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理論論文 >

高中化學微課的有效性探查

發(fā)布時間:2017-10-21 07:27

  本文關鍵詞:高中化學微課的有效性探查


  更多相關文章: 微課 中學化學微課 有效性


【摘要】:自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課”概念以來,“微課”逐漸成為了各國爭相研究的熱點,對此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也成為了促進微課應用和發(fā)展的關鍵性的推動因素。而國內對于“微課”的探索則是以廣東佛山教育局組織的微課教學大賽為伊始,隨后各地對微課的探索步驟緊密相隨。資料顯示,有關微課內涵特征的研究相對比較充分,而有關微課的設計、應用及評價領域的研究也在逐步展開,但是結合某一學段具體學科的設計和應用研究還不夠深入,尤其是將設計、應用以及微課的有效性整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文獻則很少有人涉足。為此筆者立足于“中學化學”就微課的內涵特征、結構要素、設計策略和應用實踐進行分析研究,通過理論分析法、視頻實錄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和個案研究法對中學化學微課的現(xiàn)狀進行探查,并依據(jù)本課題微課研制的有效性評價體系對中學化學微課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高中化學微課的目標設定更加傾向于知識的獲取,這主要和當前高考體制、學校教學理念、教師教育觀分不開的;(2)教師在選擇微課教學內容時能普遍考慮到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但是內容選擇單一,且主題傾向于教材內容。(3)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類型時呈現(xiàn)單一化趨勢,但基于教學方法設計的教師活動類型卻表現(xiàn)為多樣化,學生活動類型缺失化,兩級分化嚴重,未能有效突顯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4) 教學活動結構完整性較低,主要是以傳遞——接受式為主,忽視了學生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可能程度;(5)微課制作方式多樣化,多以CS+PPT式和課堂拍攝式為主,但制作的總體質量較低,且應用范圍較窄,多用于教師之間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和提高;(6)微課應用針對性較強,但應用模式較為單一,主要表現(xiàn)為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內進行翻轉模式,且應用效果不明顯。
【關鍵詞】:微課 中學化學微課 有效性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34;G633.8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1 前言8-26
  • 1.1 選題緣由8-24
  • 1.1.1 年輕而富有生命力的微課帶來了教學方式的革新8-11
  • 1.1.2 國內外有關微課認識的百家爭鳴11-22
  • 1.1.2.1 國外有關微課的研究11-14
  • 1.1.2.2 國內有關微課的研究14-22
  • 1.1.3 研究存在的問題22-24
  • 1.2 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思路24-26
  • 1.2.1 課題研究的內容24
  • 1.2.2 課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24-26
  • 2 中學化學微課有效性的理論研究26-62
  • 2.1 微課概述26-44
  • 2.1.1 微課的界定26-35
  • 2.1.1.1 微課的內涵26-28
  • 2.1.1.2 微課的特征28-30
  • 2.1.1.3 相近概念的辨析30-35
  • 2.1.2 微課的構成要素與結構35-44
  • 2.1.2.1 微課的構成要素35-38
  • 2.1.2.2 微課的結構38-44
  • 2.2 微課有效性的界定44-57
  • 2.2.1 微課設計的有效性45-53
  • 2.2.1.1 微課設計有效性的內涵45-47
  • 2.2.1.2 微課設計有效性的表現(xiàn)47-53
  • 2.2.2 微課應用的有效性53-57
  • 2.2.2.1 微課應用有效性的內涵53-54
  • 2.2.2.2 微課應用有效性的表現(xiàn)54-57
  • 2.3 微課有效性的評價57-62
  • 2.3.1 微課有效性評價的指標57-61
  • 2.3.2 微課有效性評價的方法61-62
  • 3 高中化學微課有效性的實證研究62-93
  • 3.1 探查的設計與實施63-68
  • 3.1.1 探查的設計63
  • 3.1.2 探查的實施過程63-68
  • 3.2 探查的結果分析68-93
  • 3.2.1 教學目標注重知識的獲取68-70
  • 3.2.2 教學內容單一,主題選擇具有傾向性70-73
  • 3.2.3 教學方法類型單一,但教學活動類型多樣化73-78
  • 3.2.4 教學活動結構不完整,主要以傳遞——接受式為主78-81
  • 3.2.5 微課制作方式多樣化,但制作質量較低,應用范圍較窄81-83
  • 3.2.6 微課應用針對性較強,但應用模式較為單一,應用效果不明顯83-93
  • 4 課題研究結果的總結與應用展望93-103
  • 4.1 課題研究的結果93-94
  • 4.2 提升中學化學微課制作和應用水平的策略建議94-103
  • 4.2.1 加強培訓、更新理念、推動微課應用94-95
  • 4.2.2 基于“課標”、“教材”和“學生”,制定以核心素養(yǎng)為標準的教學目標95-96
  • 4.2.3 基于新課標“學生發(fā)展觀”,選擇教學內容96-97
  • 4.2.4 優(yōu)化微課教學活動設計過程97-98
  • 4.2.4.1 促進教學活動結構的完整性97-98
  • 4.2.4.2 豐富教師與學生活動的多樣性98
  • 4.2.5 創(chuàng)新微課輔助中學化學課堂的應用模式98-100
  • 4.2.6 開發(fā)微課資源的建設平臺,實現(xiàn)微課的多維開放和擴展100-101
  • 4.2.7 建立微課應用監(jiān)察機制,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101-102
  • 4.2.8 重組課堂教學活動順序,促進師、生、媒體的多維互動102-103
  • 5 結語103-106
  • 參考文獻106-111
  • 附錄111-122
  • 附錄1 微課現(xiàn)狀調查問卷(學生)111-114
  • 附錄2 化學微課制作及教學應用情況調查問卷(教師)114-119
  • 附錄3 關于微課編制及教學應用現(xiàn)狀的訪談(教師)119-121
  • 附錄4 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學生)121-122
  • 致謝122-12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保權;初探高中化學、物理兩科知識的交叉點[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2 桑偉;;高中化學“自主—合作”教學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08期

