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8例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31 13:01

  本文關鍵詞: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8例臨床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臨床和病理特征、治療方法及預后,為本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后等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和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病理確診為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DLBCL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隨訪,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總結其臨床病理特征,總結歸納本病的診斷治療策略及預后情況。采用Kaplan-Meier法對患者進行單因素生存分析,COX模型進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結果:1、臨床特征2007年10月~2015年10月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和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的DLBCL患者共2400例,其中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患者共18例,占同期DLBCL患者的0.75%。18例患者均因鼻部癥狀就診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男性10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為5:4,發(fā)病年齡范圍為42~87歲,中位年齡為62歲。14例發(fā)生于鼻腔鼻竇,4例發(fā)生于鼻咽部。主要臨床癥狀為鼻塞、流涕、涕中帶血、頭痛,Ann Arbor分期ⅠE+ⅡE患者有11例,ⅢE+Ⅳ患者有7例。2例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2例存在B癥狀(發(fā)熱、盜汗和體重減輕)。3例可見淋巴結轉移。國際預后指數(shù)(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評分0~2分12例,3~5分6例。1例出現(xiàn)骨髓浸潤。2、影像學檢查16例患者在治療前后行胸部CT、腹部CT或彩超、鼻竇或鼻咽CT、鼻竇或鼻咽MRI和頸部彩超檢查,腫物在鼻竇或鼻咽CT上多表現(xiàn)為軟組織密度增高影,CT增強掃描表現(xiàn)為輕至中度均勻強化。鼻竇或鼻咽MRI檢查表現(xiàn)為病變區(qū)低或等T1長T2信號影,增強時可見病變區(qū)長T1長T2信號影。2例患者原發(fā)于鼻咽部的患者PET-CT檢查可見鼻咽病變區(qū)及雙側頸部受侵淋巴結呈異常放射性濃聚。3、病理特征鏡下觀察可見病變組織結構完全破壞,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背景上,可見免疫母細胞、中心母細胞、RS細胞樣巨細胞散在分布或彌漫浸潤,其中1例EBER陽性患者病變組織可見地圖樣壞死。免疫組化結果示CD79a和CD20均為陽性,1例患者CD10陽性、Bcl-6陰性和Mum-1陽性患者為生發(fā)中心源性(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另17例均為非生發(fā)中心源性(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其中CD10均為陰性,MUM-1陽性16例,MUM-1陰性1例,Bcl-6陽性14例,Bcl-6陰性3例。EB病毒編碼的RNAs(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Rnas,EBER)染色陽性1例,EBER散在陽性(EBER陽性細胞數(shù)所占比例5%)1例。腫瘤細胞增殖指數(shù)Ki-67中位值為80%。4、治療及反應18例患者均接受以利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強的(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CHOP)為主的化療,其中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6例,聯(lián)合局部放療者4例。12例達完全緩解,3例達部分緩解,1例處于穩(wěn)定期,2例處于進展期,本研究患者總反應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為83.3%,3年生存率為77.8%。截止到觀察結束共6例患者死亡。結論:1.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DLBCL是臨床上罕見的侵襲性惡性腫瘤,2.本病的首發(fā)癥狀主要為鼻塞流涕、涕中帶血和頭痛,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和B癥狀者少見,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易誤診和漏診。3.本病患者的中位年齡偏高,但LDH多正常,IPI多為0-2分。4.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細胞免疫表型以非GCB多見。5.R-CHOP聯(lián)合化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腫物直徑≥6cm的患者,應考慮結合放射治療。6.患者的IPI評分和臨床分期與患者3年總體生存率有關(P0.05)。7.老年EB病毒陽性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預后較差。
【關鍵詞】:鼻腔鼻竇 鼻咽 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治療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9.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縮略詞11-12
  • 第1章 緒論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綜述12-21
  • 1.2.1 流行病學13
  • 1.2.2 臨床表現(xiàn)13-14
  • 1.2.3 實驗室檢查14
  • 1.2.4 診斷14-15
  • 1.2.5 鑒別診斷15-16
  • 1.2.6 治療16-19
  • 1.2.7 預后19-21
  • 第2章 資料與方法21-23
  • 2.1 納入標準21
  • 2.2 資料收集21
  • 2.3 臨床分期21-22
  • 2.4 IPI評分標準22
  • 2.5 療效評價標準22
  • 2.6 統(tǒng)計學方法22-23
  • 第3章 結果23-33
  • 3.1 臨床資料23-24
  • 3.2 臨床表現(xiàn)24-25
  • 3.3 實驗室檢查25
  • 3.4 影像學檢查及PET-CT檢查25-28
  • 3.5 組織病理學和免疫組化學染色28-29
  • 3.6 治療及預后29-33
  • 3.6.1 治療及反應29-30
  • 3.6.2 生存分析30-33
  • 第4章 討論33-37
  • 第5章 結論37-38
  • 參考文獻38-50
  • 作者簡介50-51
  • 科研成果51-52
  • 致謝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湘玲;淋巴瘤3例誤診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0年11期

