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本文選題:初中歷史教學 切入點: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歷史學科教育對提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歷史英雄人物在塑造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作用突出,歷來被視為開展學生精神養(yǎng)育的極佳素材,以英雄為榜樣的教育方式是古往今來中外各國進行德育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歷史課程,塑造了無數(shù)英雄形象。中學歷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元價值觀下個人主義盛行,對傳統(tǒng)社會主流價值觀發(fā)出挑戰(zhàn),我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面臨著危機。社會上盛行經(jīng)濟利益至上的利己思想,在與傳統(tǒng)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宣傳的集體主義、整體主義價值觀的對立中,歷史虛無主義盛行,出現(xiàn)大面積丑化英雄人物、懷疑英雄精神的現(xiàn)象。其惡劣影響已經(jīng)蔓延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青少年群體英雄認知偏差、英雄精神缺失,甚至道德失范,價值觀扭曲,犯罪率日漸提升。人類歷史中形成的對英雄的崇拜心理,使得英雄人物成為中學歷史教學中榜樣教育的最佳選擇。2012年施行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了歷史上杰出個人對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性。典型的英雄人物,經(jīng)過歷史教學中恰當?shù)乃茉?將會成為初中生學習模仿的對象,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人格教育的核心,在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繼承發(fā)揚民族英雄身上超越歷史時空的理想人格、愛國精神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意義重大。本文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義務教育階段人教版中國近代史中的英雄人物為例,研究新時期中學歷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第一章梳理了新形勢下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所面臨的困惑和危機;第二章對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危機的出現(xiàn)原因進行了分析;第三章論述了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育人價值;第四章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對新時期中學歷史學科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策略提出建議。代表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格的英雄形象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財富,面對全球化和價值觀多元化的沖擊,塑造兼具民族個性和多元色彩的新時代英雄才是中學歷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出路。
[Abstract]:The histor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he history of heroes in shaping their world 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plays a prominent rol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excellent materials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parenting, a hero list kind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ral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at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shaping the image of countless heroes. History of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goa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heritance with patriot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s the core spirit of the time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multiple values of individualism, issued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our education, revolutionary heroism is facing crisis. Social prevailing economic interests egoism, and came in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of collectivism, between collectivism values, historical nihilism prevails,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area to demonize the hero, suspected of heroic spirit phenomenon. Its adverse effects have spread to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campus youth hero of cognitive bias, lack of heroic spirit, and even moral values. Twisted, the crime rate increasing. Formed in the human history of hero worship, the hero ha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of.2012 mode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 (2011 Edition)",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history of outstanding individuals to develop students' values. The typical hero figure shaping history teaching after appropriate, will become the object of imitation learn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o guide the formation process The role of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deal personality beyond histor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hero on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Education Edition China modern history the hero as an example,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of revolutionary heroism: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acing the confusion and crisis;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crisi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revolutionary heroism educ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combined with personal work the actual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 of history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re proposed. On behalf of the revolutionary heroism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The heroic imag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cultural wealth in China. Facing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value pluralism, shaping the new age hero with national personality and multiple colors is the way out for the education of revolutionary heroism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3.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湖北省宜昌市課題組;中學歷史開放課教學簡論[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2 羅夢桂;談談中學歷史質疑式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崔茂江;中學歷史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J];山東教育科研;2002年11期
4 歐英姿;中學歷史輔導式教學模式初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吳瀚;中學歷史“參與式”教學漫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董莉;中學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探微[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7 丁林興;;中學歷史網(wǎng)絡教學再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02期
8 聶幼犁;從“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lián)邦”看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4年10期
9 田彥麗;對中學歷史中“第二條戰(zhàn)線作用”的認識[J];教學與管理;2004年33期
10 夏寧;;小論中學歷史創(chuàng)新教育[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章年海;;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問題再探討[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2 玉占賓;;淺談如何教好中學歷史[A];2014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晏青;;身份焦慮與藝術審美的置換策略——新世紀以來抗日題材電視劇的藝術生產(chǎn)與轉換策略[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黎平縣第三中學 張賓輝;中學歷史“生活化”教學芻議[N];貴州民族報;2014年
2 黃安年;國情、球情與歷史教材[N];北京日報;2000年
3 孫剛;新學期學校建設全面啟動[N];天津日報;2008年
4 見習記者 劉佳;感恩母校 共譜華章[N];天津教育報;2009年
5 茅衛(wèi)東;一個網(wǎng)絡騎士的追夢之旅[N];中國教師報;2005年
6 特約通訊員 王公球;熊化良:喜歡富有挑戰(zhàn)性的生活[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7 遠 鵬;10年探索開出教改花[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俞吾金 復旦大學教授;“學歷史”,,還是“學考歷史”?[N];文匯報;2002年
9 欒永平;教材透腐敗 壟斷是根源[N];廠長經(jīng)理日報;2000年
10 記者 黃輝;江西擬立法建褒獎英雄人物長效機制[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榮;論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2 徐麗;論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及其教師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盧德明;中學歷史常規(guī)試題命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王帥;中學歷史學科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培養(yǎng)[D];渤海大學;2015年
5 蔡紅梅;中學歷史名師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靜;烏海市海勃灣區(qū)中學歷史教育發(fā)展狀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7 喬英;中學歷史鄉(xiāng)土課程資源的利用[D];聊城大學;2015年
8 曹曉鶴;中學歷史導言設計的價值與路徑[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9 張斌;試析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學業(yè)評價機制的轉變[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10 黎萬明;新課改下中學歷史探究型教學模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525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65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