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OT.TB在活動性結核與潛伏性結核感染中的診斷價值
本文關鍵詞:T-SPOT.TB在活動性結核與潛伏性結核感染中的診斷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結核分枝桿菌為分枝桿菌屬,1886年由德國細菌學家Koch證明為結核病感染的病原菌。菌體成分(莢膜、脂質、蛋白質)以及代謝物的毒性是其致病性的主要因素,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侵犯。同時可引起機體對病原菌產生免疫損傷,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結核桿菌為胞內致病菌,免疫類型以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為主。當機體感染結核桿菌后,巨噬細胞的抗原提呈作用使周圍的T淋巴細胞致敏,產生包括INF-γ在內的多種淋巴因子,從而殺死病灶中的結核桿菌。與此同時,機體會產生T淋巴細胞介導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當發(fā)生再次感染時,,記憶T淋巴細胞會迅速激活,在結核特異性抗原如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KD(Earlysecreting antigentarget-6,ESAT-6)或培養(yǎng)濾過蛋白-10KD(culture filtrate protein-10,CFP-10)的刺激下分泌INF-γ,從而進行細胞免疫。 結核病曾在全世界廣泛流行,引起人們的恐慌。如今大量數據顯示,結核病仍然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耐藥菌株的出現、人口的遷移、艾滋病感染的流行,都使結核病的感染率再次上升。我院的統計研究同樣發(fā)現,近些年來結核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因此,控制結核病的發(fā)展以及對潛伏性結核感染的早期診斷與預防變的尤為重要。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方法主要分為三大類:細菌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細菌學方法以抗酸染色和培養(yǎng)法為主;免疫學方法則以免疫膠體金法檢測抗結核抗體(TB-Ab)最為方便快捷;采用TaqMan探針熒光聚合酶鏈反應即PCR技術的分子生物學法是目前實驗室最為常用的檢測方法。 但是對檢驗標本的高要求,特異性和敏感性不高以及檢測周期長等原因,使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臨床需求。近幾年產生了一種新的檢測技術。此技術通過定量檢測全血在結核特異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下釋放的IFN-γ水平,來診斷是否有結核感染。 為找到一個更適合的實驗室方法,同時為了解新方法的可靠性,前瞻性收集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yī)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臨床確診的活動性結核患者212例,非結核患者144例,分別用抗酸染色、免疫膠體金法IgG型抗結核抗體檢測、結核PCR、QuantiFERON-TB Gold實驗(QFT)和結核感染T細胞免疫斑點試驗(T-SPOT.TB)進行檢測。同時為了解T-SPOT.TB對潛伏性結核的診斷價值,收集健康體檢者204例,其中有結核接觸史者87例,無結核接觸史者117例,進行TST與T-SPOT.TB的研究比對。 研究結果顯示,五種方法對活動性結核的檢測中,T-SPOT.TB的檢出率最高,達86.8%;對肺內、外結核均有診斷價值,可為臨床提供可信的依據。同時,其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仍可維持較高的檢出率。T-SPOT.TB對潛伏性結核的診斷不受卡介苗的影響,為結核病的控制和預防帶來希望。
【關鍵詞】:活動性結核 潛伏性結核診斷 T SPOT.TB TST 方法比對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446.6;R378.911
【目錄】:
- 提要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前言13-16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16-23
- 2.1 材料16-18
- 2.1.1 臨床診斷標準16
- 2.1.2 研究對象16-17
- 2.1.3 主要試劑17
- 2.1.4 主要耗材17
- 2.1.5 主要儀器17-18
- 2.2 方法18-23
- 2.2.1 抗酸染色18
- 2.2.2 膠體金抗結核抗體檢測18-19
- 2.2.3 結核 PCR 檢測19
- 2.2.4 QuantiFERON-TB Gold 實驗(QFT)19
- 2.2.5 T-SPOT.TB19-21
- 2.2.6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ST)21-22
- 2.2.7 統計學方法22-23
- 第三章 結果23-28
- 3.1 所選研究對象基本情況23-24
- 3.2 抗酸染色、抗結核抗體、結核 PCR、QFT 以及 T-SPOT.TB 對診斷活動性結核敏感度與特異度比對24-26
- 3.3 抗酸染色、抗結核抗體、結核 PCR、QFT 以及 T-SPOT.TB 對免疫抑制合并結核感染患者診斷結果的比對26
- 3.4 TST 與 T-SPOT.TB 對潛伏性結核感染的結果比對26-28
- 第四章 討論28-32
- 第五章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8
- 綜述38-49
- 參考文獻45-49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9-50
- 致謝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陳獻雄;楊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鳳;陳心春;;采用干擾素釋放反應試驗和PPD皮試對深圳市高校學生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篩查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09年06期
2 胡革靈;李靜媛;;結核分枝桿菌抗體檢測在結核病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08年04期
3 張舒;邵凌云;孟成艷;王瑩;許云亞;胡海燕;黃玲莉;王昀;張文宏;;應用T細胞酶聯免疫斑點法診斷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結核潛伏感染的實驗研究[J];微生物與感染;2007年03期
4 王森;張文宏;;潛伏性結核感染的診治進展[J];微生物與感染;2008年04期
5 張華;黃圣文;羅振元;;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體外釋放定量試驗診斷結核感染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年14期
6 陳新華,溫浩,張朝霞,馮曉輝,張靜萍,張金輝,馬旭東,鄭樹森;全血金標免疫滲濾法快速檢測棘球蚴病的現場應用[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5年02期
7 張麗帆;劉曉清;;胸腹水、腦脊液中結核分枝桿菌RD1基因編碼抗原刺激后釋放γ干擾素的特異性T細胞檢測[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劉霞;李靜;艾昌林;趙元勛;;國內斑點免疫金膠體滲濾法檢測結核抗體診斷結核病的文獻質量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本文關鍵詞:T-SPOT.TB在活動性結核與潛伏性結核感染中的診斷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5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43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