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皮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遷移的細胞骨架調控機制
【學位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R329.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jié) 細胞遷移中的細胞骨架
1.1.1 細胞遷移
1.1.2 細胞遷移中的微絲
1.1.3 微管在細胞遷移的作用
第二節(jié) 中性粒細胞
1.2.1 中性粒細胞的產生和釋放
1.2.2 中性粒細胞募集到炎癥部位的過程及調控
1.2.3 中性粒細胞殺菌機制
第三節(jié) Hsp70/Hsp90 Organizing Protein(HOP)簡述
1.3.1 HOP的發(fā)現(xiàn)和遺傳學信息
1.3.2 HOP調節(jié)Hsp90和Hsp70活性
1.3.3 HOP的TPR及其他功能性結構域
1.3.4 HOP的其他生物學功能
第四節(jié) S-谷光甘肽化簡述
1.4.1 S-谷光甘肽化
1.4.2 Grx(glutaredoxin)
1.4.3 S-谷光甘肽化調節(jié)的細胞活動
第二章 HOP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遷移
第一節(jié) 材料、試劑與方法
2.1.1 本章所用細胞系
2.1.2 本章所用的抗體
2.1.3 本章所用主要藥品試劑
2.1.4 本章用儀器設備
2.1.5 本章所用質粒及構建
2.1.6 shRNA的構建
2.1.7 質粒轉染
2.1.8 siRNA的轉染
2.1.9 免疫雜交(Western blotting)
2.1.10 融合蛋白GST-HOP的誘導表達
2.1.11 免疫共沉淀
2.1.12 GST-pulldown
2.1.13 免疫熒光染色實驗
2.1.14 SRB檢測細胞增殖
2.1.15 AnnexinⅤ檢測細胞凋亡
2.1.16 細胞劃痕愈合實驗
2.1.17 Transwell細胞遷移實驗
2.1.18 血管內皮細胞體外成管實驗
2.1.19 三維毛細血管出芽形成實驗
2.1.20 細胞極化實驗
2.1.21 活細胞膜皺褶實驗
第二節(jié) 本章實驗結果
2.2.1 HOP促進體外血管內皮細胞成管和毛細血管出芽
2.2.2 敲減HOP不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或凋亡速率
2.2.3 HOP對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很重要
2.2.4 HOP調節(jié)遷移細胞極性和膜皺褶動態(tài)性
2.2.5 HOP與微管共定位,并與微管蛋白相互作用
2.2.6 胞外HOP不影響血管內皮細胞遷移或體外成管
第三章 谷胱甘肽化調控中性粒細胞的actin動態(tài)性
第一節(jié) 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動物
3.1.2 培養(yǎng)和分化HL60細胞
3.1.3 中性粒細胞分離
3.1.4 細胞裂解和谷光甘肽化的免疫雜交
3.1.5 EZ-taxiscan趨化實驗
3.1.6 分析細胞運動軌跡和形態(tài)
3.1.7 HL60細胞系中野生型和突變型actin的表達
3.1.8 細胞皺褶(極化)實驗
3.1.9 體外吞噬作用實驗
3.1.10 腹膜炎模型體內噬菌作用
3.1.11 ¨中性粒細胞繼承性移植
3.1.12 Luminol化學發(fā)光法來測量ROS
3.1.13 Wright-Giemsa染色
第二節(jié) 本章實驗結果
3.2.1 ROS提升被刺激的中性粒細胞actin谷光甘肽化水平
3.2.2 ROS和谷光甘肽化蛋白在趨化中的中性粒細胞的定位
3.2.3 ROS的清除導致F-actin總量明顯增高
3.2.4 過表達Grx1對actin動態(tài)性和趨化的影響
3.2.5 干擾Grx1修復清除ROS引起的中性粒細胞趨化缺陷
3.2.6 Grx1是actin動態(tài)性的關鍵生理調節(jié)因子
3.2.7 Grx1的敲除削弱腹膜炎鼠的中性粒細胞募集和殺菌能力
第四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jié) HOP在細胞遷移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谷光甘肽化修飾對actin動態(tài)性的調控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個人簡歷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容;邱桐;;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高曉玲;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損傷發(fā)病中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2年06期
3 彭章龍;體外循環(huán)后肺損害[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2年01期
4 鄧儒元;張玉青;周麗斌;劉赟;李鳳英;建方方;唐紅菊;張娟;王曉;;Tubacin對β細胞葡萄糖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影響[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年06期
5 郗揚;;斑塊內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應對[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4年01期
6 吳廣禮,劉宇,張萬里,,王麗暉,楊新軍,黃旭東;老年全身性感染并發(fā)MODS時腦功能障礙的救治[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2年03期
7 吳廣禮,王麗暉,劉宇,楊新軍,黃旭東,張萬里;老年全身性感染伴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救治[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3年01期
8 胡健才,劉維永;肺挫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病機理與治療進展[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1999年03期
9 席慶祥;海春旭;王鵬;劉瑞;楊薛康;于洋;高志清;;光氣染毒小鼠急性肺損傷的濃時積與效應關系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7年02期
10 王建春 ,毛寶齡,錢桂生;LPS、TNF-α、IL1-β對大鼠多核白細胞環(huán)氧合酶2表達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寶;沃尼妙林的抗炎作用及對炎癥信號轉導通路的調控[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玲;高氧液對低壓缺氧復合光氣中毒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及相關機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趙建;全氟異丁烯吸入性肺損傷的防治藥物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4 吳秋平;聲門緊閉狀態(tài)下肺撞擊傷的發(fā)生特點及機制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馮英凱;高遷移率族蛋白1在內毒素急性肺損傷中性粒細胞凋亡改變中的作用探討[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王興友;糖皮質激素保護血管內皮炎性損傷的受體前調節(jié)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沈偉鋒;鹽酸戊乙奎醚對內毒素誘導急性肺損傷大鼠的保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錢小順;肺泡巨噬細胞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啟動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9 周曉紅;硫化氫在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及其與一氧化氮的相互調節(jié)關系[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于湘友;體外循環(huán)持續(xù)肺動脈灌注含川芎嗪氧合血對肺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婭妮;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影響[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2 許德明;酸敏感鈉—氫交換抑制劑卡立泊來德對大鼠LPS急性肺損傷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馬風雷;鹽酸戊乙奎醚對食管癌根治術單肺通氣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4 李奇智;MIF及ICAM-1在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相關肺損傷中的表達[D];青海大學;2011年
5 陳婷婷;蛋白酶抑制劑烏司他丁對于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兔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6 李艷玲;低強度激光與丹參注射液有效成分對中性粒細胞呼吸爆發(fā)影響的初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高曉玲;膽紅素對抗內毒素誘導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8 王玲;高氧液對急性光氣中毒性肺損傷防治作用及機理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康書峰;烏司他丁對大鼠急性肺損傷的防治作用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閆妍;龍芩草噴霧劑對大鼠離體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的作用機理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904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890440.html