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動物模型的行為學檢測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18:13
<正>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CP)簡稱腦癱,是一組持續(xù)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fā)育障礙、活動受限癥候群,這種癥候群是由于發(fā)育中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及繼發(fā)性肌肉骨骼問題[1]。目前CP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為了對CP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診斷治療,明確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9,34(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行為學檢測方法及其意義
1.1 一般情況觀察
1.2 Longa評分法
1.3 姿勢反射測驗或提尾懸空試驗
1.4 網(wǎng)屏測驗
1.5 跳臺試驗
1.6 水迷宮實驗
1.7 平衡木測驗
1.8 足印重復間距分析試驗
1.9 懸吊試驗
1.1 0 翻身實驗
1.1 1 攀繩實驗
2 不同CP模型選擇應用的行為學檢測方法
2.1 腦損毀導致CP模型的行為學檢測
2.2 反復宮內(nèi)感染致仔鼠CP模型的行為學檢測
2.3 缺氧缺血所致CP模型大鼠的行為學檢測
3 小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質網(wǎng)應激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聽皮層損傷的作用[J]. 呂哲,張穎,時美娟,孟晴,宋永周,路虹. 重慶醫(yī)學. 2018(11)
[2]電針“長強”穴對缺血缺氧腦損傷大鼠行為學的影響[J]. 黃倩茹,薩喆燕,潘曉華,蘭彩蓮,萬隆,許金森.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8(07)
[3]阻斷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酪氨酸激酶受體B通路后運動訓練對脊髓損傷大鼠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 李向哲,王紅星,謝財忠,吳勤峰,宋新建,曹雅娜,方露,丁潔,王彤.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7(12)
[4]大鼠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血清lincRNA-p21的變化水平研究[J]. 郭丹,宋錦寧,尹倩雯. 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7(05)
[5]Morris水迷宮指導大鼠痙攣性腦癱模型構建與評價的實驗研究[J]. 羅義,王林,焦勤,陳夢婕,王隼. 西部醫(yī)學. 2017(06)
[6]腦室內(nèi)移植hUC-MSCs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新生大鼠的保護作用[J]. 范雪,白小紅,陳娟,萬謙,陳強,母得志.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2)
[7]側腦室注射丹參酮對腦癱模型大鼠神經(jīng)行為學的影響[J]. 劉清忠,王大斌,韓麗梅,曹覓,齊旭升.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6(07)
[8]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J]. 李曉捷,唐久來,馬丙祥,秦炯,鄒麗萍,王家勤.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4 (19)
[9]神經(jīng)干細胞側腦室內(nèi)移植治療腦癱鼠的實驗研究[J]. 王向野,張志友,楊小朋,陳剛. 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2(06)
[10]新生大鼠痙攣型腦癱動物模型構建及評價的實驗研究[J]. 王江濤,毛英麗,李洪華,李慧,賈飛勇,劉彬. 中國婦幼保健. 2011(19)
博士論文
[1]針刺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影響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 章馬蘭.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7
[2]偏癱型腦癱痙攣性下肢畸形治療的實驗研究[D]. 榮凱.上海交通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骨骼肌高表達syncytin-1誘導小鼠運動神經(jīng)元損傷的機制及對自噬的影響[D]. 楊丹丹.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7
[2]運動皮層部分切除術對獼猴痙攣型偏癱腦癱模型的建立[D]. 熊雅南.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7
[3]針刺對HIBD模型大鼠行為學及BDNF、EPO表達的影響[D]. 陳飛.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3
[4]電毀損法與無水乙醇破壞錐體束法分別制作.SD大鼠痙攣性腦癱模型及其病理改變的實驗研究[D]. 曹冉.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3
[5]體外擴增人臍帶血CD34+細胞移植治療新生大鼠腦癱模型的研究[D]. 余艷.中南大學 2012
[6]SD大鼠腦梗死急性期血清HIF-1α、VEGF因子的變化特點及相關性研究[D]. 陳林.瀘州醫(yī)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200155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9,34(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行為學檢測方法及其意義
1.1 一般情況觀察
1.2 Longa評分法
1.3 姿勢反射測驗或提尾懸空試驗
1.4 網(wǎng)屏測驗
1.5 跳臺試驗
1.6 水迷宮實驗
1.7 平衡木測驗
1.8 足印重復間距分析試驗
1.9 懸吊試驗
1.1 0 翻身實驗
1.1 1 攀繩實驗
2 不同CP模型選擇應用的行為學檢測方法
2.1 腦損毀導致CP模型的行為學檢測
2.2 反復宮內(nèi)感染致仔鼠CP模型的行為學檢測
2.3 缺氧缺血所致CP模型大鼠的行為學檢測
3 小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質網(wǎng)應激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聽皮層損傷的作用[J]. 呂哲,張穎,時美娟,孟晴,宋永周,路虹. 重慶醫(yī)學. 2018(11)
[2]電針“長強”穴對缺血缺氧腦損傷大鼠行為學的影響[J]. 黃倩茹,薩喆燕,潘曉華,蘭彩蓮,萬隆,許金森.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8(07)
[3]阻斷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酪氨酸激酶受體B通路后運動訓練對脊髓損傷大鼠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 李向哲,王紅星,謝財忠,吳勤峰,宋新建,曹雅娜,方露,丁潔,王彤.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7(12)
[4]大鼠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血清lincRNA-p21的變化水平研究[J]. 郭丹,宋錦寧,尹倩雯. 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7(05)
[5]Morris水迷宮指導大鼠痙攣性腦癱模型構建與評價的實驗研究[J]. 羅義,王林,焦勤,陳夢婕,王隼. 西部醫(yī)學. 2017(06)
[6]腦室內(nèi)移植hUC-MSCs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新生大鼠的保護作用[J]. 范雪,白小紅,陳娟,萬謙,陳強,母得志.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2)
[7]側腦室注射丹參酮對腦癱模型大鼠神經(jīng)行為學的影響[J]. 劉清忠,王大斌,韓麗梅,曹覓,齊旭升.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6(07)
[8]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J]. 李曉捷,唐久來,馬丙祥,秦炯,鄒麗萍,王家勤.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4 (19)
[9]神經(jīng)干細胞側腦室內(nèi)移植治療腦癱鼠的實驗研究[J]. 王向野,張志友,楊小朋,陳剛. 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2(06)
[10]新生大鼠痙攣型腦癱動物模型構建及評價的實驗研究[J]. 王江濤,毛英麗,李洪華,李慧,賈飛勇,劉彬. 中國婦幼保健. 2011(19)
博士論文
[1]針刺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影響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 章馬蘭.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7
[2]偏癱型腦癱痙攣性下肢畸形治療的實驗研究[D]. 榮凱.上海交通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骨骼肌高表達syncytin-1誘導小鼠運動神經(jīng)元損傷的機制及對自噬的影響[D]. 楊丹丹.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7
[2]運動皮層部分切除術對獼猴痙攣型偏癱腦癱模型的建立[D]. 熊雅南.安徽醫(yī)科大學 2017
[3]針刺對HIBD模型大鼠行為學及BDNF、EPO表達的影響[D]. 陳飛.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3
[4]電毀損法與無水乙醇破壞錐體束法分別制作.SD大鼠痙攣性腦癱模型及其病理改變的實驗研究[D]. 曹冉.河北醫(yī)科大學 2013
[5]體外擴增人臍帶血CD34+細胞移植治療新生大鼠腦癱模型的研究[D]. 余艷.中南大學 2012
[6]SD大鼠腦梗死急性期血清HIF-1α、VEGF因子的變化特點及相關性研究[D]. 陳林.瀘州醫(yī)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200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2001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