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PCR較熒光定量PCR可更敏感監(jiān)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BCR/ABL(P210)微小殘留病及疾病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13:13
目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通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s inhibition,TKI)的規(guī)范治療已使其療效取得了空前的提升。對CML患者BCR/ABL(P210)表達量的定期監(jiān)測是保證療效的前提,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的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術對此監(jiān)測有檢測敏感度、內參基因影響等方面的局限性。微滴式數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術是一種檢測敏感度更高,可實現目的基因絕對定量的一種新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種dd-PCR檢測CML患者BCR/ABL(P210)微小殘留病的方法,實現對腫瘤負荷更深層次的監(jiān)測,判斷療效,指導臨床個體化治療。方法:1.在細胞水平,用dd-PCR和RT-qPCR同時檢測K562細胞與正常人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依次梯度稀釋的細胞懸液,明確兩種方法的檢測極限以及兩者結果的相關性。2.在患者外周血水...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K562細胞與PBMC梯度稀釋細胞懸液RT-qPCR結果
圖 2-2 梯度稀釋細胞懸液 dd-PCR 結果:A02-A08 依次為 1:1,1:10,1:102,1:103,1:104,1:105,1:106細胞懸液結果;A01 為陽性對照,A09 為陰性對照結果(A 圖中藍色微滴為陽性微滴,灰色微滴則為陰性微滴;C 圖中藍色柱狀圖代表陽性微滴數,綠色柱狀圖代表生成的總微滴數)。11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dd-PCR 與 RT-qPCR 結果的相關性與轉換方程的臨床驗證.1 dd-PCR 與 RT-qPCR 結果的相關性通過用兩種方法對細胞懸液檢測結果分析,得到如表 2-1 的結果,其中 dd-RT-qPCR 的最終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經相關性分析得兩種方法結果的R2≥0.99。對 dd-PCR 和 RT-qPCR 的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兩種結果之間相方程:Y=33.148X1.222(Y:dd-PCR 結果;X:RT-qPCR 結果)(圖 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選擇的困惑[J]. 朱煥玲.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7(02)
[2]10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染色體核型分析[J]. 王東旭,王喆,王艷.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7(02)
[3]數字PCR與熒光PCR方法鑒別餐廚廢棄植物油的比較[J]. 楊冬燕,楊永存,李浩,劉燕飛,鄧平建.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5(19)
[4]BCR-ABL融合基因檢測方法的進展[J]. 王春霞,溫柏平. 醫(yī)學綜述. 2013(01)
本文編號:3574610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K562細胞與PBMC梯度稀釋細胞懸液RT-qPCR結果
圖 2-2 梯度稀釋細胞懸液 dd-PCR 結果:A02-A08 依次為 1:1,1:10,1:102,1:103,1:104,1:105,1:106細胞懸液結果;A01 為陽性對照,A09 為陰性對照結果(A 圖中藍色微滴為陽性微滴,灰色微滴則為陰性微滴;C 圖中藍色柱狀圖代表陽性微滴數,綠色柱狀圖代表生成的總微滴數)。11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dd-PCR 與 RT-qPCR 結果的相關性與轉換方程的臨床驗證.1 dd-PCR 與 RT-qPCR 結果的相關性通過用兩種方法對細胞懸液檢測結果分析,得到如表 2-1 的結果,其中 dd-RT-qPCR 的最終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經相關性分析得兩種方法結果的R2≥0.99。對 dd-PCR 和 RT-qPCR 的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兩種結果之間相方程:Y=33.148X1.222(Y:dd-PCR 結果;X:RT-qPCR 結果)(圖 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選擇的困惑[J]. 朱煥玲.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7(02)
[2]10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染色體核型分析[J]. 王東旭,王喆,王艷.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7(02)
[3]數字PCR與熒光PCR方法鑒別餐廚廢棄植物油的比較[J]. 楊冬燕,楊永存,李浩,劉燕飛,鄧平建.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5(19)
[4]BCR-ABL融合基因檢測方法的進展[J]. 王春霞,溫柏平. 醫(yī)學綜述. 2013(01)
本文編號:3574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35746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