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與胡塞爾先驗空間的比較
本文關鍵詞:康德與胡塞爾先驗空間的比較
更多相關文章: 康德的先驗形式認識 胡塞爾的意向體驗性認知 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 意識對象的還原 空間及其所有物共同體
【摘要】:伊曼努爾·康德認為空間既不是萊布尼茨眼中的物體的秩序,也不是牛頓力學里絕對靜止的空間;空間主要由可充滿其中的物體自身吸引力與斥力及彼此之間的引力與互斥力互相作用才持有“相對空間”的運動,空間的絕對性表現(xiàn)在概念性的存在,空間與其中的運動物質無關,空間有自身的組成部分;空間本性是人感知外界的原則與前提條件,是主觀性存在,空間自身不能感知。安德蒙德·胡塞爾在黎曼幾何的啟迪下,對不依賴于經驗存在的真實空間彎曲性有了前沿認識,空間本身的物質構成的幾何描述向胡塞爾敞開,空間本身是曲面存在形式得以向胡塞爾揭示;空間是事物的延展,空間就是由基本物質構成的事物充實每一部分,空間與事物是統(tǒng)一、并存關系。主體存在的人作為構成地球空間之一物質構成部分,時刻與其余構成該具體空間分區(qū)的物質部分處于連續(xù)連接狀態(tài)之中,主體雙眼視覺場及其包含對象內容即是與該空間分區(qū)內某一局部符合部分,此空間物質構成類別在主體與其多次的意識引導的視覺接觸連接上給予了不同的階段、層面、部分、物質性狀給定,得以讓主體整體意識流程能讓視覺場這一整體意識對象不斷豐富。赫爾姆霍茲與海林的視覺色素理論啟發(fā)了胡塞爾注意到光照-空間填充體(事物)-反射成像在主體的雙眼視覺場中有著直接連接上的關聯(lián)關系;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中接收到的不同視覺對象遞進到意識流程里轉化而成的意識對象與對應空間分區(qū)里局部范圍里的實存對象本身擁有、且與其它實存對象之間存在著并存、同構關系。胡塞爾對物質構成的空間層級與時時、處處和空間其它物質構成部分連續(xù)連接的主體雙向對應、依存、互為作用關系的哲學思考方向與近、現(xiàn)代非歐幾何學的代表弗里德里!だ杪J為空間不能與其中的物質分開、空間結構由物質決定、空間是能被度量測定的無定形流形的創(chuàng)新性觀點符合一致;黎曼幾何正是物理學的相對論理論的數(shù)學依據(jù),胡塞爾認識到的空間的物質構成層面與相對論學說代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認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根本不是普遍性原則,絕對空間本質上不存在,不能成為物理學的概念前提,物質基本粒子在變速運動時,物質存在狀態(tài)能相互轉化,本性由物質組成的空間與物質結構密切聯(lián)系的觀念也不謀而合。本文從康德與胡塞爾對空間認識著述的文本為源頭,嘗試把他們對空間本質認識的異與同作出辨析。堅定認為,人的生活世界就是空間的某具體物質構成部分與范圍,不僅與主體直接相連,對空間的認識也在主體不停歇的直接接觸中,對空間的物質構成層面認識范圍(必然會)逐步擴大。哲學思想需要科學理論的驗證,科學理論也脫離不了哲學思想的指引。二者應能并存發(fā)展、彼此支撐。
【關鍵詞】:康德的先驗形式認識 胡塞爾的意向體驗性認知 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 意識對象的還原 空間及其所有物共同體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516.31;B516.5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導論7-17
- 一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7
- 二 選題緣由7-8
- 三 選題背景8
- 四 文獻綜述8-16
- 五 研究方法16
- 六 論文結構安排16-17
- 第一章 康德的純粹感性形式認知17-25
- 第一節(jié) 空間內部物體力的要素17-21
- 第二節(jié)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對空間的認知21-23
- 一 空間概念的先驗性21-22
- 二 純粹直觀的空間22-23
- 第三節(jié) 康德《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里的空間認知23-25
- 第二章 胡塞爾對空間構成的意識現(xiàn)象(意識意向)分析25-85
- 第一節(jié) 擴展的外部感知的空間構造分析25-63
- 一 空間及其所有物共同體的同存關系——空間與物的并行25-26
- 二 主體意識流程及行為與空間之物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學基礎26-28
- 三 主體意識意向性作為意識流程中意識知覺的關鍵要素28-30
- 四 主體意識感知行為概念涵蓋面的擴大30-46
- 五 主體意識感知行為到的物質構成狀態(tài)存在的空間及其時間基本構成法則46-61
- 六 多樣連續(xù)物質構成的空間填充體與意識流程里的連續(xù)合成作用61-63
- 第二節(jié) 實存空間里客觀物質的運動與其位置闡述63-68
- 一 主體在現(xiàn)場不充分的有限感知澄明63-65