3 趙呈林,張立國;高中化學“自主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年08期

4 李鵬蛟,吳端斗;實施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討[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3年06期

5 曹廣雪;對高中化學新教材兩個問題的商榷[J];教學與管理;2003年16期

6 張景海;巧用記憶鏈學好高中化學[J];教書育人;2005年03期

7 雷升;;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8 肖光敏;李慶萍;;加強高中化學教師素質培訓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9 楊曉露;;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1期

10 費嘉融;;高中化學競賽輔導之實踐與反思[J];科學教育;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志;;高中化學“難易律”的初探[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齊俊林;宋艷芝;宋海英;;高中化學實驗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3 吳源;;淺談高中化學競賽[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阮邦球;劉靜文;;解讀澳門高中化學課程[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楊彬;;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中的人文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6 馮涌;;我們?yōu)槭裁摧o導高中化學競賽?[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宋芳林;汪玉芳;;高中化學網(wǎng)絡環(huán)境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衛(wèi)智如;;對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材部分內容安排的探討[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9 朱恩;;高中化學實驗綠色化的探索[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4年

10 汪立豐;施輝國;;高中化學競賽的研究與實踐[A];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蘇省東臺中學 吳海霞 潘志勇;建設省級高中化學課程基地的思考與實踐[N];江蘇教育報;2012年

2 江西省廣豐中學 陳仙華;高中化學“綠色”教學問題的探討[N];學知報;2010年

3 咸陽周陵中學 楊立航;務必搞好初高中化學的接軌教學[N];咸陽日報;2011年

4 重慶市石柱中學 李云;如何學好高中化學[N];學知報;2011年

5 孝義市第五中學校 王艷紅;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N];山西科技報;2012年

6 天柱民族中學 龍志良;淺議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的有效教學[N];貴州民族報;2014年

7 蘇雷;論做好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N];周口日報;2007年

8 河南省鄢陵縣第二高級中學 程紅;淺談初高中化學的銜接[N];學知報;2011年

9 寧都中學化學組 劉華生;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學的銜接過渡[N];學知報;2011年

10 黔西第一中學 陳國祥;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N];貴州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段戴平;高中化學課程一致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碧華;香港、上海兩地高中化學課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陸奕江;高中化學閱讀材料使用現(xiàn)狀的研究及思考[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徐家錦;高中化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初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4 沈慧;我國普通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實施現(xiàn)狀調查[D];西南大學;2013年

5 陳文龍;高中化學學習品質量表與常模的修訂與完善[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6 陳華麗;移動技術支持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7 羅先進;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幾個重要演示實驗的改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zhí)鹛?高中化學教師處理教科書中科學素養(yǎng)內容的方法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9 盛莉;PCK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師“學生知識”的調查研究與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徐思;高中化學學困生認知心理障礙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0720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0720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ca0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