知識的哲學——分析、批判、建議[特約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5年04期
3 張忠華;;教育學中國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鄭杭生,王萬俊;論社會學本土化的內(nèi)涵及其目的[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1期
5 魯潔;;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學管窺[J];教育評論;1988年01期
6 葉瀾;中國教育學發(fā)展世紀問題的審視[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瞿葆奎;中國教育學百年(下)[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8 莊西真;“接軌”還是“拿來”:教育學本土化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11期
9 許可峰;;“本土建構”與中國教育學的“回鄉(xiāng)”之路[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叢立新;;關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學”口號的爭議[J];中國教育學刊;1993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晉浩天;[N];光明日報;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中梁;;參與教學法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 何泉;呂小輝;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響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3 許發(fā)民;徐光華;;罪刑法定視野下的禁止類推之解讀[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4 寇國慶;薩義德論知識分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華泉坤,張浩;《暴風雨》——莎士比亞后殖民解讀的一個個案[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6 陳兵;牛振宇;;《金銀島》:西方人的“東方幻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潘學權,王家明;文學翻譯與“東方形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倉林忠;1840-1949年中國社會性質(zhì)商榷[J];安徽史學;2000年03期
9 章禮強;新解“調(diào)控說”——對“需要干預說”的揚棄[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10 陳麗慧;美國夢——評彼得·凱里的短篇小說《美國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構:黃哲倫《蝴蝶君》中的文化誤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胡虹;;高校學報編輯的素質(zhì)結構分析[A];科學評價促發(fā)展 品質(zhì)服務謀共贏——第九屆(2011)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許永勤;;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實行軍事化管理的思考[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李永平;;教學與更新教育觀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5 楊朋;;試論美國電影中華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屬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6 楊倩倩;;掀開毛姆的“彩色面紗”——《彩色的面紗》的東方主義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7 劉可鑠;;中國電視新聞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聞”——有節(jié)制的多元對話[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8 黃芳;;從chinois詞條的編纂看《新小羅貝爾詞典2007》的幾點編纂失誤之處[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郭定泰;郭明惠;;雙語詞典前言淺議[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霍云麗;;赫爾巴特教育理論在華的傳播與接受[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姜世健;關于我國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心玲;對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運動員村運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朱宇卿;經(jīng)營者集中反壟斷規(guī)制的效率抗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曉郛;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個體信息公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慧敏;聚眾犯罪主體刑事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孫笑晨;白色陰影下的回歸—小說《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趙瑞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程度副詞配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平焰;美國華裔生存狀態(tài)的多維度透視[D];湘潭大學;2010年
9 劉薇;樂平市初中校長教學領導的調(diào)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竇愛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項賢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與本土生長——從比較教育學的角度觀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許可峰;;教育史學科如何走近實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瞿葆奎;鐘啟泉;;教育政策與教育科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年06期
4 汪丁丁;探索面向21世紀的教育哲學與教育經(jīng)濟學[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莊西真;實證教育學方法論——教育研究者如何解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3期
6 孫迎光;;為什么教育學理論對話越來越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01期
7 吳鋼;論教育學的終結[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8 葉瀾;中國教育學發(fā)展世紀問題的審視[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9 丁邦平;羅星凱;;論科學教育研究與科學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朱德全;楊鴻;;新時期教學論研究的現(xiàn)狀與走向[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計曉春,杜延茹,賈媛;在生物教育學教學過程中強化素質(zhì)教育[J];教育探索;2000年03期
2 夏駿;優(yōu)化教育學教學的思考和實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11期
3 趙紅利;改進教育學教學方法 提高師范生實際應用能力[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0年S1期
4 鄧云洲;案例教學:一種可供教育學教學移植的范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4期
5 李Oz寧;教育學教學中試教法的運用[J];安康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6 束仁龍;師專教育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池州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7 汪曉敏;師專教育學教學方法改革芻議[J];池州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8 王成舉;中師教育學教學模式探析[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Z1期
9 王成舉;案例教學法在中師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李芳;關于教育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猛;匿影纏繞:意識形態(tài)與中國教育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柏楊;人性化視野下的教育學教材審視[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蓉;基于課堂提問的教育學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13年
3 楊琳;20世紀下半葉教育學在中國的引進及其影響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4 唐誠江;理論轉向與建制嬗變:1949—1956年間的教育學[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5 梁玲萍;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家群體現(xiàn)象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6 劉洋;中文教育學著作中的范疇及其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7 吉霞;高師公共教育學教學中案例應用現(xiàn)狀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光艷;我國新時期教育學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反思[D];山西大學;2007年
9 張璐;師范生自身因素對教育學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禹華;地方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專業(yè)教育學教學改革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49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34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