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道德經》解讀研究
本文關鍵詞:方東美《道德經》解讀研究
【摘要】:在春秋后期禮崩樂壞的時代,各家紛紛提出自己的學說,而老子則尖銳地批評了禮樂文明建構之本身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此基礎上,老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建立了以道、天、德為結構層次的政治學說。 方東美在解讀《道德經》的過程中,以其綜合式解讀獨具特色,表述完整、層次分明,直陳體系存在之問題,讓我們不得不嘆服慧眼獨具,結合竹簡會發(fā)現原本的老子不僅在“道”的部分沒有滯于“無”,“天”的部分沒有滯于“靜”,“德”的部分沒有滯于“柔”,而且“隨物以宛轉,與心而徘徊”。 方東美的思想是老學研究中難得的一縷清風,其思維的嚴謹與思想的深邃讓我們有必要沿著他的足跡繼續(xù)努力。
【關鍵詞】:方東美 道 德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223.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1章 道——以道為門9-20
- 1.1 道體9-12
- 1.1.1 道體的六種意象9-10
- 1.1.2 道的兩種“性格”10-12
- 1.2 道用12-19
- 1.2.1 “有”、“無”與“道”的爭議12-13
- 1.2.2 方東美對“有”“無”的解讀13-19
- 1.3 道與主體的關系19-20
- 第2章 天——以天為宗20-27
- 2.1 致虛極,守中篤20-24
- 2.2 道性自然24-25
- 2.3 絕對價值25-27
- 第3章 德——以德為本27-35
- 3.1 圣人——受邦之垢,邦之不祥27-28
- 3.2 民——不可欺,不可棄28-31
- 3.3 社會——以無畏的心態(tài)生活在畏懼之中31-35
- 結語35-37
- 參考文獻37-38
- 致謝3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慧;李蕾;;“行不言之教”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啟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2 劉力永;馬克思與海德格爾批判形而上學的根本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錢雯;嵇康的玄學與樂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鄭笠;;剝離與消解系統中成就的審美境界——從莊子“美學”到“莊子”美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王光照;倪永強;;嵇康《聲無哀樂論》的主體意識[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陳懷玉;;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士人出處觀念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高旭;;論莊子生命哲學的“忘世”思想[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張勇;論《莊子》“環(huán)中”的美學意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李昌舒;;嵇康之“心”的美學意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張立波;;郭象“足性逍遙”的倫理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建農;;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劉泰然;陳雪;;圖像意志與時間意識:對一種“看的方式”的梳理與分析[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立波;;從“原理”到“導論”:哲學基本觀念的變遷[A];“《哲學通論》與哲學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前;;“由技至道”——中國傳統的技術哲學理念[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5 陳懷宇;;禮法、禮制與禮儀:唐宋之際圣節(jié)成立史論[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6 郭美星;;試論“玄佛合流”的歷史進程及其當代意義[A];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第三輯)——第三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董志強;;析老子“道象”論——源初存在境域的揭示與呈現[A];東方叢刊(2004年第1輯 總第四十七輯)[C];2004年
8 王瀚東;;莊、惠之辯:詩性語言和邏輯語言的交鋒[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9 曾艷兵;;卡夫卡與老莊哲學[A];東方叢刊(2004年第3輯 總第四十九輯)[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9 雷國雄;不確定性、創(chuàng)新不足與經濟演化[D];暨南大學;2010年
10 孫敏明;莊子“游”的人生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粟亮;莊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學;2010年
6 張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孫旭鵬;莊子的生命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辛茹;“召喚結構”視閾中的《莊子》闡釋差距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譚玉龍;老子和馬克思關于人的異化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984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09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