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商標的混淆可能性判定及其法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5 17:20
本文關鍵詞:文字商標的混淆可能性判定及其法律研究
【摘要】:在社會經(jīng)濟高速運轉的時代,隨著人們認知意識的提高和貿易活動增多,人們對商標的關注也日益加強。2015年,我國受理商標注冊申請287.6萬件,同比增長25.85%。截至2015年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突破1000萬件,達到1034.4萬件,連續(xù)14年保持世界第一。隨著商標注冊量的上升,商標侵權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但是商標侵權的判定在我國一直存在爭議,給立法和司法工作帶來諸多問題。2013年以前,我國商標侵權判定一直采用的是相同、近似標準,這與國際通行的混淆可能性標準具有典型的區(qū)別。2013年商標法進行修改并首次引入了混淆可能性標準。本文以文字商標為出發(fā)點,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分析我國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問題,運用認知心理學和語言邏輯學的理論以及跨學科分析方法研究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影響因素。在比較分析國內外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不同的基礎之上,對我國的商標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提出幾點完善建議。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跨學科分析法以及辯證分析法。文章一共分為四章,第一章是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章是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理論的概述,從文字商標的含義和功能著手,介紹認知心理學和語言邏輯學的基礎理論,在對比國內外立法現(xiàn)狀基礎上提出我國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問題。第三章是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分別從文字商標的近似、商品近似、文字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程度進行分析。第四章是完善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若干法律建議。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了語言邏輯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語言邏輯學的理論證明商標顯著性的強弱,認知心理學的內容影響相關公眾的注意程度,為本文的文字商標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研究提供合理性和正當性。本文通過具體分析,理清了諸多法律術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將混淆可能性的影響因素納入到法律條文中。為解決我國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提出了完善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三點建議,第一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相關理論問題;第二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司法措施;第三是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建議。期待時機成熟時立法機關對商標法的相關內容做出修訂,進一步完善混淆可能性標準,使司法實踐活動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公平正義。
【關鍵詞】:文字商標 混淆可能性 法律研究 商標侵權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3.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5
-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的意義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義9-10
- 1.2 文獻綜述10-13
- 1.2.1 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fā)展趨勢10-12
- 1.2.2 存在的問題12-13
- 1.3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3.1 研究內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2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理論的概述15-32
- 2.1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的內涵15-17
- 2.1.1 文字商標的含義15-16
- 2.1.2 文字商標的功能16
- 2.1.3 混淆可能性的含義16-17
- 2.2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理論基礎17-18
- 2.2.1 認知心理學基礎17-18
- 2.2.2 語言邏輯學基礎18
- 2.3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現(xiàn)狀與弊端18-32
- 2.3.1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現(xiàn)狀18-20
- 2.3.2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的問題20-23
- 2.3.3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23-32
- 3 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的判定因素32-43
- 3.1 文字商標的近似32-35
- 3.1.1 形32-33
- 3.1.2 音33-34
- 3.1.3 義34-35
- 3.2 商品或者服務的近似度35-36
- 3.2.1 商品的區(qū)分表35
- 3.2.2 商品的功能屬性35-36
- 3.3 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程度36-39
- 3.3.1 相關公眾注意程度的認知心理學分析36-37
- 3.3.2 相關公眾注意程度的法律分析37-39
- 3.4 文字商標的知名度和顯著性39-43
- 3.4.1 文字商標顯著性的語言邏輯學分析39-40
- 3.4.2 文字商標顯著性的法律分析40-41
- 3.4.3 文字商標知名度的法律分析41-43
- 4 完善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判定的若干建議43-49
- 4.1 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相關理論43-45
- 4.1.1 構建多因素檢測法為判定方法43-44
- 4.1.2 明確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與文字商標相同、近似的關系44-45
- 4.1.3 明確文字商標混淆可能性與商標性使用的關系45
- 4.2 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司法措施45-47
- 4.2.1 堅持個案衡平原則45-46
- 4.2.2 適用混淆可能性標準46-47
- 4.3 完善混淆可能性判定的立法建議47-49
- 4.3.1 完善《商標法》的法律條文47
- 4.3.2 出臺《司法解釋》47-49
- 結論49-50
- 參考文獻50-5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53-54
- 致謝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太平;盧結華;;歐盟商標法上侵犯商標權的判斷標準[J];知識產(chǎn)權;2014年11期
2 王太平;;商標侵權的判斷標準:相似性與混淆可能性之關系[J];法學研究;2014年06期
3 李鴻儒;成龍;;新商標法下對混淆可能性理論的理解與適用[J];中華商標;2014年07期
4 馮術杰;;論立體商標的顯著性認定[J];法學;2014年06期
5 祁戰(zhàn)勇;;關于商標近似、混淆與商標侵權關系的解讀——以商標法第三次修改為視角[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6 劉媛;;論商標顯著性的動態(tài)特征——以認知心理學為視角[J];知識產(chǎn)權;2014年02期
7 張偉君;魏立舟;趙勇;;涉外定牌加工在商標法中的法律性質——兼論商標侵權構成的判定[J];知識產(chǎn)權;2014年02期
8 張彩英;;仿冒名牌商標命名的語言角度分析[J];學術問題研究;2013年02期
9 岳曉羲;;論聲音商標的顯著性及其表達方式[J];電子知識產(chǎn)權;2013年10期
10 龐振;;論判定商標侵權之實質標準——對商標混淆及其認定的探討[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體銳;商標法上的混淆可能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44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54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