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免一補”:背景、歷程與影響
本文選題:兩免一補 切入點:政府 出處:《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摘要】:"兩免一補"自2001年出臺以來,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試點階段、全面推廣階段和完善階段。它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教育公平的政治訴求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發(fā)展的結(jié)果。"兩免一補"政策加快了農(nóng)村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步伐,對降低中西部貧困程度、豐富人力資源、加快中西部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從教育人類學的角度看,它深深地影響了學生、家長和教師。15年來,它發(fā)揮了強大影響力與作用力,因而它是一項成功的政策。有三點經(jīng)驗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從路徑上看,它走的是農(nóng)村貧困縣-農(nóng)村-城市的路徑,覆蓋面依次擴大;從資助內(nèi)容、資助標準上看,也是依次拓展,不斷提高,這不僅保證了資助行動的有序進行,也保證了資金的切實有效,因而是最經(jīng)濟的。第二,這一政策的設計是自上而下的,中央各有關(guān)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廣大教育工作者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譜寫了一曲中國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華麗篇章。它既反映出21世紀初期中國農(nóng)村教育發(fā)展的亮點與特色,也由此開拓出中國教育發(fā)展的"中國式"道路。對此,我們應感到制度自信。第三,政策設計抓住了"人民最關(guān)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鍥而不舍向前走,這對我們制定政策具有指導意義。
[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wo exemptions and one supplement" in 2001, i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pilot stag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stage and perfect stage. It is also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tself. The policy of "two exemptions and one supplement" has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popularization of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reducing povert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nriching human resources, and speeding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t has deeply affected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Over the past 15 years, it ha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and force. Therefore, it is a successful policy. There are three experiences that deserve our attention: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th, it follows the path of rural poor county-rural-urban, with its coverage expanding in turn;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tent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the funding criteria, This has not only ensured the orderly conduct of the funding operations, but also ensured that the funds ar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thus being the most economical. Second, the design of this policy is top-down,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re concerned. The local people'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the vast number of educators have worked closely together to write a magnificent chapter on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It reflects the bright spo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this way, we should feel confident in the system. Third, the policy design has grasped "the most direct and realistic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persevered in moving forward. This is instructive for us to make policies.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
【基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專項課題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袁振國;縮小差距——中國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農(nóng)漢康;;民辦幼兒園:市場邏輯、內(nèi)在公益性與政府資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3 夏再興;論教育投資的收益特征[J];咸寧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健;30年代中國現(xiàn)代諷刺喜劇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周保欣;當代審美思潮中的神秘敘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童慶炳;鐘嶸詩論讀解[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4 徐寧;;現(xiàn)代版畫綜合性語言的拓展與延伸[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郁龍余;中西印審美主體構(gòu)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楊紅莉;;論汪曾祺小說語言的文化詩性結(jié)構(gòu)[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7 拱雪;李克強;張熙;;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配置差異性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周立;試析服裝的實用功能性[J];包裝工程;2002年03期
9 周立;試析服裝的象征性[J];包裝工程;2002年06期
10 鄭蘭;;微型小說《提升報告》修辭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褚宏啟;;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體系重構(gòu)與制度創(chuàng)新——中國教育二元結(jié)構(gòu)及其破解[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飛;薛海平;;義務教育階段師資質(zhì)量均衡配置研究[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龍文佳;薛海平;;新機制對城鄉(xiāng)義務教育財政資源均衡配置影響的實證研究[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賴秀龍;區(qū)域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焦克源;甘肅城鄉(xiāng)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陳治東;公民參與視角下的農(nóng)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華;漢魏六朝宴飲文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李虹檠;多重二元結(jié)構(gòu)與中國貨幣政策差異效應[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郭承錄;石羊河流域綜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9 趙衛(wèi)東;婦女身體:作為“性”符碼的生產(chǎn)和消費[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生偉;競技籃球運動表演藝術(shù)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西文;我國義務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優(yōu)化策略[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俐穎;扶貧績效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姜延文;臨清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嚴加平;針織童裝造型“語言”的研究及應用[D];江南大學;2010年
6 史修竹;五味調(diào)和的審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7 劉玉寒;現(xiàn)代家具設計趣味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8 張羽;我國農(nóng)村金融扶貧體系問題探討[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昕昕;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超;淺析都梁小說死亡主題的美學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郝亮;劉衍;;論企業(yè)市場細分原則[J];技術(shù)與市場;2013年05期
2 丁小浩;對中國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學生群體的調(diào)查報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劉宏元;努力為青年人創(chuàng)造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武漢大學1995級新生狀況調(diào)查[J];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4 牛征;中國職業(yè)教育投資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5 劉永峰;;公民受教育權(quán)的基本理論研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余小波;當前我國社會分層與高等教育機會探析——對某所高校2000級學生的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2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鄭子瑩;民辦幼兒園政府規(guī)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曉萍;;學校實施“綠色通道”之我見[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2 陳麗娟;黃東蛟;姚峰;程洪;;“心靈關(guān)注”促進貧困學生心靈健康成長——北京市東城區(qū)心理課教學改革第一期試驗研究報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19期
3 黃伊利;章仙蹤;劉秋泉;;寒門學子的好“高爹”[J];湖南教育(上);2014年04期
4 許伯祥;;扶貧一時,扶心一世[J];中國德育;2014年08期
5 王薇;;認識自己、學會生存、規(guī)劃未來[J];生活教育;2014年07期
6 邢福榮;張樺;;“紅娘”牽線16年450名貧困生受幫助[J];光彩;2014年05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657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5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