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2 18:25
閱讀在英語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歷來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外語教師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當前的閱讀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相關的探索仍有待繼續(xù)。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其部分理論被應用于閱讀教學研究中,比如不少學者從圖式理論、關聯(lián)理論或隱喻理論等角度進行過有益的嘗試。理想化認知模型(ICM)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是Lakoff(1987)在參考和借鑒了多個語言學家的理論成果基礎上提出的,本文擬從理想化認知模型出發(fā),針對閱讀教學中的語篇分析等問題設計教學步驟,旨在探究以下兩個問題:1)基于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2)基于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本研究的對象是廣東省河源市東江中學的兩個平行班,85名高二年級的學生參與了實驗,控制組為42人,實驗組為43人,實驗周期為10周。教師在兩個組的英語閱讀課中教授同樣的內容,但使用不同教學方法。實驗組采取基于理想化認知模型的方法:閱讀前,充分發(fā)揮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預測功能;閱讀中,充分發(fā)揮理想化認知模型的信息處理功能;閱讀后,充分發(fā)揮理想化認知模型的鞏固記憶功能。而控制組仍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本研究的測量工具英語閱讀理解測試、英語閱讀興趣調查問卷以及訪談。兩組受試在教學干預前參加了一次英語閱讀理解前測以及英語閱讀興趣調查,教學干預后進行了英語閱讀理解后測和英語閱讀興趣調查,同時隨機抽取6名實驗組學生進行訪談。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英語閱讀理解測試卷、英語閱讀興趣問卷以及訪談。實驗結果顯示,經過10周的教學干預,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以及英語閱讀興趣水平均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結果證明基于理想化認知模型的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提高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閱讀興趣。本研究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以下三點啟示:第一,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已有理想化認知模型的作用;第二,教師應拓展相關的認知世界知識,豐富學生的理想化認知模型;第三,教師應重視閱讀語篇分析,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理想化認知模型把握文章結構以及語篇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學位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633.41
本文編號:2810942
【學位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633.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斌;;論理想化認知模型的本質、結構類型及其內在關系[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年03期
2 翟峰皎;;關聯(lián)理論視域下的中學英語閱讀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26期
3 吳迪龍;趙艷;;ICM視域下語義省略的認知解讀[J];外語電化教學;2010年05期
4 陳建生;姚堯;;理想化認知模型與詩歌語篇連貫[J];外國語文;2009年01期
5 黃鑒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8年15期
6 普正芳;;整體語篇結構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6年02期
7 金杰;;閱讀理解教學中的關聯(lián)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3期
8 張學賓;邱天河;;詞匯知識和閱讀關系的實證性研究[J];外語教學;2006年01期
9 王寅;語篇連貫的認知世界分析方法——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對語篇連貫性的解釋[J];外語學刊;2005年04期
10 汪少華;話語中的隱喻認知過程與閱讀教學[J];外語教學;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2810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81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