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形而上學_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
本文關鍵詞: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孫正聿教授作品
學術評論
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
孫正聿
摘 要 哲學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人類自我意識,它是表征人的否定現(xiàn)實和追求理想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學。哲學的根本性的文化內(nèi)涵,是以概念批判的方式而構成的確立“神圣形象”消解“神圣形象”和消解“非神圣形象”的形而上學歷險。形而上學歷險中的“后形而上學”并不是放棄以理,論形態(tài)表征人類自我意識的“哲學的終結”而是以哲學自身為直接批判對象所表征的當代人類的“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的自我意識。
關鍵詞 哲學 形而上學 概念批判史 人類文明 后形而上學
消滅它的規(guī)定性(景的人的活動改變外部現(xiàn)實,=變
一、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學
哲學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這個命其一,不能用哲學方式代替其他方題具有雙重含義:
式;其二,,不能以其他方式代替哲學方式。因此,對哲學的理解,就是對哲學以何種方式把握世界的理解。從這種思路出發(fā),本文的基本觀點是:區(qū)別于宗教、藝術和科學的“哲學方式”的特殊性質(zhì)和獨特價值,在于它是人性的理論自覺,是一種表征人的形上,本性的“形而上學”即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人類自我意。識的“形而上學”
哲學的形而上學,根源于人類的實踐的存在方人的生命式。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動。然而,
活動并不是動物式的本能的“生存”活動,而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
①的“象”生活”活動!笆澜绮粫䴘M足人,人決心以
”,“更它的這些或那些方面、質(zhì))使它成為自在自為”②。人的實踐活動使地存在著的(=客觀真實的),世界的“現(xiàn)實性”變成“非現(xiàn)實性”也就是使人的“理,想性”成為真正的“現(xiàn)實性”這就是人與世界之間的否定性的統(tǒng)一關系。在人的實踐活動及其歷史發(fā)展中,人永遠以自己的“對象性”活動而實現(xiàn)自己的“目,人永遠創(chuàng)造著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人本身和的性”
人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永遠是未完成的存在。因此,——理想性的、世界上最奇異的存在—超越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即與世界否定性統(tǒng)一的存在,也就是把現(xiàn)實變成理想的現(xiàn)實的存在。否定現(xiàn)實和追求理想,是人的“形上”本性;以理論形態(tài)表征人對現(xiàn)實的否。哲則構成哲學的“形而上學”定和對理想的追求,
學的形而上學正是以理論方式表征了人類關于自身
①②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第4995年版,6頁!叮袑帲赫軐W筆記》人民出版社1第1993年版,83、187頁。
。“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為自己繪制客觀世界圖
011年第5期12 天津社會科學 2
本文關鍵詞: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6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7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