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理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學位單位】:石河子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633.67
【部分圖文】:
第二章 相關研究和理論基礎2.1 相關研究2.1.1 細化理論研究現(xiàn)狀(1)理論研究從教學組織的宏觀戰(zhàn)略來看,美國教育技術專家 M. Reigeluth 首先提出了著名的教學設計理論,即細化理論(ET)。 David PawlAusubel 認為,學習者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獲取主要基于原始知識和經驗[22]。此外,David PawlAusubel 的“先行組織者”戰(zhàn)略和諾曼的“網絡學習理論”也有相似之處。他們都認為,要學習新知識,就必須從相關知識中學習。ET是上述幾種理論的綜合和發(fā)展。David PawlAusubel、Norman 和 Jerome S. Bruner 為雷格斯提出的細化理論奠定了基礎,然后 Scandurra 的“最短路徑序列”和梅瑞爾的成分顯示理論(CDT)逐漸完善了細化理論,并為細化理論提供了實用的教學策略?偟膩碚f,Scandurra 和 Merrill不僅完善了細化理論,并使其具有了可操作性[22]。
Ausubel、Norman 和 Jerome S. Bruner 為雷格斯提出的細化理論奠定了基礎,然后 Scandurra 的“最短路徑序列”和梅瑞爾的成分顯示理論(CDT)逐漸完善了細化理論,并為細化理論提供了實用的教學策略。總的來說,Scandurra 和 Merrill不僅完善了細化理論,并使其具有了可操作性[22]。圖 2-1 國內細化理論相關文獻量
隨著計算機的誕生和日益普及,計算機與人們的工作生活、休閑娛樂已經密不可分,日漸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生產和生活的工具,不可阻擋地加入到人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并使之產生了質的飛躍。從 1986 年,教育部在福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制定了發(fā)展我國中學計算機教育的指導方針[11]。到“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將培育人工智能、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先進傳感器等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重點發(fā)展,拓展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空間。說明國家明確提出信息技術課程的轉變。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進入了一個迅猛發(fā)展的全新階段。例如,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和網絡學習等領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2]。通過中國知網(CNKI)對“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等關鍵詞的文獻數(shù)量做了對比分析(見圖 2-3),從 2002 年到 2018 年的文獻量對比可以看出,除了個別的年度有下降的趨勢外,有關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等文獻發(fā)表量還是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尤其是 2014 年,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文獻數(shù)達到目前最高峰,共 21 篇,受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的影響,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研究也相對成劣勢狀態(tài),而課堂教學設計則更甚。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燕;徐勵;;瑞哥魯斯教學設計模型在虛擬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4年04期
2 劉樹林;李雄平;任翔;孫瓊玲;;細化理論視域下的英語音標教學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年11期
3 那一沙;袁玫;吳子東;;教學設計研究綜述[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何勇剛;;論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機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8期
5 張迎;寧玉文;高東懷;沈霞娟;許衛(wèi)中;;交互型思維導圖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2年03期
6 唐小芳;周湘萍;;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特點及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張亞平;;使用冀教版小數(shù)教材有感[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年07期
8 張?zhí)煸?崔玲玲;;基于LMA的移動課程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年03期
9 何克抗;;運用“新三論”的系統(tǒng)方法 促進教學設計理論與應用的深入發(fā)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1期
10 羅冬梅;黃賢立;;基于“肯普模式”的混合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年2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蘭碧瑩;《大學計算機》SPOC課程內容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年
2 楊嬌;初中信息技術教材體系構建[D];貴州師范大學;2017年
3 邢春艷;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年
4 吳娥;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年
5 劉凱利;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7年
6 趙婧怡;基于微課教學模式下的動畫教學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
7 熊思雨;細化理論視域下高中歷史微課設計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年
8 姚蘭;中學生化學信息素養(yǎng)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9 唐云燕;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銜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彭茜;仿真虛擬實訓系統(tǒng)在中職教學過程作用的實證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502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85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