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雙語教學微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高中化學雙語教學微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 出處:《蘇州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微型課程是當前課程開發(fā)的新選擇和趨勢。為了將高中化學雙語教學與微型課程相結合,本文以教育神經科學理論、國際理解教育理論、環(huán)境模式課程編制理論和以人為本教育觀理論為基礎,對高中化學雙語教學的可行性及微型課程的編制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jù)所選學校的具體情況,開發(fā)了高中化學雙語教學微型課程,提出了編制該課程的理論、目標和編寫教材的方法等,并進行了相關的教學實踐研究,運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專家評價法對教學實踐的效果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設定高中化學雙語教學微型課程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體系結構和內容選擇的原則,通過多種知識呈現(xiàn)方式,較好地完成了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和課程實施的前期工作。課程評價結果顯示,指導老師認為該課程能較好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學生對課程表現(xiàn)出較強的興趣,總體滿意度較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和英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Abstract]:Micro curriculum is a new choice and trend of curr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ombine bilingual chemistry teaching with micro curriculum, this paper uses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the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mod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y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compiling method of micro-curriculum are studied in depth,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selected school. The microcurriculum of bilingual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theories,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nd relevant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have been used. The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guiding ideology,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content selec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micro curriculum textbooks for bilingual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re set up. Through a variety of knowledge presentation, the preparation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work.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e instructor thinks that the cours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in all aspects. Students showed strong interest in the course, high overall satisfaction, and the students' academic ability and English ability were improved.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希普;高等學校雙語教學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2 杜承南,李毓明;雙語教學縱橫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李萍,夏新娟;大學雙語教學探討[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何全旭,吳為民;關于開展雙語教學的幾個問題[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郭瑞;淺談雙語教學[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劉欽永;關于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學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年04期
7 ;面向21世紀 大力推進雙語教學[J];中國民族教育;2002年02期
8 唐建國;語文雙語教學請緩行[J];中國民族教育;2002年03期
9 任永麗;;發(fā)揮雙語教學優(yōu)勢,提高學生化學實驗能力[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張培;雙語教學:熱點問題的冷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秀山;聶正英;;高等院校雙語教學教材建設的探究[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2 張峰;樂群;鄭翔玉;;在模電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的探討[A];武漢(南方九省)電工理論學會第22屆學術年會、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賈宏志;楊永才;;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開展雙語教學的一些思考[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陳向東;喬文孝;;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楊志濤;;關于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的一些看法[A];“社會學與貴州‘十一五’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樹根;姜昕;;我國雙語教學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綜述[A];全國測繪學科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徐春香;陳杰忠;胡又厘;;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A];2008園藝學進展(第八輯)——中國園藝學會第八屆青年學術討論會暨現(xiàn)代園藝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鮑作臣;;中醫(yī)雙語教學的探討[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9 郭艷紅;陳孝忠;;在普通醫(yī)學院校進行雙語教學的幾點體會[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馬國東;;開展《運動生理學》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A];2009全國運動生理學發(fā)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羅霞 通訊員 霍云云;雙語教學助推云南民族教育發(fā)展[N];云南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郝永文;雙語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教師抓起[N];巴音郭楞日報;2007年
3 見習記者 劉濤;充分認識雙語教學的重要性[N];哈密報(漢);2007年
4 蔣夫爾;新疆15萬學生就讀“雙語教學班”[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實習記者 肖永疆;我區(qū)雙語教學呈現(xiàn)喜人態(tài)勢[N];喀什日報(漢);2008年
6 實習記者 紀軍;搭建交流平臺 促進雙語教學[N];阿克蘇日報;2008年
7 孟凱;大力推進雙語教學是發(fā)展新疆雙語文化的基礎性工程[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8年
8 本報記者 王小梅;呼喚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體系[N];貴州日報;2009年
9 王秀旭;對我省雙語教育的幾點思考[N];貴州民族報;2009年
10 記者 王文博;我區(qū)15.5萬少數(shù)民族學生走進雙語課堂[N];喀什日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黃崇嶺;雙語教學的理論和中國雙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2 尹存燕;中日雙語平行語料庫的自動構建技術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張衛(wèi)國;雙語學與新疆雙語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龍琪;理科雙語教學的實踐現(xiàn)狀與理論探討[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宋梅硯;論上海發(fā)展中的中小學雙語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旭平;走向生活的雙語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慶;對青島市初中數(shù)學雙語教學的反思及對策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春;雙語教學在中學地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婷;當下我國雙語教學熱的冷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丁衛(wèi)英;我國雙語教學之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夏劍;雙語教學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龔一婷;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秀春;雙語教學的評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皮文彬;中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洋洋;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71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137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