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中英注譯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闡釋的比較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論證》中英注譯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闡釋的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論語》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個人修養(yǎng)文 本比較研究
【摘要】:《論語》作為記載孔子及其眾多弟子在教學、生活及處事等方面言論的經(jīng)典文獻,其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論說,對后世影響深遠。在現(xiàn)代社會中,時常被中外學者參照、引用。由于中、西方學者在文化、歷史、宗教、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差異,其個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會不經(jīng)意或不自覺地滲透到各自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詮釋和認知中。此外,更因為《論語》言簡意豐,各篇章多有僻字澀句,要對其深層涵意進行闡述,往往都得牽經(jīng)引禮,反復(fù)細閱,才能窺探其本義。同時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要求又與中國人的固有觀念,如道、仁、禮等等,有密不可分的相互關(guān)系。唯有對這些觀念有深入的認知、體會,才能將其原義確切、完整地闡述出來?梢灶A(yù)見, 《論語》的中、英注釋本對“個人修養(yǎng)”的闡釋,固然有其相似處,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諸多異議。本論文“個人修養(yǎng)”的范圍參照了李零著《喪家狗:我讀論語》附錄的主題索引,但為了方便比較,將僅專注在:仁、義、孝、友、忠、信、寬、恕、恭、敬等條目。而重點又放在仁、孝悌與忠信、治學與修身、君子與小人等方面,分四個章節(jié),對相關(guān)的中、英注釋本的闡釋進行集中辨析。在論文的研究文本方面,則精心挑選了三位飲譽中外,同時又擁有各異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漢學家的注釋本,即,理雅各的Confucian Analects,亞瑟·韋利的Confucius, The Analects和劉殿爵的Confucius The Analects (Lun Yu),針對“個人修養(yǎng)”的詮解進行探討并與兩本專業(yè)性的中注釋本,即,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和錢穆的《論語新解》加以比較與辨析;同時參閱《論語的注釋本如:《四書章句集注》、《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疏證》等。在比較分析中,例舉中、英注釋在“個人修養(yǎng)”詮解中的相似點與異義點,并將相關(guān)的英語詞匯或例句比照辨析。簡而言之,本文希望通過研討《論語》中、英文注釋本對“個人修養(yǎng)”闡釋等具體問題,探求《論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時代背景下的接受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從而為閱讀研究《論語》提供一個多重和變動的視角。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5.9;B222.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楊帆;;“陰陽”與“二元”的碰撞——評析唐君毅對宇宙之對偶性與二元論的論述[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5年08期
2 范杰;王華鋒;史俊萍;;方東美對“天人合一”思想的闡發(fā)[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S4期
3 宋孜宇;張迪;;中國本土管理學派研究——基于TFIDF關(guān)鍵詞抽取算法的聚類分析與內(nèi)核提取[J];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2015年30期
4 張宏斌;;東方有大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之光[J];原道;2013年02期
5 譚忠誠;;君子修養(yǎng)與心靈安頓[J];中州學刊;2014年08期
6 孫君恒;閆藝;;從中國哲學審視中西學術(shù)差異[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7 李必桂;;《易傳》與中國傳統(tǒng)美感之構(gòu)建[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8 蔣麗梅;;物我感通,無為任化——莊子“物化”思想研究[J];中國哲學史;2015年03期
9 陳琳;;孟子的理想人格與修養(yǎng)工夫論的現(xiàn)實意義[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紅;;論道家哲學對佛學的影響——從方東美的觀點出發(fā)[A];第二屆安徽文化論壇:“文化安慶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shè)新路徑”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白偉偉;方東美對原始儒道時空觀念的闡釋[D];西南大學;2014年
2 張巋瀚;《莊子·內(nèi)七篇》的“逍遙”思想研究[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3 張麗娟;陳鼓應(yīng)的《易傳》觀批評[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4 黃光彬;太極拳中蘊含的人文文化對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5 周會民;孔子知天命之本義及其途徑研究[D];海南大學;2014年
6 周巍巍;原始儒家的神圣性和永恒價值[D];海南大學;2014年
7 張曉征;古今之諍[D];海南大學;2014年
8 鄭家英;方東美的自然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9 高宇靖;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虛實關(guān)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257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22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