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視角下中日高中英語教材文化輸入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02:22
【摘要】:中外文化交流日漸頻繁的同時,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影響,出現(xiàn)文化逆差現(xiàn)象,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發(fā)聲較少。隨著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的凸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我國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近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教材作為學生文化輸入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其包含的文化內容對于文化自信的達成至關重要。本文擬在文化自信視角下,結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文化要求,從文化各種類(本土文化、目標語文化、世界文化、其他文化等)、數(shù)量、占比,以及各版本中所涉及的本土文化的具體內容兩方面出發(fā),對比分析我國和日本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試圖發(fā)現(xiàn)中日各版本教材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間關系的處理方法以及各自優(yōu)缺點與影響,并對國內教材編寫者及使用者提出一些建議。本研究中國內教材選取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和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日本教材選取All Aboard系列教材與New Favorite I教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發(fā)現(xiàn):1.文化導向方面。外研版、北師大版以多元文化為導向,偏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日本教材以本土文化為導向,對目的語文化涉獵相對較少。四套教材的閱讀材料中,對比文化都較少,而新版的《課標》中,對于文化的對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本土文化內容方面。外研版與北師大版必修教材中的本土文化不夠全面,不能滿足新版《課標》中要求;日本兩套教材中的本土文化則較為偏向于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的狀態(tài)以及現(xiàn)代的文化,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All Aboard系列教材明顯較重視本民族文化對學生的輸入,New Favorite I教材較為重視本民族文化向世界的輸出,并且這兩套高中英語教材都突出了日本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漫畫文化。相比之下,中國兩套高中英語教材缺乏最能夠突出中國特色的、或者最具有代表性的、又或者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文化符號。3.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從數(shù)量關系來看,外研版明顯以外來文化為主,但從出現(xiàn)的位置來看,外來文化的地位相對被弱化;北師大版教材中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主次地位較為分明,外來文化明顯處于主要地位;All Aboard系列教材與New Favorite I教材中本土文化處在絕對的主要地位,外來文化處于次要地位。日版本教材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間關系的處理方法對我國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編排具有借鑒價值,也為教材使用者提供了加強本民族文化英語表達的一個途徑,有利于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
【學位授予單位】:聊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633.41
【圖文】:
4.1.4 各類文化數(shù)量及占比的對文化輸入結果的影響外研版必修教材中的文化內容比較多元,并偏重目的語文化,世界文化與對比文化偏少足。北師大版必修教材文化內容編排呈明顯的目的語文化導向,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相對偏少,且對比不足。此兩版教材均較側重目的語文化的輸入,注重外來文化的理解。而 All Aboard 系列教材明顯以本土文化為導向,側重文化的世界性。NewFavorite I 教材同樣明顯以本土文化為導向,側重文化的世界性的同時,也側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這兩套教材均以本土文化為導向,注重本民族文化的表達。由此可以推測,中國高中英語教材側重于目的語文化的了解,而日本高中英語教材側重本土文化的輸入,更加重視本土文化的英語表達。外研版與北師大版教材中,對比文化都較少,而新版的《課標》中,對于文化的對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對中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異同進行比較,能夠探索討論中外
本文編號:2721715
【學位授予單位】:聊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633.41
【圖文】:
4.1.4 各類文化數(shù)量及占比的對文化輸入結果的影響外研版必修教材中的文化內容比較多元,并偏重目的語文化,世界文化與對比文化偏少足。北師大版必修教材文化內容編排呈明顯的目的語文化導向,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相對偏少,且對比不足。此兩版教材均較側重目的語文化的輸入,注重外來文化的理解。而 All Aboard 系列教材明顯以本土文化為導向,側重文化的世界性。NewFavorite I 教材同樣明顯以本土文化為導向,側重文化的世界性的同時,也側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這兩套教材均以本土文化為導向,注重本民族文化的表達。由此可以推測,中國高中英語教材側重于目的語文化的了解,而日本高中英語教材側重本土文化的輸入,更加重視本土文化的英語表達。外研版與北師大版教材中,對比文化都較少,而新版的《課標》中,對于文化的對比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對中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異同進行比較,能夠探索討論中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雪娟;李穎;王敏;;母語文化對英語學習的進階式滲透作用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2 王守仁;;當代中國語境下個性化英語教學的理念與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年04期
3 曹威;;中國英語教學的時代價值反思:文明對話與交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年09期
4 金虹;;論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08期
5 沈曉敏;;從文化傳承到文化創(chuàng)造——日本“傳統(tǒng)與文化教育”的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1期
6 郭遂紅;;全球化語境下“母語文化”教育的失衡與出路[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7 任平;;剖析中國文化價值在高中英語教材中的缺失現(xiàn)狀——以人教版第一冊英語教科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0年09期
8 華召軍;;高中英語人教版與牛津版教材對比分析[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年05期
9 劉景泉;;關于文化分類的反思[J];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10 張蓓,馬蘭;關于大學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的調查研究[J];外語界;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2721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72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