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蜱蟲感染和傳播田鼠巴貝蟲(Babesia microti)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3 17:01
本文關(guān)鍵詞:三種蜱蟲感染和傳播田鼠巴貝蟲(Babesia microti)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通過在實驗室條件下研究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血紅扇頭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對田鼠巴貝蟲的感染過程及長角血蜱對田鼠巴貝蟲(Babesia microti)的傳播過程,了解長角血蜱在巴貝蟲病傳播過程中的媒介潛能,為預防控制巴貝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提供科學依據(jù)。為此,我們進行了三項實驗:一、在實驗室條件下探索長角血蜱、微小牛蜱、血紅扇頭蜱能否感染田鼠巴貝蟲及感染差異;二、研究長角血蜱在實驗室條件下能否將田鼠巴貝蟲傳播給易感宿主(Balb/c小鼠);三、研究田鼠巴貝蟲在長角血蜱的生活史過程是否能夠經(jīng)期傳播和經(jīng)卵傳播。 首先,通過腹腔接種的方式在實驗室獲得了田鼠巴貝蟲染蟲率高的陽性小鼠。在相同條件下,使長角血蜱(有性生殖株、孤雌生殖株)、微小牛蜱、血紅扇頭蜱的幼蜱分別叮咬陽性Balb/c小鼠,待幼蜱飽血后放置于恒溫恒濕箱中孵育。以飽血當天計為第1天,在孵化過程中,隔天(第1、3、5、7、9、11、13天以及第20天)隨機抽取10-12只蜱蟲檢測感染情況。其中,長角血蜱第13、20天蜱蟲已孵化為若蜱,微小牛蜱第13天已孵化為若蜱,血紅扇頭蜱于第11天已孵化為若蜱。結(jié)果表明長角血蜱、微小牛蜱、血紅扇頭蜱幼蜱均能在實驗室條件下感染田鼠巴貝蟲。血紅扇頭蜱若蜱的田鼠巴貝蟲感染率顯著高于孤雌生殖株長角血蜱若蜱,其余蜱蟲間田鼠巴貝蟲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各種蜱蟲的飽血幼蜱的田鼠巴貝蟲感染率隨著孵化時間延長均呈下降趨勢,但當幼蜱孵化為若蜱后,其體內(nèi)仍可檢測到田鼠巴貝蟲。 第二部分實驗中采用由第一部分實驗中長角血蜱飽血幼蜱孵化后的若蜱作為實驗對象,使其叮咬陰性Balb/c小鼠,探索長角血蜱若蜱對田鼠巴貝蟲的傳播能力。選取60只有性生殖株若蜱叮咬3只Balb/c小鼠、40只孤雌生殖株蜱蟲叮咬2只Balb/c小鼠,每只小鼠體表放置20只若蜱。若蜱叮咬小鼠約56h后,人為摘除叮咬在小鼠體表的蜱蟲,75%乙醇保存并采用巢式PCR方法檢測蜱蟲的田鼠巴貝蟲感染情況。每周對此5只小鼠采用血涂片方法、巢式PCR方法檢測小鼠是否感染田鼠巴貝蟲。結(jié)果表明,此次實驗所用的不同株系長角血蜱若蜱的田鼠巴貝蟲感染率無差異,表明5只小鼠具有同等的感染幾率。在蜱蟲叮咬小鼠后的第二周,在1只經(jīng)有性生殖株若蜱叮咬的小鼠中,巢式PCR檢測到了田鼠巴貝蟲,在第四周的血涂片中觀察到典型的田鼠巴貝蟲環(huán)狀體,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長角血蜱若蜱能夠傳播田鼠巴貝蟲到小鼠體內(nèi)。其他4只小鼠在叮咬后四周內(nèi)均未檢測到田鼠巴貝蟲。但在第70天時,除了1只已被確認感染的小鼠體內(nèi)仍可檢測到田鼠巴貝蟲外,經(jīng)孤雌生殖株若蜱叮咬的1只小鼠體內(nèi)通過巢式PCR也發(fā)現(xiàn)了田鼠巴貝蟲。這一發(fā)現(xiàn)對確定田鼠巴貝蟲野外傳播媒介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通過對長角血蜱感染和傳播田鼠巴貝蟲的探索實驗后,進行第三部分的實驗,探索長角血蜱由若蜱到成蜱階段、成蜱到幼蜱階段,田鼠巴貝蟲是否能夠可經(jīng)期傳播和經(jīng)卵傳播。為此,我們以叮咬陽性Balb/c小鼠的長角血蜱幼蜱孵化而來的若蜱作為試驗對象,使其叮咬新西蘭兔飽血進而孵化為成蜱,然后再次叮咬新西蘭兔飽血至產(chǎn)卵。用巢式PCR檢測了34只成蜱樣本,其中6只為田鼠巴貝蟲陽性,陽性率為17.64%。這表明在若蜱孵化到成蜱階段,田鼠巴貝蟲能在蜱蟲體內(nèi)經(jīng)期傳播。確定這6只陽性成蜱后,隨機抽取由這6只蜱蟲產(chǎn)卵孵化的幼蜱300只,通過巢式PCR逐一檢測,未發(fā)現(xiàn)田鼠巴貝蟲感染。