2 朱傳升;淋巴瘤的誤診概況與治療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00年03期

3 王小欽,林果為,姬美蓉;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誤診為淋巴瘤一例[J];上海醫(yī)學;2001年10期

4 胡學信,段尚林;印戒細胞淋巴瘤一例[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1年01期

5 劉光秀,李香;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并腹腔淋巴瘤一例[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1年03期

6 張新華,周天紅,朱凌;中線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醫(yī)學文選;2001年03期

7 吳長鴻;2001北京淋巴瘤國際研討會[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1年19期

8 楊建良,石遠凱;幾種特殊類型淋巴瘤的治療[J];中華內科雜志;2002年06期

9 岑堅,楊平地,黃有章,向丹;脾邊緣區(qū)B細胞淋巴瘤伴絨毛狀淋巴細胞一例[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2年08期

10 勇威本,鄭文,衛(wèi)燕,張運濤,朱軍;中、高度惡性T和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比較[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2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勇;;大B細胞淋巴瘤的新類型、新亞型[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沈一平;;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診治的若干問題[A];2009年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血液病學術年會、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病學術年會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新進展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3 陳定寶;沈丹華;;灰區(qū)淋巴瘤[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4 周敏;歐陽建;陳兵;;肝脾γδT細胞淋巴瘤1例及文獻復習[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朱雄曾;;組合性淋巴瘤和灰區(qū)淋巴瘤[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朱雄增;;組合性淋巴瘤和灰區(qū)淋巴瘤[A];第十次全國淋巴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金潔;;惰性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謝炳壽;黃瑛;;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分析[A];首屆浙贛兩省腫瘤研究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錢申賢;;特色部位淋巴瘤的治療[A];2013年國家級“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3年

10 石遠凱;秦燕;;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特點及治療[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yī)院 齊軍元邋邱錄貴;淋巴瘤——免疫細胞之“疫”[N];健康報;2007年

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 洪小南;淋巴瘤并非只長在淋巴結[N];健康時報;2008年

3 沈悌 謝海燕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血液科;注意防范淋巴瘤的襲擊[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天舒;淋巴瘤:復雜的“單駝峰”發(fā)病曲線[N];健康報;2009年

5 主任醫(yī)師 佟傟;預防淋巴瘤細節(jié)很重要[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璐;重視淋巴瘤早期信號[N];保健時報;2009年

7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歐陽取長;從羅京去逝再談淋巴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于娟;專家教您了解淋巴瘤[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9 劉晨;采用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10 記者 黎昌政;淋巴瘤發(fā)病增加并呈低齡化,如何預防[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穎;~(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董長青;原發(fā)口腔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曹利紅;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探討[D];浙江大學;2015年

4 李延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陸庭勛;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預后標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孔鈺;~(18)F-FDG PET/CT顯像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預后評價中的臨床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6年

7 戴魯筠;兩例肺粘膜相關性淋巴瘤的病例報道及文獻回顧[D];浙江大學;2014年

8 黃文亭;大B細胞淋巴瘤基因異常改變的臨床意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9 于燕霞;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征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趙丹青;NF-kB通路核心分子在外周T細胞淋巴瘤及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預后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卓秀明;59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預后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王連靜;淋巴瘤中RASSF5A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與mRNA表達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趙世華;年輕、高危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4 陳聰;IL-12不同亞基在經(jīng)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劉申婷;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王宏;淋巴瘤中EB病毒潛伏膜蛋白1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7 何延輝;~(18)F-FDG PET/CT顯像在不同病理亞型淋巴瘤療效評價方面的價值[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王芳;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病理學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石源源;青島地區(qū)淋巴瘤中EB病毒編碼基因EBNA1多態(tài)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10 張云;~(18)F-FDG PET/CT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化療中期診斷及療效評價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原發(fā)于鼻腔鼻竇和鼻咽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8例臨床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95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4095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6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