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科書正確闡明人地關系“路線圖”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30 22:19
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的核心研究領域。正確的人地觀念是今日和未來世界合格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20世紀80年代以來,“正確闡明人地關系”作為地理教科書編制的一項基本理念得以確立。但在地理教科書編制實踐中,因缺乏指導地理教科書“正確闡明人地關系”的方法論,人們往往憑經(jīng)驗把握“正確闡明人地關系”的方向與深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理教科書編制的水準。從地理教科書評價的角度而言,因缺乏科學和系統(tǒng)的的評價指標,地理教科書是否真正正確闡明了人地關系,對其評價也一直處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狀態(tài)。因此,探明高中地理教科書“正確闡明人地關系”需遵從的視角,據(jù)此構建出具有理論指導價值和較強可操作性的闡明人地關系的“路線圖”,進而總結該“路線圖”實施的基本策略,繼而以該“路線圖”為基本框架,構建用于評價地理教科書正確闡明人地關系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基礎性研究工作。文章在文獻探討的基礎上,首先對人地關系思想的基本內容進行了理論分析與歸納。繼而以人地關系思想為邏輯起點,在分析人地關系思想對高中地理教科書編制人地關系有關內容的指向性要求的基礎上,歸納出闡明人地關系的基本視角,即正確闡明人...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蘭州地形與城市發(fā)展
分析其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地理教科書中首先以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了山區(qū)聚落形態(tài)和平原地區(qū)聚落形態(tài)(如圖5.2 所示)。根據(jù)圖片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圖 5.2 山區(qū)和平原地區(qū)不同聚落形態(tài)1、判斷兩幅圖片,哪一幅圖片是山區(qū)的聚落,哪一幅圖片是平原地區(qū)的聚落?簡要說明它們的主要差異。
“種群的增長是有其自身的制約因素的,不可能任其無限制增都是有限的,大多數(shù)的種群不會無限制地增長下去,最終都會因影響,如食物、新鮮空氣、水分等的供應不足,而使種群停止增6 和圖 5.7 所示的圖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理教材編寫感悟[J]. 韋志榕. 課程·教材·教法. 2011(02)
[2]探究式科學教學:類型與特征[J]. 丁邦平. 教育研究. 2010(10)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J]. 袁孝亭.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7)
[4]臺灣教改與“我們的課改”[J]. 王策三. 教育學報. 2010(03)
[5]基于國際比較的我國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研究[J]. 鄧磊,廖伯琴. 教育學報. 2010(03)
[6]美國學校教育反思:世界主義和社會排斥的視角[J]. 托馬斯·波克維茨,闞維. 教育學報. 2010(03)
[7]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J]. 葉超,蔡運龍. 地理研究. 2010(05)
[8]論學習方式[J]. 龐維國.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5)
[9]略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邏輯起點問題[J]. 韓丹. 湖北社會科學. 2010(04)
[10]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組成要素的探討[J]. 楊龍立,潘麗珠. 教育學報. 2010(01)
博士論文
[1]地理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 王小禹.東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48394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蘭州地形與城市發(fā)展
分析其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地理教科書中首先以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了山區(qū)聚落形態(tài)和平原地區(qū)聚落形態(tài)(如圖5.2 所示)。根據(jù)圖片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圖 5.2 山區(qū)和平原地區(qū)不同聚落形態(tài)1、判斷兩幅圖片,哪一幅圖片是山區(qū)的聚落,哪一幅圖片是平原地區(qū)的聚落?簡要說明它們的主要差異。
“種群的增長是有其自身的制約因素的,不可能任其無限制增都是有限的,大多數(shù)的種群不會無限制地增長下去,最終都會因影響,如食物、新鮮空氣、水分等的供應不足,而使種群停止增6 和圖 5.7 所示的圖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理教材編寫感悟[J]. 韋志榕. 課程·教材·教法. 2011(02)
[2]探究式科學教學:類型與特征[J]. 丁邦平. 教育研究. 2010(10)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J]. 袁孝亭.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7)
[4]臺灣教改與“我們的課改”[J]. 王策三. 教育學報. 2010(03)
[5]基于國際比較的我國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研究[J]. 鄧磊,廖伯琴. 教育學報. 2010(03)
[6]美國學校教育反思:世界主義和社會排斥的視角[J]. 托馬斯·波克維茨,闞維. 教育學報. 2010(03)
[7]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J]. 葉超,蔡運龍. 地理研究. 2010(05)
[8]論學習方式[J]. 龐維國. 課程·教材·教法. 2010(05)
[9]略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邏輯起點問題[J]. 韓丹. 湖北社會科學. 2010(04)
[10]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組成要素的探討[J]. 楊龍立,潘麗珠. 教育學報. 2010(01)
博士論文
[1]地理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 王小禹.東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48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94839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