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
本文關鍵詞:膽管癌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綜合分析膽管癌的臨床特點以及不同因素與預后的關系,總結外科臨床經驗,為日后膽管癌的外科治療提供資料、依據(jù)和實例參考。方法收集中大醫(yī)院及連云港第一人民醫(yī)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行外科治療的145例膽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腫瘤的臨床特點,描述分析腫瘤組織學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結轉移與否、手術方式與預后之間的關系。利用電話方式進行隨訪,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生存期統(tǒng)計選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線比較選用log-rank檢驗。結果描述性結果:145例膽管癌患者中,上段膽管癌88例,男56例,女32例,年齡31-86歲,平均年齡61.8±11.8;中下段膽管癌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齡36-82歲,平均年齡64.6±10.6。Longmire分類以上段膽管癌發(fā)病率較高,占60.7%。上段膽管癌中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較多,占67%。上段膽管癌根治性切除共53例,其中圍肝門切除34例(RO 28例,R16例),Bismuth-Corlette分型中以Ⅰ、Ⅱ、Ⅳ病例稍多,Ⅲ型較少。以半肝切除為基礎的膽管癌根治19例,均為R0切除,均為Bismuth-Corlette Ⅲ型病例;中下段膽管癌根治性切除46例,均為R0切除,多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本研究膽管癌多來源于腺上皮組織。上段膽管癌病理分期多為Ⅱ、Ⅲ期,且以Bismuth-Corlette Ⅲ型病例分期最晚;中下段膽管癌多為Ⅰ、Ⅱ期。隨訪結果:本研究共獲得隨訪74例,總體平均生存時間為23.9±2.2個月,1、2、3年累積生存率分別為73.6%、39.1%、25.7%。膽管癌Long-mire分類根治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分析結果顯示:中下段膽管癌平均生存時間較長,預后較好。膽管癌Bismuth-Corlette分型生存期分析結果顯示:Bismuth-Corlette Ⅰ型預后較好,Ⅲ型預后最差。上段膽管癌和中下段膽管癌均以組織學分化程度較高、病理分期較早、淋巴結轉移陰性的患者生存期較長,預后較好。上段膽管癌圍肝門切除組與以半肝切除為基礎的膽管癌根治組生存期比較無明顯差異,但兩組R0切除率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1)中下段膽管癌的預后更好。2)腫瘤的病理分期、組織學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與否均是影響膽管癌患者預后的因素。3)圍肝門切除手術適合于Bismuth-Corlette Ⅰ-Ⅳ型肝門部膽管癌,而以半肝切除為基礎的膽管癌根治術僅適合于Bismuth-Corlette Ⅲ型,但可顯著提高R0切除率。
【關鍵詞】:膽管癌 外科治療 手術方式 預后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8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縮略詞表10-11
- 前言11-12
- 文獻綜述12-15
- 一、臨床資料與方法15-17
- 1.1 研究對象15
- 1.2 一般資料15
- 1.3 手術資料15
- 1.4 研究內容15-16
- 1.5 隨訪16
- 1.6 統(tǒng)計學處理16-17
- 二、結果17-29
- 2.1 描述性資料17-21
- 2.1.1 一般性資料17
- 2.1.2 實驗室檢查17
- 2.1.3 Child-Pugh分級17
- 2.1.4 上段膽管癌分型17-18
- 2.1.5 手術資料18-19
- 2.1.5.1 上段膽管癌手術方式18-19
- 2.1.5.2 中下段膽管癌手術方式19
- 2.1.6 病理資料19-21
- 2.1.6.1 組織學來源19-20
- 2.1.6.2 組織學分化程度20
- 2.1.6.3 淋巴結轉移20
- 2.1.6.4 病理分期20-21
- 2.2 隨訪結果分析21-29
- 2.2.1 膽管癌根治性切除病例總體生存期21
- 2.2.2 膽管癌Long-mire分類根治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分析21-22
- 2.2.3 膽管癌Bismuth-Corlette分型生存期分析22-23
- 2.2.4 組織學分化與預后23-24
- 2.2.5 病理分期與預后24-26
- 2.2.6 淋巴結轉移與預后26-27
- 2.2.7 手術方式與預后27-29
- 三、討論29-32
- 3.1 膽管癌病理特點29
- 3.2 膽管癌手術方式的選擇29-30
- 3.3 預后分析30-32
- 3.3.1 腫瘤位置與預后30
- 3.3.2 組織學分化程度與預后30
- 3.3.3 病理分期與預后30-31
- 3.3.4 淋巴結轉移與預后31
- 3.3.5 手術方式與預后31-32
- 結論32-33
- 致謝33-34
- 參考文獻34-38
- 附錄38-40
- 本人簡介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樹國,何振平,董家鴻,王曙光,別平,蔡景修,韓本立,李智華,黃志強,劉永雄;肝門部膽管癌外科治療20年經驗回顧[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1年01期
2 程慶保,張柏和,張永杰,姜小清,張寶華,易濱,俞文隆,吳孟超;肝門部膽管癌預后因素分析[J];腫瘤;2005年02期
3 ;Addition of hepatectomy decreases liver recurrence and leads to long survival in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15期
4 田伏洲;石力;湯禮軍;陳濤;汪濤;苗建國;崔建峰;;對惡性梗阻性黃疸術前減黃指標的再認識(附28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0年01期
5 Yasuni Nakanuma;Yasunori Sato;Kenichi Harada;Mokoto Sasaski;Hiroko Ikeda;;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based on a new concept[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0年12期
6 吳興達;郭克建;趙梅芬;宋少偉;馬剛;;惡性梗阻性黃疸術前減黃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易濱;姜小清;;肝門部膽管癌的計劃性肝切除[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年06期
8 黃志勇;梁賓勇;陳孝平;;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切除范圍問題[J];腹部外科;2010年02期
9 陸凱;張博;董立巍;宗明;張寶華;;中下段膽管癌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26期
10 劉庚;王劍雄;孔棣;;兩種膽道引流術治療肝門部膽管癌所致黃疸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3年03期
,本文編號:576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57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