表明田鼠巴貝蟲在長角血蜱體內(nèi)可經(jīng)期傳播,但可能不會經(jīng)卵傳播。 通過以上三部分實驗證實田鼠巴貝蟲可感染長角血蜱、微小牛蜱、血紅扇頭蜱幼蜱,表明田鼠巴貝西宿主廣泛。盡管田鼠巴貝蟲的攜帶率在幼蜱到若蜱過程中逐步下降,但發(fā)育到若蜱后仍攜帶田鼠巴貝蟲,表明田鼠巴貝蟲在不同宿主內(nèi)經(jīng)期傳播具有普遍性。在長角血蜱進一步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田鼠巴貝蟲在若蜱到成蜱階段也可傳播,但在成蜱到子代幼蜱過程中傳播中斷,這也與以往報道的田鼠巴貝蟲不能經(jīng)卵傳播的結(jié)果相同。我們的研究為了解巴貝蟲在蜱內(nèi)的傳播過程提供了基礎(chǔ),也為確定田鼠巴貝蟲野外傳播的媒介提供了新的思路,對田鼠巴貝蟲病的發(fā)生、流行和預防控制有著重要理論意義。
【關(guān)鍵詞】:田鼠巴貝蟲 長角血蜱 微小牛蜱 血紅扇頭蜱 孤雌生殖 感染 經(jīng)期傳播 經(jīng)卵傳播 巢式PCR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384.4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研究背景10-14
- 研究意義與目標14-16
- 1. 總體目標14
- 2. 具體目標14-15
- 3. 技術(shù)路線圖15-16
- 實驗材料與儀器16-18
- 一、實驗動物16
- 二、實驗試劑16-17
- 三、實驗儀器和設(shè)備17-18
- 第一部分 長角血蜱、微小牛蜱、血紅扇頭蜱幼蜱感染田鼠巴貝蟲實驗研究18-33
- 1. 前言18
- 2. 材料與方法18-24
- 3. 實驗結(jié)果24-31
- 4. 討論31-33
- 第二部分 長角血蜱若蜱傳播田鼠巴貝蟲實驗研究33-43
- 1. 前言33
- 2. 材料與方法33-39
- 3. 實驗結(jié)果39-41
- 4. 討論41-43
- 第三部分 田鼠巴貝蟲經(jīng)期傳播、經(jīng)卵傳播實驗研究43-50
- 1. 前言43-44
- 2. 材料與方法44-48
- 3. 實驗結(jié)果48
- 4. 討論48-50
- 第四部分 論文總結(jié)50-52
- 主要結(jié)果50
- 創(chuàng)新點50
- 理論意義50-51
- 不足與展望51-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55
- 附錄:在讀期間第一作者已發(fā)表的文章55-56
- 綜述56-66
- 參考文獻63-66
- 附件66-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煒;欒燕;劉顯智;;巴貝蟲病及其經(jīng)輸血傳播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1年04期
2 姚立農(nóng);阮衛(wèi);曾長佑;李祖火;張軒;雷永良;陸巧繹;陳華良;;1例人感染巴貝蟲的診斷與病原體鑒定[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年02期
3 石珍寶,李珍珍,高權(quán)榮,丁玉茂;人體感染巴貝蟲一例[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96年03期
4 周金林,周勇志,龔海燕,陳靈芝,曹杰;我國長角血蜱孤雌生殖種群的發(fā)現(xiàn)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4年03期
5 蘇關(guān)關(guān),趙年豐,葉有新;巴貝蟲病例報道[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2年05期
6 李金福,孟大邦,王慶芳,董興仁,王進義;人巴貝斯焦蟲病的發(fā)現(xiàn)[J];中國獸醫(yī)雜志;1984年06期
本文關(guān)鍵詞:三種蜱蟲感染和傳播田鼠巴貝蟲(Babesia microti)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4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040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