- 二 在場事物清晰度的顯示和主體意識清晰感知到的事物所予性65-66
- 三 空間及其所屬物完整物質性狀給予主體意識流程的限制因素66-67
- 四 主體意識與空間之物關聯(lián)的構成關系67-68
- 第三節(jié) 主體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域與所處空間分區(qū)的一體性68-78
- 第四節(jié) 與現(xiàn)實(三維)空間重合的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域的本質與擴增分析78-83
- 一 主體身體運動狀態(tài)下雙眼視覺場與同場的空間填充體之間的平行移轉81
- 二 主體視覺空間的構成中所處的真實空間場域的不可或缺性81-82
- 三 主體雙眼動態(tài)視覺場空間的構造層級82-83
- 第五節(jié) 空間及其所有物共同體真實的存在與主體意識識別現(xiàn)實的可能性83-85
- 第三章 康德與胡塞爾對空間認知的根本差異及胡塞爾空間構成思想的科學理論輔證85-95
- 第一節(jié) 康德的純粹觀念性認識與胡塞爾對空間物質構成的本質還原認知的同異85-88
- 第二節(jié) 空間概念在現(xiàn)代數(shù)學、幾何學、物理學中的延展簡要88-95
- 結論95-100
- 第一節(jié) 對康德與胡塞爾研究空間問題的簡評95-98
- 一 康德是哲學史上繼續(xù)探討空間問題的繼承者與集大成者95
- 二 胡塞爾對空間問題的探究是使近現(xiàn)代哲學、物理學、心理學互通的開拓者95-98
- 第二節(jié) 對空間的哲思與空間構成基質的關聯(lián)理解98-100
- 參考文獻100-10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101-102
- 謝辭10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富波;;論德里達的首次書寫之思[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2 吳豪偉;李嶺;;技術創(chuàng)新與技術經濟——我國創(chuàng)新研究相關學科或領域比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3 肖福平;;論語言能力的作用表現(xiàn)與語言觀念的心路歷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4 周洋;;論古典自然法思想的神學基礎——近代理性主義宗教觀對古典自然法思想的歷史影響[J];晉陽學刊;2014年02期
5 潘建屯;;胡塞爾歷史現(xiàn)象學論綱——德里達《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引論》評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6 蔣薇;;洛克論性質與實體的關系[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年07期
7 姚東旭;;維特根斯坦論自我[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8 黃磊;;康德與福柯:從知識論的構造到權力論的生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9 陳昊;;沖突與溝通——重思休謨的“天才”觀[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10 劉小楓;;托蘭德的“自由思想”與雙重寫作[J];江漢論壇;201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留華;數(shù)學、指號學與實用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欒林;胡塞爾后期發(fā)生現(xiàn)象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楊震;法價值哲學導論[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馬德普;普遍主義的貧困[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6 代天宇;消費者行為、消費函數(shù)與財政貨幣政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黃玉順;超越知識與價值的緊張:“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趙合俊;作為人權的性權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劉日明;近代法哲學與馬克思的社會存在理論[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周燕;觀察客觀性的認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33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93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