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1A和CD133蛋白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1:27
本文關鍵詞:ARID1A和CD133蛋白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肝細胞肝癌 ARID1A CD133 免疫組織化學
【摘要】:背景肝癌在全世界范圍內所有惡性腫瘤中的死亡率高居第三位,而肝細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組織學類型,在原發(fā)性肝癌中所占比例達90%以上,其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是多基因、多途徑、多階段共同作用的結果。HCC早期診斷難及術后復發(fā)率高是影響患者預后主要障礙。雖然少數(shù)患者得到早期確診,及時手術并且獲得較長的生存機會,但是總體上HCC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術后5年內復發(fā)轉移可能性達80%以上。針對基因突變和細胞信號傳導通路是解決HCC高復發(fā)率的關鍵所在。諸多研究中已經證實,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活動在腫瘤的發(fā)生過程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些轉錄蛋白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染色質重塑復合物參與多種細胞過程,在細胞分化、增殖及DNA修復中發(fā)揮關鍵性的作用。AT豐富結構域1A(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A,ARIDl A)基因是SWI/SNF染色體重塑復合物當中的重要成員,定位于人類1號染色體1p36.11,其編碼蛋白質由2285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相對分子量約為240×103。研究已經證實,染色質重塑異常導致基因表達紊亂可以引發(fā)多種疾病。亦有報道ARIDl A基因突變導致蛋白的表達量降低,引發(fā)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胃癌、膀胱癌等多種惡性腫瘤。近年來腫瘤干細胞已經成為諸多學者研究的熱點,CD133蛋白作為細胞表面標志物之一,可被用來檢測腫瘤干細胞和正常干細胞,其編碼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是一個5次跨膜糖蛋白,由865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量約為120×103。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CD133蛋白不僅表達于多種惡性腫瘤,如胃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等,而且CD133陽性腫瘤細胞具有腫瘤起源細胞的特征,其表達量隨著細胞的分化而迅速下調。因此ARID1A和CD133蛋白亦可能作為HCC發(fā)生過程當中的一個靶點,對其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價值。目的探究ARID1A和CD133兩種蛋白在HCC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指標和預后的關系。方法收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2009-06/2012-05入院手術切除的HCC標本93例及其相應的癌旁組織(adjacent normal liver tissue,ANLT)90例、遠癌組織69例,將其分為三組:肝癌組、癌旁組(距癌灶距離2cm)、遠癌組(距癌灶距離5cm)。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蛋白ARID1A和CD133在HCC、ANLT、遠癌組織的表達情況,并進行遠期隨訪,記錄疾病進展和死亡時間。分析ARID1A、CD133蛋白表達與臨床指標的關系及其意義,并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生存分析。結果HCC標本中ARID1A、CD133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9.0%(27/93)、49.5%(46/93)。ARID1A表達水平在HCC中明顯低于ANLT及遠癌組織;CD133表達水平在HCC中明顯高于ANLT及遠癌組織。ARID1A蛋白的表達與腫瘤大小、TNM分期和脈管侵犯相關(P㩳0.05),與其他因素無明顯相關(P㧐0.05)。CD133蛋白的表達與HBs Ag陽性、脈管侵犯、TNM分期和組織分化程度相關(P㩳0.05),與其他因素無明顯相關(P㧐0.05),且ARID1A與CD133蛋白表達無明顯相關性(γ=-0.064,P㧐0.05)。單因素生存分析顯示,ARID1A低表達及CD133高表達與患者預后差相關。此外,腫瘤大小、脈管侵犯、組織分化程度、肝硬化均為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P㩳0.05)。ARID1A陽性表達組患者的中位無病生存時間(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別為43個月和55個月;陰性表達組分別為26個月和34個月,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CD133陽性表達組患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別為28個月和37個月;陰性表達組分別為43個月和57個月,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肝硬化、分化程度和CD133表達是影響DFS的獨立因素(P㩳0.05),而肝硬化、分化程度、ARID1A表達和CD133表達是影響OS的獨立因素(P㩳0.05)。結論ARID1A蛋白表達與腫瘤大小、TNM分期和脈管侵犯相關,ARID1A陽性表達者比陰性表達者有更好的預后;CD133蛋白表達與HBs Ag陽性、脈管侵犯、TNM分期和組織分化程度相關,CD133陽性表達者比陰性表達者預后差。
【關鍵詞】:肝細胞肝癌 ARID1A CD133 免疫組織化學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7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對照縮略詞12-13
- 前言13-15
- 材料與方法15-20
- 結果20-24
- 討論24-34
- 結論34-35
- 附圖35-37
- 參考文獻37-40
- 綜述40-54
- 參考文獻50-54
- 人簡歷和研究生期間發(fā)表論文54-55
- 致謝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立新,耿小平;肝細胞肝癌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預防及治療[J];肝膽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2 季偉,王慧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肝細胞肝癌153例臨床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年06期
3 陳孝平;張志偉;楊甲梅;沈鋒;;肝細胞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08年06期
4 董碩;謝廣茹;吳雄志;;男性肝細胞肝癌術后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8年08期
5 陳孝平;張志偉;楊甲梅;沈鋒;;肝細胞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09年02期
6 郭洪生;杜智;高英堂;薛春祥;張勤;朱爭艷;王偉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09年08期
7 陳孝平;張志偉;楊甲梅;沈鋒;;肝細胞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0年01期
8 徐霽;;多齒針大劑量乙醇消融治療直徑5.0cm以內的肝細胞肝癌[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9 張國強;楊定華;李相z,
本文編號:5260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5260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